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诊断、介入和治疗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510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诊断、介入和治疗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诊断、介入和治疗的MRT局部线圈装置(RF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系统包括沿患者纵向产生静磁场的磁铁。梯度线圈促使静磁场沿纵向改变其大小。氢原子的共振频率取决于静磁场的大小。采用所谓笼形天线,可以激发氢原子核的自旋。由于静磁场沿患者轴线改变其大小,氢原子核在不同位置的共振频率(拉莫尔频率,Larmor frequency)不同。激发后氢原子核的驰豫可由布置在患者体内的局部线圈装置测定。因此,可以分别测定患者体内氢原子核的组织密度和聚集情况,并用于成像。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可将局部线圈装置布置在离身体待检查部位尽可能近的地方。磁共振系统的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除此之外,在《医疗诊断的成像系统(Imaging Systems for Medical Diagnostics), Arnulf Oppelt, Publicis CorporatePublishing, ISBN3-89578-226-2》中也得到了说明。MRT局部线圈装置包括作为接收线圈的天线元件。通过这些天线元件,可以接收来自待检查身体部位激发后的射频(RF)信号。MRT局部线圈装置可以称为局部线圈。目前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RF信号尽可能接近待检查身体部位,实现良好的信号功率,从而得到良好且令人满意的诊断结果。一方面,天线元件可位于布置在检查台中的局部线圈装置的刚性载体中。或者或此外,局部线圈元件可集成在检查台中。局部线圈装置可用于检查腰椎和胸椎以及检查全身。在现有技术中,检查前列腺时患者仰卧。上面提到的局部线圈装置放在患者的背上。此外,圆柱形且不可调的刚性局部线圈装置是已知的(如头部线圈、膝部线圈)。适应身体部位的柔韧的局部线圈装置也是已知的。例如,套箍形状、足够柔韧的线圈装置是已知的,从而使它们可应用于待检查身体部位的周围(如肩部线圈、腕部线圈、腹部线圈或骨盆线圈)。局部线圈还可以发射激发信号。在诊断中使用MRT方法获得诊断结果。为了检查前列腺,采用带一个腹部局部线圈装置、一个脊柱局部线圈装置和一个直肠局部线圈且强度高达大约1.5T静磁场的MRT系统。直肠局部线圈通过空气固定在患者的大肠内。空气在MRT图像中,尤其是在高度敏感的序列(EP1-扩散序列)中造成不想要的伪影。因此,由于会出现额外的伪影,具有大约3T或更高的静磁场的MRT系统不采用直肠局部线圈。另一方面,有一些基于MRT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在治疗之前,反复进行MRT图像检查,以监测相应治疗(例如,MRT控制的前列腺HIFU治疗)的准确进展。另一个实例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基于MRT的穿过大肠的直肠活组织检查。这种方法可能存在将大肠中的细菌带入前列腺的风险。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它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执行的。因此,活组织检查并未处于医生的控制之下,如果患者移动的话,则降低了活组织检查的准确性。此外,在这种方法中,不能使用局部麻醉。专利DE10221644A1涉及一种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
专利US2007/0016003A1涉及一种磁共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胸部且具有开放结构的局部线圈装置,采用这种装置,可以进入人体各部位进行成像。专利US2011/0169491A1涉及一种脊柱线圈装置,其中第一区的线圈元件密度与第二区的线圈元件的密度不同。专利US2005/0080333A1公开了一种基于MR的活组织检查,其中通过超声成像支持针的准确定位。此专利中公开的方法可用于腹部区、背部区、肝、肾、胸和头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MRT局部线圈装置,通过这种装置,相应的MRT线圈装置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本发明的 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MRT局部线圈装置达到的。从属权利要求提供了有利的实施例。MRT局部线圈装置(RF线圈)包括一载体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MRT信号与/或发射激发信号的天线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布置在载体中。所述载体包括至少一个介入开口,用于提供一个将医疗器械放进患者身上的入口。医疗器械可通过介入开口引导到患者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元件优选位于介入开口附近,这样,MRT信号的接收可分别在患者的各待检查器官(如前列腺)的附近及上方进行。同时,在介入开口区域内,提供了一个用于穿刺、介入或微创治疗的入口。因此,可以产生MRT图像以定位器械-如穿刺套管的针尖-相对于病灶的位置,并完成病灶和器官组织的切除。从而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此外,可以执行和控制其它基于MRT的介入和微创治疗。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不同应用,如诊断领域、介入领域及治疗领域的多功能局部线圈。“介入开口”这一表达可以解释为该开口提供了用于诊断与/或治疗的、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入口。介入开口还可以是器械入口孔。介入开口可以用于准备手术。MRT局部线圈装置可以用于在患者身上定位,使至少一个介入开口在身体纵轴方向(从头至脚的方向)上,即患者的头脚方向,分别与前列腺和小骨盆的位置近似相同,围绕至少一个介入开口的矩形分别位于背部前列腺和小骨盆的上方。所述至少一个介入开口可布置在臀沟位置(cerena anal is ) 介入开口和至少一个围绕介入开口的矩形可以布置在头脚方向,在患者背部小骨盆上(骨盆后侧)的前列腺位置。天线元件可构造为线圈元件。实际上,天线元件还可以称为通道。每个通道可分配至少一个天线元件。 在待诊断器官的附近和上方,可以分别布置数量更多的天线元件。在用于诊断前列腺的局部线圈装置中,在小骨盆中间附近及上方,分别布置数量更多的天线元件。此外,在大骨盆处,尤其在大骨盆的边缘(即侧壁)处,可以布置数量更多的天线元件,以检测可能的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天线元件可以非均匀地,例如,非等距地,布置在局部线圈装置中。本申请人保留在一分别申请中,如分案申请中,保护这一主题的权利。所述载体的结构是可以打开和闭合的套箍。本发明的MRT局部线圈装置尤其适合基于MRT的器官小病灶或毫米级区域的活组织检查、适合难以进入的通道、彳艮难的手术及同样很难的手术准备(如没有直肠入口的前列腺)。因此,本包明包括一限制窗口,如介入开口,的框架。优选此框架具有多种功能。一方面,它可作为参考元件的插座。插入这种参考元件,以确定发现或病灶相对于表面的位置。参考元件优选是管栅,管中密封了一种在MRT图像中近似可见的流体,如鱼油。参考元件可包括第一对齐工具,如格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边缘可填充在MRT图像中可见的材料。在成像期间可以监测所述框架的位置,以补偿患者身体的移动。因此,所述框架可作为跟踪器使用。所述框架至少两个相邻的侧边具有倾斜的滑动面,其中所述滑动面向相对于入口(与介入开口垂直)相同的方向倾斜。提供所述滑动面,以使参考元件紧靠介入开口的一个边压紧,使参考点在测量期间不会移动。所述参考元件包括的形状基本上与介入开口的形状对应,优选是矩形。通过测量医学发现(病灶)相对于参考元件的位置,可以确定后续治疗步骤的穿刺套管,尤其是MR相容的穿刺套管在皮肤表面上的注射点和注射角度。由于在整个治疗期间,局部线圈装置的介入开口和框架被固定,因此,相对于介入开口和框架的注射点的位置和注射角度也分别被固定。在后续治疗步骤或诊断步骤,穿刺针或其它器械只需在相对于介入开口和框架的位置对齐。MRT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医疗器械的布置工具。因此,通过MRT成像,可以检查身体的一个部位,确定医疗器械的最佳操作位置。此外,由于MRT局部线圈的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位置,所述医疗器械可以被准确地引导到所确定的最佳操作位置。根据本发明,对于介入程序来说,如对于活组织检查来说,提供了一个可以相对于所述框架和介入开口分别进行调节的持针器。因此,所述针可持针器内转动,优选仅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并且可在任意角度位置固定。此外,所述持针器可在优选垂直于转动平面的介入开口区内移动。所述MRT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横杆布置工具,用于将横杆布置在介入开口上方,所述横杆至少可在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持针器优选通过横穿所述介入开口的横杆引导,并在横杆上移动。所述框架与/或横杆可包括第二对齐工具,如标尺(毫米标尺或英寸标尺,举例来说),用于相对所述框架准确定位横杆和相对横杆准确定位持针器。此外,这些标尺或标记可作为尺子使用,用于标明患者穿刺的注射点,根据MRT图像,确定其相对于框架或相对于介入开口的坐标。此外,优选横杆可在所述框架上移动和固定,使针尖基本上到达介入开口区域的每个点。器械,例如,针,可在框架内移动,也可在每个位置固定,使持针器在穿刺期间作为导轨或支承使用。可以将在第二方向可以滑动的滑块与横杆连接。在介入开口处、在横杆处与/或在滑块处,可布置医疗器械,如针。通过参考元件上的第一对齐工具,在成像期间可以确定医疗器械的位置。所述位置可以是医疗器械的(最佳)操作位置,如针的注射位置。通过横杆上的第二对齐工具,在滑块处、器械夹持器与/或介入开口处,所述医疗器械被引导到操作位置,如针的注射位置。“位置”这一表达包括(位置)空间坐标与/或角度。在两个介入开口之间至少可布置一个天线元件。至少一个天线元件的绕组可基本上为矩形。“基本上为矩形”指的是每个绕组在边缘处是圆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元件的长度大于天线元件的宽度。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可垂直或平行介入开口的边布置。所述载体在纵向延伸的距离比在横向延伸的距离远。所述载体的横向与患者的纵向(从头至脚的轴线)对应。这一方向还可称为患者的垂直方向。至少一个天线元件位于紧邻介入开口的载体的横向方向上,至少一个天线元件位于紧邻介入开口的载体的纵向方向上。至少三个天线元件位于紧邻至少一个介入开口的载体的横向方向上。所述载体可包括第一载体部分和第二载体部分,第一载体部分布置在患者身体部位的第一边上面,第二载体部分布置在患者身体部位的第二边处。在第一载体位置形成至少一个介入开口。天线元件可在第一载体部分和第二载体部分内形成。第一载体部分和第二载体部分可以彼此断开。第一边和第二边可处于身体部位的相对位置。第一载体部分可布置在一侧,在此侧,可以有出于医学原因的器官介入入口。第二载体部分可位于患者与第一载体部分相对的一侧。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介入任何器官,如肝、胰腺、肾等。第一载体部分适用于布置在患者背部。第二载体部分适用于布置在患者腹部。在成像期间,患者可俯卧。这种配置可用于前列腺介入。第一载体部分可在两个不同位置相对于第二载体部分布置。因此,MRT局部线圈装置可一方面优化用于成像,另一方面用于基于MRT的介入。第一载体部分可相对于第二载体部分移动,以使介入开口可以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第一载体部分可相对于第二载体部分移动,以使介入开口可以布置在MRT局部线圈装置的横向与/或患者的纵向上的两个不同位置。MRT局部线圈装置可布置在患者的骨盆处,其中第二载体部分可布置在仰卧的患者的背部,第一载体部分可布置在患者的正面(腹部)。第一载体部分可相对于第二载体部分移动,以使介入开口可以布置在患者纵向的两个不同位置。介入开口可位于前列腺上方纵向(头脚方向)上的诊断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列腺上方在矢状方向(sagittaldirection)上,或者在背部方向(dorsal direction)上布置多个天线元件。在介入期间,患者俯卧,第一载体部分布置在患者背部,第二载体部分布置在患者正面(腹部)。在MRT装置的介入位置,至少一个介入开口位于患者身体的纵向方向上,与前列腺大致等高。因此,围绕至少一个介入开口的矩形位于前列腺上方的背部位置。在此位置,可以介入前列腺,如穿刺。在诊断期间,由于MRT成像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患者仰卧。在此类MRT成像期间,患者不能移动。仰卧位(背卧位)能够更好地保证这一点。由于在第一载体部分的诊断位置中,在接近小骨盆处布置了更多线圈,与介入位置相比,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在诊断期间,为了确定是否有病灶、肿瘤等及病灶、肿瘤等的位置,必须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介入期间,由于已经知道病灶、肿瘤的位置,只需根据图像将器械分别导向病灶和肿瘤,因此,较低的分辨率即足够。第一载体与/或第二载体可包括至少一个基准点,所述基准点在诊断与/或介入期间通过相机进行监测。至少一个基准点的检测位置用于补偿患者在成像期间的移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包括一会阴载体和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其中所述会阴载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布置在患者的会阴部位。与背腹部之间的距离相比,会阴部位至前列腺的距离相对较短。因此,如果在会阴部位布置至少一个天线元件的话,可以得到尤其良好的MRT图像。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其中所述会阴载体用于沿从前面小骨盆(耻骨联合)至尾椎方向挨个布置多个天线元件,与/或会阴载体用于沿小骨盆(耻骨联合)至尾椎方向彼此相邻布置多个天线元件。多个天线元件可以布置在胯部和生殖部位。因此,进一步提闻了成像质量。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患者固定工具,用于将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通过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空间固定,在接收MRT信号期间,可以防止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移动。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第一固定工具和可选的第二固定工具。第一固定工具和可选的第二固定工具用于将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固定在其它MRT局部线圈装置上。此外,通过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空间固定,可以防止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在接收MRT信号期间移动。MRT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固定工具,用于将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固定在MRT局部线圈装置上,而且这种固定是可以释放的。MRT局部线圈装置可包括布置在第一载体部分上的第三固定工具,及布置在第二载体部分上的第四固定工具。第三固定工具可用于在诊断位置上操作,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第一固定工具将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可以放开地固定在MRT局部线圈装置处。第四固定工具可在诊断位置与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第二固定工具配合,将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固定在MRT局部线圈装置处,这种固定是可以放开的。一般说来,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仅在诊断期间使用,其目的是实现尤其高的质量,尽可能可靠地确定是否存在病灶和肿瘤及病灶或肿瘤的位置。在基于MRT的介入期间,病灶和肿瘤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在基于MRT的介入期间,不必使用MRT会阴局部线圈。MRT局部线圈装置和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可以整合的(integral)。MRT局部线圈装置和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可以一体成形的(one piece)。在这种情况下,MRT局部线圈装置可通过裤管(trouser)形成。本发明还公开了 一种包括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和MRT局部线圈装置的MRT局部线圈组件。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医疗系统,所述医疗系统配备了 MRT局部线圈装置、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或MRT局部线圈装置组件、可以布置在至少一个介入开口上方的医疗器械及与MRT局部线圈装置连接的磁共振系统。磁共振系统的静磁场是1T、1.5Τ、3Τ或7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将MRT局部线圈装置在诊断局部线圈装置或介入局部线圈装置之间转换的方法,或者反过来转换的方法,包括将带天线元件的第一载体部分相对于带天线元件的第二载体部分移动的步骤。如果第一载体部分处于诊断位置,则MRT局部线圈装置作为诊断局部线圈装置操作。如果第一载体部分处于介入位置,则MRT局部线圈装置作为介入局部线圈装置操作。所述方法进一步可以配置为上文所述的装置。对于具体应用来说,如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来说,MRT局部线圈装置配备两个窗口(如介入开口 )是非常有利的。对应的MRT局部线圈装置优选地采用两部分载体形成,其中一个载体部分因此包括两个介入开口。因此,尤其可以在前列腺右侧和左侧进行活组织检查,而不需要改变或拆除局部线圈装置。每个载体部分优选以两排的形式形成,其中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在两个载体部分中的一个载体部分的同一排中布置两个介入开口。因此,尤其是在前列腺活组织检查中,病灶可以得到无菌且安全的很好的穿刺,而不会损伤血管或器官,尤其是大肠。因此,放置包括局部线圈装置的介入开口的载体部分,使臀沟处于介入开口之间的近似中间线上,或者位于介入开口的近似中间。在两排实施例中,可以布置天线元件用于骨盆的目标诊断,以使它们相对较密地位于小骨盆中间部分的一排中,从而使前列腺区域和位于该区域的其它器官的MRT信号达到最高分辨率。在具有一个或更多个介入开口的另一排中,天线元件的距离更大,其中分别在至少一个介入开口的中间边界区提供至少一个通道和天线元件。然后,在介入开口之间应至少布置一个天线元件。这个天线元件在应用期间直接布置在前列腺上方。天线元件的数量最初是随意的,其中在第二排优选至少三个天线元件,尤其是8个天线元件,在第一排优选至少三个天线元件,尤其是5个或6个天线元件。此外,通过局部线圈装置的这种两部分(two-part)结构,可以将包括介入开口的这部分局部线圈装置旋转180°,一方面,保证诊断期间MRT信号的分辨率最大,另一方面,保证介入和穿刺期间的信号分辨率最大。


本发明随后将参照图1至图20进行说明。所述附图并不是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具有一个窗口(如介入开口)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介入开口区域部分局部线圈装置的放大图;图3是局部线圈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本发明参考元件部分放大平面图;图5A是本发明局部线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在介入开口中带横杆和持针器;图5B是图5A中横杆和持针器的详细图;图6A是本发明带横杆和持针器的局部线圈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中横杆和持针器的详细图;图7是持针器的详细图;图8是本发明具有一个介入开口的局部线圈装置第一部分的平面图;图9A是本发明具有两个窗口,如介入开口的两部分MRT局部线圈装置的透视图;图9B是本发明具有两个窗口,如介入开口的另一个两部分MRT局部线圈装置的透视图;图1OA是图9所示具有两个介入开口的局部线圈装置第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OB是图1或图9所示局部线圈装置第二部分的平面图;图1Oc是第一线圈部分和第二线圈部分另外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是天线元件的各种不同形状实例;图12表明了天线元件和介入开口的进一步布置;图13表明了本发明在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图14表明了本发明在介入中的实际应用;
图15示意说明了本发明局部线圈装置在前列腺穿刺中的应用;图16是带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7是带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8是带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9是带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的MRT局部线圈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及图20是本发明在腹侧的介入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说明对应地适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介入开口的线圈装置。因此,具有一个或多个介入开口的局部线圈装置可以包括下文所述的,尤其是图1至图6B所示的,介入开口的特性。类似的主题也适用于与介入开口配合的元件。局部线圈装置I在载体la、Ib中包括至少一个介入开口 2。载体为带形或套箍形。载体优选是柔韧的,但是,它可包括刚性段或刚性部分,或者可全部为刚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待检查患者处形成配合连接件,必须插入垫子部件或类似部件,以保证在治疗或测量期间,局部线圈装置不会相对患者移动。优选地提供柔韧的套箍,所述套箍通过连接工具在连接处3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连接位于,尤其是侧位放置,使待检查患者不会躺在所述连接上面。尤其是,局部线圈装置I可包括两个独立的载体部分Tl和T2,其中在第一载体部分Tl内至少提供一个介入开口 2。来自局部线圈装置I的信号通过两根连接线4、4’传输到断层X光摄影装置的评估工具处(未示出)。在图2中,更详细地示出了至少一个介入开口 2的所在区域。在局部线圈装置的两个部分la、Ib之间,可以辨认出环绕介入开口 2的套箍Ia和框架5。其中具有天线元件K的载体柔韧部分Ia和Ib在所示实例的矩形框架5的相对一侧处连接。框架5包括位于框架5相邻边处、向内侧倾斜的滑动面5a、5b,其中滑动面相对框架5的中间倾斜,因而相对于介入开口 2的中间部分倾斜。此外,在框架5的相对侧可辨认出导轨5c、5d,连接部件可以在此处分别得到连接和引导。在所示实例中,导轨5c、5d分别位于介入开口 2和局部线圈装置I的一个套箍部分la、lb之间。图3再一次画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为了闭合套箍,在此实例中,在远离框架5的两个套箍部分la、lb的末端提供了维可牢(Velcro)连接器la’和lb’。滑动表面5a、5b用于定义参考元件的对齐,所述参考元件用于MRT图像中坐标的准确定位。因此,所获得的成像数据可以相对于框架5明白地确定相对位置。因此,在获得图像期间,在MRT图像中可以看到的参考元件必须不会移动。图4中所示的参考元件6优选是一个格栅,其中其形状适应介入开口的形状,以使其可以插进介入开口 2内。参考元件在诊断期间与/或前列腺介入期间布置在患者背部。在这个实例中,格栅是管栅。在管6b、6b’、6c、6c’内部,放置了在MRT图像中可以看到的装置,如鱼油。在所示矩形格栅中,交叉管道,优选中间交叉管道6c、6c’更粗,使其可以在MRT图像中与其它管区分开来,从而能够确定MRT图像中病灶相对于格栅的准确位置。如果参考元件6插进框架中,6d、6e面放在框架5的滑动表面5a、5b上。由于重力,此区内的格栅6在滑动表面5a、5b向下滑动,将框架6的角落6f按进框架5的角落5f内,并紧靠在此固定。有利的是,至少在角落5f的区域内,放置一个支架(rest),使栅6不会从框架5往下落。采用参考元件6,可以确定MRT图像中局部线圈装置I和待监测病灶之间的相对位置。尤其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确定和标明患者体内穿刺针的插入位置与/或器械插入路径。然后,穿刺和后续治疗时可以拆除参考元件,在其整个区域内,介入开口 2可用于穿刺与/或介入。图5a示出了本发明局部线圈装置I的平面图,其中介入开口 2和框架5由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7、8补充。理想的情况是,适用于大多数应用,介入开口在载体纵向和套箍纵向X上延伸大约7cm至大约20cm(优选大约8cm至大约IOcm),在与载体和套箍I垂直的Y向上,延伸大约7cm至大约20cm (优选大约8cm至大约10cm)。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所示连接部件7之一作为横杆,其在方向X上横跨介入开口 2,并在导轨5c、5d中移动。沿X方向延伸的横杆7采用优选由槽5c、5d形成的导轨支承,并可在导轨内移动,并且可以通过合适的紧固工具(螺钉或类似工具)固定在任意位置。图6更详细地画出了横杆7,横杆通过其末端7c和7d在导轨中引导移动。优选的是,横杆7和导轨5c、5d呈倒锥形,以使横杆7在使用时不会从导轨上松开,并脱离框架。在所示实例中,框架5及其各边以及横杆7包括标尺线或其它标记5e (单位是米或其它单位),以准确调节横杆7相对框架5的位置,以及下文所述的器械夹持器和持针器8各自相对于横杆7的位置。在相对边7d、7c,中间段较低,但并非必须得降低的,横杆7上,提供了分别用于容放和夹持器械和针9的器械夹持器和持针器8。器械夹持器和持针器8分别位于横杆7上,它们至少在X方向上可以分别相对框架5移动。在所示器械夹持器和持针器8的实例中,它们分别与滑块8a连接,从而可以相对横杆7移动。针9可以在不同角度位置调节,并通过横杆7引导到插入位置。在图6A和6B中,横杆7的一个替代实施例得以显示。框架与上面所述实施例中的框架相同,其中在此实施例中,在框架上还提供了标尺和标记5e (也可在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以确定尤其是参考元件的格栅线6b、6c相对于框架5的位置。因此,在框架5的一边或多边上设置的标记5e作为标尺,用于确定患者身体的位置,如用于确定活组织检查的插入点。在此实施例中,持针器在横杆7中引导移动,因此,可以在X方向上,即在横杆7的纵向上移动。通过导向元件8.1、8.2,引导器械夹持器和持针器8,分别在布置在横杆上的导轨7a、7b之间移动。正如从图6B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器械夹持器和持针器8,分别还可在垂直于横杆7的移动方向的平面中的导轨7a、7b中按箭头方向P移动。标尺10用于读取和调节要求的针的角度。在器械夹持器上,可以布置任何医疗器械。所述医疗器械可以是诊断仪器或手术器械。在下文中,本发明将以持针器为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示意图7更详细地画出了持针器8。在所示实例中,针9锁定在持针器8中,并且可以围绕中心支承11或类似物调节一定角度。图6A、6B所示导向元件8.1还形成转动轴。通过持针器8上标尺10及导向元件8.1或线标记,可以根据要求将角度调节到要求的注射角度。此外,针可以在持针器8中移动,并且可以通过未详细画出的固定机制固定在任何移动位置,以使针9的针尖9a到达注射位置。针9优选引导移动,使其穿过持针器8的转动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分别电子检测和电子控制连接部件的位置,从而原则上可以对注射点的针9进行计算机辅助定位。在图8中,画出了本发明局部线圈装置带介入开口 2的第一载体部分Tl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局部线圈装置I的上部分,即两部分局部线圈装置I的上面部分,该部分放在患者身上。局部线圈装置的“下面部分”第二部分T2将参考图1OA和IOB中所示的示范实施例在下文得到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也适用于图8所示实施例,其中的区别仅仅在于当前的这个实施例(图8)只包括一个介入开口 2。现在的说明还适用于图1OAUOB0调节载体部分Tl,使介入开口 2可以在患者小骨盆上方背部前列腺位置(骨盆后侦D沿头脚方向布置。前列腺入口在患者臀沟右边或左边以及在正中和分别在臀沟右边或左边。优选地,图中所示上排Rll中的介入开口处于中心位置,即介入开口优选以假想中心线TlX镜像对称,TlX将第一部分分为All部分和A12部分。这两部分的尺寸可以相同,虽然,并不一定要求相同。假想水平线TlY将第一载体部分Tl分为两排Rll和R12。在Rll排和R12排中,分别布置天线元件和通道,其中天线元件Kll -K13布置在上排Rll内,天线元件K21 - K24布置在下排R12内。优选地,各天线元件或通道Kl I与边界或介入开口的框架5并列布置,以接收适当的信号功率。在上排中,至少提供三个天线元件,其中可以在窗口中间(未画出)接近线TlX的地方布置一个天线元件。其它未布置在介入开口 2附近的通道等距分布在部件I的整个纵向延伸上。一般说来,建议在要求最准确的MRT信号的应用领域,即在位于待检查身体部位附近的局部线圈装置的位置处,分别提高通道和天线元件的布置密度。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在下排中间线区域处,分别布置了四个天线元件和通道K21、K22,优选以技术上可行且合适的密度布置,其中其它天线元件和通道K23、K24的间隔更远,因为尤其在腹部区域,所需信号功率和图像分辨率不必很高。大骨盆的边界通过天线元件K12、K13、K23、K24检测。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9A、9B、10A和IO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局部线圈装置I尤其适合前列腺的诊断和活组织检查,它包括两个载体部分,即上部第一载体部分Tl和下部第二载体部分T2,这两部分的末端(X-方向)连接在一起。“上部”和“下部”指的是在此处优选的应用中,其中患者俯卧,其骨盆位于下部第二载体部分T2上,其中上部第一载体部分放在患者身上。下文中仅称两者为第一载体部分和第二载体部分。这两个载体部分包括端部Tl.1、Tl.2和T2.1、T2.2,它们可通过维可牢(Velcro)连接器、带等分别连接,使局部线圈装置I整体固定在患者身体上而不会移动。这些部件可以分别通过信号线4、4’独立控制和读取。图9B所示的两部分局部线圈装置基本上与图9A所示装置对应。局部线圈装置和第一载体部分Tl处于其诊断位置。此处的区别是上部载体部分Tl包括基本上平坦且至少相对刚性的中间部分,其端部Tl.1和Tl.2是柔韧的或向第二载体部分方向弯曲。因此,方便了此区域的操作,尤其是通过至少在窗口或介入开口 2,2’处的平坦形状,使方便横杆和参考元件的连接及其操作处置成为可能。如此处所示,端部可以在一侧连接,例如,通过维可牢连接器3a、3b或带子连接,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其中载体部分Tl和T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患者的尺寸而变化。第二载体部分T2优选是柔韧的,从而不会在躺在其上的患者身上造成任何压力点。
在前列腺检查期间,患者仰卧在第二载体部分T2上。在前列腺介入期间,患者俯卧在第二载体部分T2上。在诊断期间和介入期间,多个天线元件K200、201均布置在小骨盆区域内。这些天线元件Κ200、201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纵向X方向上中心布置,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横向Y方向上向下布置。例如,在图9b所示实例中,四个天线元件Κ200、201位于小骨盆区域内小骨盆下面沿矢状(背部)方向。因此,前列腺可以适当成像。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横向Y上在上面部分中,多个天线元件Κ100、KlOU Κ102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上面部分沿纵向X基本上等距分布。在图9b所示的实例中,六个天线元件Κ100、Κ101、Κ102沿第二载体部分的纵向X分布在一个部分中,其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横向Y上位于上面区域中。然而,在骨盆处可以按更高密度将天线元件Κ102、Κ102布置在装置上。在大骨盆的下边缘,两边分别布置两个天线元件Κ202、203。这些天线元件Κ202、203分别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纵向上位于其边缘,以及在第二载体部分Τ2的横向上位于下面部分。图1OA所示的第一载体部分Tl包括两个被框架5、5’封闭的介入开口 2、2’。介入开口 2、2’和框架5、5’的结构可参考上文中的其它实施例所述,在此可引用它们的说明而避免重复。正如此处所述,可以在X方向,邻近第一隔离线TlX的两侧、第二隔离线TlY的上方布置介入开口 2、2’,第一隔离线TlX将第一部分分成All和Α12两部分,第二隔离线将第一载体部分Tl分成两排Rll和R12。因此,在所不实例中,在第一排Rll中布置了介入开口 2、2’,其中一个介入开口 2位于All部分,一个介入开口位于Α12部分。此外,可以想象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介入开口位于一排,不过是在上述相同部分的下面。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考标志Κ11...Κ24辨认传输工具与/或接收工具,统称为天线元件。所述天线元件在医疗实践中还称为通道。局部线圈装置在医疗实践中也被称为MRT线圈或仅称为线圈。每面积天线元件和通道的数量(因此最终是MRT信号的分辨率)并不固定,而且可以变化。尤其是,局部线圈装置I中的多个传输与/或接收工具的信号可以汇合到单一通道。此处所示通道的布置仅用于阐释,其中为了尤其是在此处优选的人体骨盆区域实现合适的MRT信号,在局部线圈装置的区域中,需要更高的布置密度。由于本发明提供两个介入开口 2、2’,为了获得定性的良好的信号,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和一个通道Kll是必须的,并将它们布置在介入开口 2、2’之间。在骨盆检查期间,天线元件Kll直接位于臀沟上方,因此,也直接位于患者的纵向前列腺上方,分别与前列腺位置相同,从而在这部分可以实现足够合适的信号功率。天线元件Kll位于前列腺上方矢状(腹部)方向。此外,在更远处,以更远的距离布置通道Κ12、Κ13。然而,介入开口 2、2’可以是两个独立的介入开口,或者是由一个介入开口形成的。在其中未提供任何介入开口的第二排R12中,在中间线TlX附近区域,以彼此相邻较小的距离布置天线元件Κ21、Κ22(技术上可行的话,相距尽可能小),其中进一步向外以相比之下彼此相隔更远的距离布置天线元件Κ23、Κ24。参考图1OCiii),第一载体部分的结构说明如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图9Β中,第一载体部分Tl布置在诊断位置,而在图1Ociii)中,它是布置在介入位置。如图1OB所示,局部线圈装置I的第二载体部分Τ2被隔离线Τ2Χ分成Α21部分和Α22部分,被隔离线Τ2Υ分成R21排和R22排。第二载体部分的第二排R22优选包括天线元件Κ200至Κ203的、与第一载体部分Tl的第二排R12相同的通道布置(参见图10Α)。第一排必须在骨盆诊断期间提供大骨盆区域的信号,其仅包括四个彼此相隔距离较远的天线元件K100、K101。如果在骨盆检查期间需要的话,可以以相同的间隔布置更多的天线元件,尤其是八个天线元件。由于骨盆的解剖结构,通常不一定需要这些天线元件。第二排R22需要在测量窗口中间有更高的分辨率。为了诊断骨盆,第一载体部分的Rll排布置在第二载体部分的R21排上方。对于基于MRT的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来说,第一载体部分可转动180°,这样,第一载体部分的第一排Rll位于第二载体部分Τ2的R22排上方,第一载体部分的R12排位于第二载体部分Τ2的R21排上方。因此,由于可以使用天线元件Kll的信号(在前列腺上方)和天线元件Κ200、Κ201 (在前列腺下面)的信号,在活组织检查期间,还可以在介入开口 2、2’区域实现足够合适的MRT信号。在图1OC中,示出了局部线圈装置中天线元件的其它结构实例,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画在上面,对应的第二载体部分Τ2画在下面。第一载体部分布置在其“活组织检查位置”,即第一部分转动180°,使介入开口位于图中下部分,与患者臀沟上方位置对应。为了诊断,第一部分Tl再次转动大约180°,例如,这是图1OA所示的情况。其它术语与上文所述对应。以i)、ii)和iii)所示的多部分线圈装置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天线元件的布置。在实施例1)中,所有排中每排布置三个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天线元件K11、K21、KlOO和K200布置在中心,其它天线元件布置在中心布置的天线元件的两边。在实施例1i)中,第一载体部分Tl在第二排R12中包括四个天线元件,其中离中心更近的天线元件布置更密集,以在小骨盆区域实现质量合适的信号。在小骨盆内,女性有子宫、卵巢和膀胱。在小骨盆内,男性有精腺、前列腺和膀胱。在第一排RU中,天线元件分布和通道分布分别与图1OA对应。在第二载体部分T2中,第一排中的天线元件K100、K101优选地几乎等距分布,并以中心线对称。在第二排R22中,天线元件的分布与第一载体部分Tl的第二排R12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R12排中的第一载体部分Tl中提供通道Κ23,在R22排中的第二载体部分Τ2中提供通道Κ202。在实施例1ii)中,第一载体部分Tl的通道布置和天线布置通常分别与图1OA的实施例对应,与图1OA中的实施例相比,其中在第一排Rll的两边中,仅在另一边额外提供一个天线元件K14。下面载体部分T2基本上与图1OB的实施例对应,只是第一排R21提供了 6个天线元件,而不是4个天线元件。实施例1ii)与图9B所示的实施例对应,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在图9B中位于诊断位置,在图1OCiii)中则位于介入位置。天线元件Kll基本上布置在介入开口 2、2’的中间。在介入开口(与另一个介入开口相对)的两边,分别布置了三个天线元件K12、K13、K14。在第一载体Tl的横向上,四个天线兀件Κ21、Κ22布置在上面部分,基本上位于第一载体Tl的纵向中心位置。两个天线兀件Κ23、Κ24纵向上位于第一载体外侧,横向上位于第一载体上面部分。图8至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天线元件基本上比较薄。换句话说,天线元件的宽度小于天线元件的长度的大约50%,优选小大约33%,更优选小大约25%,最优选小大约12.5%。因此,可以在感兴趣的具体区域布置多个天线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天线元件或通道不一定具有前面图中所述的形状,而是可以采用更适合的形状。在图11中,分别示出了天线元件和通道的实例。一方面,天线元件可包括细长矩形形状或条状形状K。不过,天线元件还可以具有以K’和K”表示的宽矩形、正方形或圆形形状,并且可在中心包括介入开口 A。尤其是,所述具有介入开口的版本尤其良好地适合本专利申请中所述的医疗应用,其中所述局部线圈装置包括一个介入开口 2。天线元件K’可布置在局部线圈装置的介入开口周围,这适用于有一个窗口和两个窗口的局部线圈装置。天线元件K’的形状还允许将窗口 2布置在局部线圈装置的第一载体部分Tl的中心,以使至少一个介入开口 2被定位-如图1所示,例如-在线TlY两侧和分别在线TlX两侧。除任意提供的其它通道外,类型K’(图11)的一个天线元件布置在介入开口 2附近。这同样适用于有两个介入开口(如图9A、9B)的局部线圈装置。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类型K’
(参见图11)的天线元件可以布置在介入开口 2、2’的周围。此外,在仅一个介入开口(参见图1)的情况下,可以在局部线圈装置的中间布置介入开口,介入开口在线TlY两侧延伸。在中间布置的介入开口 2、2’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提供分别带通道和天线元件的排。本申请人保留分别申请中关于这方面的权利,如通过分案申请的形式。在参考图12a至12g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解释,其中采用具有不同宽度的天线元件与/或宽的天线元件。宽天线元件的宽度大于天线元件的长度的大约50%,优选大于大约66%,更优选大于大约75%,最优选地大于大约87.5%。宽天线元件可以接收更大区域的MRT信号。因此,从局部线圈装置到评估装置所需的传输通道更少。根据图12a,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一个介入开口 2。在介入开口 2旁边,每边布置一个天线元件K12。在上部区域内,在第一载体部分的横向上三个天线元件K21、K22几乎等距地相对第一载体部分Tl纵向布置。根据图12b,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两个介入开口 2和2’。在上部区域内,在第一载体部分的横向上三个细长天线元件K21、K22几乎等距地相对第一载体部分Tl纵向布置。然而,在介入开口旁边没有布置任何天线元件。根据图12c,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两个介入开口 2和2’。在介入开口 2、2’旁边,分别布置一个宽天线元件K12。在上部区域内,6个宽天线元件K21’、K22’、K23’在第一载体部分的横向上几乎等距地相对第一载体部分Tl纵向布置。根据图12d,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一个介入开口 2。在介入开口 2的两边,分别布置一个宽天线元件K12’。在上部区域内,在第一载体部分的横向上,三个宽天线元件K21’、K22’几乎等距地相对第一载体部分Tl纵向布置。根据图12e,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两个介入开口 2和2’。在介入开口 2、2’的旁边,分别布置一个宽天线元件K12’。在上部区域内,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横向上,2个宽天线元件K21’、K22’几乎等距地相对第一载体部分Tl纵向布置。根据图12f,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两个介入开口 2和2’。在介入开口 2、2’旁边,每侧布置一个细长天线元件K12。在上部区域内,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横向上,布置有2个宽天线元件K21’和两个细长天线元件K22。宽天线元件K21’纵向布置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中间部分。细长天线元件K22纵向布置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边缘处。
根据图12g,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一个介入开口 2。在介入开口 2两侧,分别布置一个小天线元件K12。在上部区域内,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横向上,布置有I个宽天线元件K21’和两个细长天线元件K22。宽天线元件K21’纵向布置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中心区。细长天线元件K22纵向布置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边缘处。在图12a至12g的实施例中,可在介入开口 2、2’周围或在多个介入开口 2、2’周围布置一个天线元件。下面,将参考图13和14,对前列腺治疗期间本发明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其中患者100的背部得以示出。MRT局部线圈装置I在图13所示位置作为诊断线圈装置使用。患者仰卧在第二载体部分T2上(未示出)。第二载体部分T2可以是图9B、10B和IOC所示的结构。第一载体部分处于其诊断位置。在诊断位置中,天线元件K21和K22位于小骨盆上方的腹部,并在患者的纵向上,分别处在与小骨盆相同的位置上。在小骨盆中心部分,女性有子宫、卵巢和膀胱。因此,在诊断位置,可以实现尤其准确的小骨盆图像。男性小骨盆区内有前列腺、精腺和膀胱。在诊断位置,天线元件Kll位于其中有肠袢的大骨盆的中间部分。在治疗前列腺癌期间,肠袢具有较低的重要性,因为这一区域通常受前列腺癌移位的影响程度较低。天线元件K12和K13位于骨盆边缘。由于这一部分包括大量的淋巴管,该区受前列腺癌或其它器官癌的移位影响程度较高。由于静脉血从前列腺流向大骨盆边缘,大骨盆边缘的淋巴结被前列腺癌或不同器官的癌移位而蔓延感染的情况更常见。在诊断位置,天线元件K12、K13、K21和K22布置在诊断期间医学上尤其相关的身体上部,即在小骨盆上方和大骨盆边缘。图14表明了第一载体部分Tl的介入位置。患者俯卧在第二载体部分上。患者俯臣卜。介入开口 2、2’位于背部小骨盆上方。在这个位置,可以进行前列腺穿刺。由于天线元件Kll位于介入开口 2、2’之间,天线元件Κ21和Κ22布置在介入开口 2、2’附近,因此仍然可以获得相当合适的小骨盆成像。围绕介入开口 2、2’的矩形在头脚方向上布置在患者小骨盆上方(小骨盆上方小骨盆后侧)的背部前列腺位置(患者腹部位置)。前列腺入口在患者臀沟右边或左边和在臀沟正中,以及分别在臀沟的左边或右边(患者腹部位置)。在介入小骨盆其它器官的情况下,介入开口可位于腹部(腹部侧)(患者的仰卧位),即在小骨盆位置和腹部小骨盆的头脚方向上。此种布置如图20所示。图20表明了第一载体部分Tl的其它介入位置。患者仰卧在第二载体部分Τ2上(患者仰卧位)。介入开口 2、2’位于腹部(腹部侧)小骨盆上方。在这个位置,可以从腹部进入进行骨盆内器官穿刺。由于天线元件Kll位于介入开口 2、2’之间,天线元件Κ21和Κ22布置在介入开口 2、2’处,因此,仍然可以获得相当合适的小骨盆成像。再次参考表明第二载体部分的图10Β。患者俯卧在第二载体部分Τ2上(未画出)。第二载体部分Τ2可以是图9Β、IOB和IOC实施例所示的结构。天线元件Κ200和Κ201总是位于,即小骨盆下面的诊断位置和介入位置。在前列腺诊断的诊断位置,天线元件Κ200和Κ201位于背部小骨盆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采取仰卧位。在用于前列腺介入的介入位置中,其中患者位于俯卧位置,天线元件Κ200和Κ201位于腹部小骨盆下面。因此,可以确保在第一载体部分Tl的介入位置也可以实现合适的小骨盆成像。
与第一载体部分Tl的介入位置相比,在诊断位置,小骨盆上方背-腹部方向天线元件的数量更多。第二载体部分T2总是这样布置,即在小骨盆下方背-腹部方向,布置数量更多的天线元件。由于第一载体部分Tl可与第二载体部分T2分开,并相对后者转动18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诊断和介入的灵活的MRT局部线圈装置。本申请人保留本主题的分案申请的权利。参考图15,对在前列腺穿刺期间本发明局部线圈装置I的应用进行说明。图15表明了沿患者前列腺位置横向平面切开的视图。图15中画出了前列腺102、髋关节114、大肠108、臀肌112和脂肪组织110。前列腺包括周边区102a和过渡区102b。在脂肪组织110上面的皮肤上,布置局部线圈装置I。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两个介入开口 2、2’,布置在臀沟旁边。在臀沟上面及介入开口 2、2’之间,放置了细长天线元件KU。在介入开口 2、2’臀沟相对的一侧,每侧布置I个天线元件K12。通过对天线元件接收的MRT响应信号进行评估,外科医生可以进行基于MRT的活组织检查。在引导活组织检查针104、106穿过前列腺方向的臀部期间,外科医生可以根据图像信息确定,为了从前列腺可疑区采集组织样品,活组织检查针需要引导到什么角度和引导到什么深度。在活组织检查针成功地引入期间,可以获取MRT图像,以确定活组织检查针的当前位置,直到活组织检查针达到待检查组织所在位置。该方法可以手动进行。活组织检查针也可以根据MRT图像自动引导到待检查组织。图16是MRT局部线圈装置I及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第一载体Tl的天线元件Kll至K24的布置与图1OA和图13对应,因此,关于它们的说明在此不再重复,具体可参考关于它们的说明。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包括前载体部分212、后载体部分214和会阴载体部分216。通过第一固定工具204、206与第一载体部分Tl的第三固定工具90、92相配合,从而将前载体部分212与第一载体部分Tl连接。通过第二固定工具208、210与第二载体部分T2的第四固定工具94、96相配合,从而将后载体部分214与第二载体部分T2连接。例如,固定工具可以是维可牢连接器。图17画出了 MRT局部线圈装置I和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的透视图,其中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工具固定与MRT局部线圈装置I连接。在诊断期间患者仰卧,第一载体部分Tl位于小骨盆和大骨盆上方。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从小骨盆沿尾椎方向延伸。在患者背部,布置第二载体部分T2。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使用时位于会阴区、胯部区和生殖区。由于这些区域,尤其是会阴区接近前列腺,可以得到前列腺及附近身体部位与/或器官的质量上合适的图像。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从小骨盆至尾椎方向紧挨着布置了图16和图17中所示的天线元件218、220、222。正如前文所述,天线元件218、220、222可以是圆形、椭圆形、
方形、矩形等。如图18和19中所示的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的第二实施例基本上与图16和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对应。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的第二实施例从小骨盆至尾椎紧挨着布置了多个天线元件218’、220’、222’。如前所述,天线元件218’、220’、22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
坐寸O本发明可以在不损伤大肠的情况下执行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本发明可在活组织检查期间避免细菌从大肠进入前列腺。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在麻醉的条件下进行活组织检查。本发明的局部线圈装置可用于诊断与/或介入其它器官,如肾、胆、胰脏等。在诊断与/或在介入期间,患者不一定必须仰卧和俯卧。例如,在胰脏诊断与/或介入期间,介入开口可位于腹部。此外,在胆诊断与/或介入期间,介入开口可位于体侧。介入开口可位于医疗上最适合进入器官的位置。本发明局部线圈装置产生的图像数据可以传输到手术导航系统,从而在手术期间,通过手术导航系统,更准确地帮助器械定位。一般说来,对于所有实施例来说,逻辑通道处理来自至少一个天线元件的信号,而且也汇合在此处未详细画出的多个天线元件的信号。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还可以互相结合。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还包括不同实施例组合形成的所有实施例。尤其是,图1至图7的实施例可与图8至图15的实施例组合。换句话说,在图8至图15的介入开口 2和介入开口 2、2’处,框架、横杆、第一和第二调节工具、标记、标尺、参考元件、滑块、器械夹持器、持针器、器械、针等可参考图1至图7实施例所述进行布置。在本发明中,矢状方向是从背部至腹部的方向,反之亦然。在本发明中,患者的纵向是从头至脚的方向,反之亦然。在本发明中,载体的纵向比其横向更长。
权利要求
1.MRT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 -载体(la、lb ;T1、T2);及 -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ll -Κ202),每个天线元件用于接收多个MRT信号;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Kll -Κ202)布置在载体(la、Ib ;T1、T2)中; 其中所述载体(la、lb ;T1)包括至少一个介入开口(2、2’),用于为放进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9)提供一个入口 ; 其中所述MRT局部线圈装置(I)适应于定位在患者身上,从而使至少一个介入开口(2、2’ )在患者身体纵向方向上定位,并分别位于大概与前列腺(102)和小骨盆相同的位置,限制所述至少一个介入开口(2、2’)的矩形位于背部前列腺(102)与/或小骨盆上方,以及MRT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医疗器械的布置工具(5C、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其中数量更多的天线元件(K21-K24)布置在接近待检查器官的区域内,其中可选择地,数量更多的天线元件(K21-K24)布置在小骨盆中心附近的区域内与/或在小骨盆侧壁附近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其中所述载体(la、lb;T1、T2)为可以闭合和打开的套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所述介入开口(2、2’)用于接收具有第一对齐工具且在MRT图像中可见的参考元件(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所述介入开口(2、2’)被框架(5、5’ )限制,其中所述框架(5、5’ )的两个并列的边设有倾斜的滑动表面(5a、5b),其中所述滑动表面( 5a、5b)相对与介入开口(2、2’)垂直的轴向同一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包括横杆布置工具(5c、5d),使横杆(7)可以在介入开口( 2、2’)上方在至少一个方向(Y)上移动,其中可选地,在第二方向(X)上可以移动的滑块(8a)与所述横杆(7)连接。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所述医疗器械(9),比如针(9),可位于介入开口(2)、横杆(7)与/或滑块(8a)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所述横杆、滑块(8)、器械夹持器与/或介入开口(2、2’ )的边界部分包括第二调节工具(7e)。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ll)位于两个介入开口(2、2’)之间与/或其中天线元件(K’、K”)的绕组布置在介入开口(A)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所述天线元件(Kll -Κ202)的绕组基本上是矩形与/或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ll至Κ202)设置为矩形或者与介入开口(2、2’ )边缘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所述载体(la、lb)在纵向(Tly)上延伸的距离比其在横向(Tlx)上延伸的距离远,其中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21、K22)位于载体(la、lb)的横向(Tlx)方向上,并位于介入开口中(2、2’)旁边,其中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布置在载体(la、lb)的纵向(Tly)方向上,并位于介入开口(2、2’)旁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至少三个天线元件(K12、K22)布置在载体(1、1’ )的横向(Tlx)方向上,并位于至少一个介入开口(2、2’ )旁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所述载体(1、I’)包括适应于布置在患者身体一部分的第一侧的第一载体部分(Tl),及适应于布置在患者身体所述部分的第二侧的第二载体部分(T2),其中至少一个介入开口(2、2’)在第一载体部分(Tl)中形成并且其中在第一载体部分(Tl)和第二载体部分(T2)中均布置有天线元件(Κ、Κ11 -Κ20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所述包括介入开口的载体部分适应于布置在,使臀沟位于介入开口(2、2’)之间的近似中间线上或大约位于介入开口(2)的中间,的位置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可以相对第二载体部分(Τ2 )布置在两个不同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可以相对第二载体部分(Τ2)移动,使介入开口(2)可以定位在两个不同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I),其中所述第一载体部分(Tl)可以相对第二载体部分(Τ2)移动,使介入开口(2)可以布置在MRT局部线圈装置(I)的横向与/或患者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不同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MRT局部线圈装置(1),其中所述MRT局部线圈装置(I)可以布置在患者(100)的小骨盆或腹部,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适应于布置在位于患者(100)前面区域的诊断位置内,及第二载体部分(Τ2)适应于布置在位于患者背部的诊断位置内,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适应于布置在位于患者(100)背部的介入位置内,及其中第二载体部分(Τ2)适应于布置在位于患者前面的介入位置内,以及其中第一载体部分(Tl)可以相对第二载体部分(Τ2)布置,使介入开口(2)可布置在患者纵向方向上的两个不同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RT局部线圈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载体(T1、T2);及-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11–K202),用于传输与/或接收MRT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元件(K11–K202)布置在载体中(T1、T2)中;其中所述载体(T1)包括至少一个介入开口(2),用于提供一个将医疗器械放进患者体内的入口。所述MRT局部线圈装置(1)可以通过将带天线元件(K11–K23)的第一载体部分(T1)相对带有天线元件(K100–K202)的第二载体部分(T2)转动,而在诊断局部线圈装置或介入局部线圈装置之间转换,反之亦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患者会阴部布置至少一个天线元件(218、220、222)的MRT会阴局部线圈装置(200)。
文档编号G01R33/341GK103185875SQ20121028972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A·卢米阿尼 申请人:A·卢米阿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