量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288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量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量测工具,特别是指一种用以量测两物体间距之量测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省碳与健康休闲风气的兴盛,自行车已成为许多人的交通工具或运动休
闲器具,但自行车骑乘一段时间后,由于摩擦作用,链条之外链片与内链片间的链滚会逐渐
磨损变细,而逐渐造成左右枢设之外链片与内链片间的相对位移量变大,连动使链条长度
变长,由于驱动链条之链轮的该等卡齿间距是固定的,所以一但链条变长超过一定程度后,
将会影响链条与链轮间之啮合效果,进而影响骑乘时的传动顺畅度,此外,也会影响变速系
统拨动链条进行变速时的功能,容易出现链条脱落或变速功能异常的现象。 如图l所示,有鉴于此,目前市面上已开发出一种用以量测链条100之变长幅度的
测量器ll,该测量器11具有前、后间隔之一第一量测定位部111与一第二量测定位部112,
该等量测定位部111U12间距已固定,通常会约等于链条100在可允许之长度变化状态下
之两相间隔啮合孔101的最大容许间距。量测时,是将第一量测定位部111往下插置定位
于其中一啮合孔101中,再将第二量测定位部112往下摆靠向链条100,若第二量测定位部
112可往下插入预定之啮合孔101时,即代表该链条100已变长超过容许范围。 但此种测量器11使用时,仅能知道链条100长度变化是否已超过容许范围,所以
当链条100长度未超过容许范围时,量测者并无法明确得知目前链条100长度与标准长度
间的差异大小,因而无法根据量测结果,事先预估链条100的使用寿命,使用上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用以明确量测链条长度与标准长度间之差 值的量测工具。 于是,本发明量测工具,包含一固定尺板、一可相对固定尺板于一归零位置与一常 态位置间左右位移地安装于固定尺板上的移动座,及一安装于移动座与固定尺板间且恒相 对固定尺板将移动座弹性拉向该常态位置之弹性件。该固定尺板包括一板体部、二间隔形 成于板体部之限位部,及一自板体部往外突伸之第二量测定位部,该移动座是安装于板体 部上,并可分别限位靠抵于该等限位部而左移限位与右移限位,且具有一与第二量测定位 部左右间隔之第一量测定位部。 本发明之功效透过该移动座与固定尺板可相对位移,而改变该等量测定位部间 距的结构设计,可用以量测目前链条长度与标准长度间之差值,而可方便使用者立即得知 链条长度资讯。


图1是一般测量器用以量测链条长度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量测工具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后侧视图,说明一移动座位于一常态位置时的情况;
图5是类似图4之视图,说明一移动座位于一归零位置时的情况;
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侧视示意图,说明固定尺板与移动座分别插置于一 链条之啮合孔中进行测量时的情况; 图7是本发明量测工具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 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侧视示意图,说明固定尺板与移动座进行测量时的 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二个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 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2 4所示,本发明量测工具之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量测链条(图未示) 之长度变化幅度,该链条具有数个前、后间隔并供链轮(图未示)卡嵌啮合之啮合孔20(示 于图6)。 必须先说明的是,以下对于构件之方向的描述,是以图2、6之右侧定义右方。该量 测工具3包含一个固定尺板5、一个可左右滑移地安装于固定尺板5上之移动座4、一个安 装于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间之弹性件6,及一个固设于移动座4前方并可被移动座4驱动 之指示单元7。 该移动座4具有一供指示单元7安装固定之座体部41,及一 自座体部41左端往下 突伸之第一量测定位部42。该座体部41后侧面穿设有一左右延伸之贯孔410,且其左端凹 设有一延伸至其前、后侧面并界定出一凹槽412的限位凹面411,而其右端突设有一限位凸 面413。且该第一量测定位部42具有一 自座体部41往下突伸之固接段421,及一 自固接段 421往下突伸且左右宽度较窄之量测段422,该量测段422具有一朝左之量测基准面423,该 量测段422之宽度较小的结构设计,是为方便伸入啮合孔20中,同时让固接段421可往下 抵靠在链滚21 (示于图6)上方,以取得较佳量测位置。 该固定尺板5是安装限位于座体部41与指示单元7间,且具有一左右延伸并可相
对座体部41与指示单元7左右位移之板体部51、一自板体部51右端往下突伸而与第一量
测定位部42左右间隔相向之第二量测定位部52,及二左右间隔地分别突设于板体部51后
侧面之限位部53。第二量测定位部52具有一 自板体部51往下突伸之固接段521,及一 自
固接段521往下突伸且左右宽度较窄之量测段522,且该量测段522具有一背向第一量测定
位部42之量测基准面523,该等限位部53是分别位于座体部41左、右侧。 该座体部41可相对板体部51于一归零位置(如图5所示)与一常态位置(如图
4所示)间左右位移,且座体部41之限位凹面411与限位凸面413会分别限位靠抵于该等
限位部53,而使得该座体部41仅能于归零位置与常态位置间左右位移。 该弹性件6是以其左、右端部分别固定于座体部41与板体部51间,而外露于该座
体部41之贯孔410中,并可恒相对板体部51将座体部41弹性拉移向该常态位置,直至座体部41之限位凹面411靠抵于其中一限位部53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6为弹 簧,但实施时不以此为限。 该指示单元7包括一固定于座体部41前方的量测器71,及一电连接外露于量测器 71前侧面之显示器72。该量测器71可被座体部41相对板体部51之移动驱动,而对应输 出一量测讯号,且该量测器71上设置有用以开启电源之电源开关711,及一进行量测归零 之归零开关712。该显示器72可接收显示该量测讯号代表之数值。在本实施例中,该量测 器71为电阻式量测器,但实施时不以此为限。 如图4 6所示,该量测工具3使用时,可于按压电源开关711而开启量测器71 后,左右相向施力于该移动座4左端与固定尺板5右端,迫使移动座4相对固定尺板5位移, 连动使该等量测定位部42、52相向位移靠近,直至座体部41之限位凸面413往右限位靠抵 于固定尺板5之右侧限位部53,而使该移动座4限位于该归零位置(如图5所示),并将该 弹性件6弹性拉伸而积存一复位弹力。 接着,按压该归零开关712,驱使显示器72显示之资料归零,然后将该等量测定位 部42、52之量测段422、522分别往下插入一相对应啮合孔20中,使固接段421、521分别往 下限位靠抵于链条2之链滚21外周面。 当放开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后,该弹性件6会立即将该移动座4拉向该常态位 置,致使该等量测定位部42、52左右相背远离,而分别以其量测基准面423、523左右相背地 靠抵于啮合孔20处之链滚21上而限位,于此同时,该量测器71会被移动座4之位移驱动, 并依据移动座4相对固定尺板5之移动距离对应输出一量测讯号,而驱使该显示器72显示 出一对应数值,使用者可透过显示器72显示之数值,明确得知目前链条2长度之与标准长 度间的差值。经发明者的测试建议,以量测基准面423测量链条2的第一个啮合孔20到量 测基准面523测量的第八个啮合孔20间为测量长度范围,则链条2使用后之长度与标准长 度间的最大容许差值为0. 8mm。因此,若量测值大于0. 8mm,即建议此链条2应该要进行汰 换;若量测值介于0 0. 4mm之间,代表此链条2尚为正常;若量测值介于0. 4 0. 8mm之 间,虽然代表此链条2尚为正常,但可以视量测结果,适度縮短检验周期,以免在下次预定 检测之前就已经超出容许差异值,而发生不正常使用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该等量测定位部42、52之量测段422、522是呈直杆状,但实施时, 亦可配合链滚21外表面设计成弧弯状或其它外型。另外,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于常态位 置与归零位置间相对位移时,该等量测基准面423、523的间距变化不大于3mm,而第一量测 定位部42与第二量测定位部52可分别插置于排序之第一个啮合孔20与第八个啮合孔20 中,但实施时,该等量测基准面423、523之间距变化与该等量测定位部42、52间距皆不以此 为限。 另外,该座体部41左端面凹设该限位凹面411的设计,是要使移动座4于常态状 态时,固定尺板5之左侧限位部53可对应移入该凹槽412中,而使板体部51左端隐藏于指 示单元7后方,使该量测工具之视觉正面较为美观,但实施时,该限位凹面411并非必要。另 外,该座体部41设置贯孔410是为方便汰换弹性件6,但实施时,该贯孔410也非必要。
如图7、8所示,本发明量测工具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差异在于该 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间之组接方式,及该指示单元7之类型。为方便说明,以下仅就本实 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进行说明。
6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座4还具有二分别自座体部41顶、底缘往前突伸,并上下相 向突伸而靠抵于板体部51前侧面之限位肋部43,透过该等限位肋部43之限位,可使该座体 部41能左右位移地安装于板体部51上。 该指示单元7包括一设置于板体部51前侧面且由多数左右间隔排列之刻度731 构成的尺规表73,及一设置于移动座4之限位肋部43前侧面并用以标指该尺规表73之刻 度731的指标74。 该量测工具3使用时,同样是左右相向抵推该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驱使移动座 4相对位移至归零位置,此时,该指标74会指向尺规表73之一代表标准长度的刻度731位置。 当该等量测定位部42、52分别插置于啮合孔20,并放开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后, 藉由移动座4相对固定尺板5弹性位移向该常态位置,来连动使该指标74相对尺规表73 位移,当该等量测定位部42、52位移限位后,便可透过该指标74所指之尺规表73刻度731 位置,明确得知目前链条2长度与标准长度间之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该尺规表73是设置于固定尺板5上,而该指标74是设置于移动座 4上,但实施时,尺规表73与指标74之设置位置可对调。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量测工具3是用以量测链条2长度与标准长度间之差值, 但实施时,可对应改变该尺规表73之刻度731标示方式,而使该量测工具3可用以量测两 物体之间距。 综上所述,透过该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可相对位移,而改变该等量测定位部42、
52间距的结构设计,且该指示单元7可被移动座4与固定尺板5相对位移驱动,而显示出目
前链条2长度与标准长度之差异值的设计,可方便使用者于量测过程中,立即得知链条2变
长状况,而可适时采取相对应措施,相当方便实用,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
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
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固定尺板,包括一板体部、二间隔形成于板体部之限位部,及一自板体部往外突伸之第二量测定位部;一移动座,可相对板体部于一归零位置与一常态位置间左右位移地安装于板体部上,并可分别限位靠抵于该等限位部而左移限位与右移限位,且具有一与第二量测定位部左右间隔之第一量测定位部;及一弹性件,安装于移动座与固定尺板间且恒相对固定尺板将移动座弹性拉向该常态位置。
2.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移动座上 且会在固定尺板与移动座相对位移时显示量测结果的指示单元。
3.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指示单元具有一设置于 板体部侧面且由多数刻度构成之尺规表,及一设置于移动座上并可被移动座带动位移而指 向该尺规表之任一刻度的指标。
4.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座还具有一限位靠 抵于该板体部后侧面之座体部,及二分别自座体部顶、底缘往前突伸并上下相向延伸而限 位靠抵于板体部前侧面之限位肋部,该指标是设置于其中一限位肋部前侧面。
5.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指示单元包括一安装于 移动座上,并可被移动座之位移驱动而发出一代表该等量测定位部间距之量测讯号的量测 器,及一安装于量测器上并可接收显示该量测讯号所代表之数值的显示器。
6.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3 而使显示器显示之资料归零的归零开关。
7.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3 一左右相背之量测基准面。
8.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3U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量测器具有一可被按压U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等量测定位部分别具有J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量测定位部具有一直 立固接段,及一 自固接段往下延伸且左右宽度较固接段小之量测段,第二量测定位部具有 一自板体部往下延伸之固接段,及一 自固接段往下延伸且左右宽度小于固接段之量测段, 该等量测基准面是分别位于该等量测段之相背侧。
9.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座还具有一限位靠 抵于该板体部后侧面并位于指示单元之视觉正面后方的座体部,且该座体部其中一端面凹 设有一界定出一凹槽的限位凹面,该移动座位于常态位置时,其中一限位部是位于该凹槽 中并限位靠抵于该限位凹面。
10.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座体部另一端突设有一 可限位靠抵于固定尺板之另一限位部,而使其限位于归零位置的限位凸面。
11.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io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座体部还具有一左右延伸且贯穿其前、后侧面之贯孔,该弹性件是以其左、右端部分别固接于该板体部与座体部 上,而外露于该贯孔中。
12.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量测工具,其特征在于,移动座与固定尺板于常态位 置与归零位置间相对位移时,该等量测基准面的间距变化不大于3mm。
13.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所述之量测工具,是用以量测链条,且该链条具有数个间隔排列之啮合孔,其特征在于,第一量测定位部与第二量测定位部可分别插置于排序之第一 个啮合孔与第八个啮合孔中。
全文摘要
一种量测工具,包含一固定尺板、一安装于固定尺板并可于一归零位置与一常态位置间位移之移动座,及一恒将移动座拉向常态位置之弹性件。移动座具有一第一量测定位部,固定尺板包括一安装于移动座之板体部、二可分别供移动座靠抵限位之限位部,及一与第一量测定位部相间隔之第二量测定位部。透过可改变该等量测定位部间距的设计,可用以量测目前链条长度与标准长度间之差值,可方便使用者立即得知链条之长度状况。
文档编号G01B5/16GK101769707SQ20091010493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5日
发明者吴瑞章 申请人:超汇桂盟传动(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