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332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经在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和照相机等移动设备中得到普遍应用,应用在这些设备中的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装壳的材质为铝塑复合膜之类的比较软的材料)。而且由于锂离子电池电压高以及电池组保护板对每个单体电池的高精度智能管理,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使得锂离子电池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应用在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一般被称作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对电池的阻抗和电位进行测量,以了解电池的电性能是否符合规格。测量时,一般是使用鳄鱼夹夹住电池的电极,使测量装置与电池内部电连接,从而获得电池的阻抗和电位信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金属带(如铝带、镍带或铜带)作为电极。而锂离子动力电池通常采用两种外形圆柱型和长方型,它们都是采用极柱作为电极。传统的鳄鱼夹可以夹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但夹不住长方型和圆柱型电池的正负极柱。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阻抗和电位测量时,需要操作人员两手同时挤压鳄鱼夹分别与正负极柱接触。由于挤压力度的不同会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同,因此,采用传统的鳄鱼夹测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阻抗和电位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测试准确度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测试准确度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以克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极夹测量电池的阻抗和电位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构件,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侧均设置有翼片,所述翼片通过夹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构件通过套设于所述夹轴上的夹簧或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弹簧实现开合运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下部的外侧面均设置有粗糙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两两个所述粗糙部均设直为银齿状关出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相对于所述夹轴对称设置。[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所述翼片设置有与所述夹轴匹配的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夹轴下方。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所述夹簧的中部套设于所述夹轴,所述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所述翼片的端部为弧形。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夹角为10-7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需操作人员两手同时挤压电极夹,就能使电极夹分别与正负极充分接触,从而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方便操作人员记录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电极夹的张力固定不变,电极夹还能很好的与极柱内表面接触,从而减小了测量电池的阻抗及电位时的人为误差,提供了测量精度,且适合重复使用。

下面结合说明书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构件1,两个夹持构件I的内侧均设置有翼片11,翼片11通过夹轴2转动连接,两个夹持构件I通过设置于两个夹持构件I之间的弹簧3实现开合运动,即实现两个夹持构件I围绕夹轴2的开合运动。其中,两个夹持构件I的外侧下端均设置有粗糙部12,以保证电极夹与电池极柱的内表面的良好接触。因为极柱的内表面一般较为光滑,所以在,两个夹持构件I的下部的外侧面均设置有粗糙部12,可以增强两个夹持构件I与极柱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两个夹持构件的滑动,提高测量精度。粗糙部12设置为锯齿状突出部,锯齿状比较容易生产加工,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两个夹持构件I相对于夹轴2对称设置,便于电极夹的生产,也便于电极夹的操作。翼片11设置有与夹轴2匹配的孔,使夹轴2较好的固定在翼片11的孔内起到旋转轴的作用。若翼片11上的孔太大,会使夹持构件I产生不必要的松动。弹簧3设置于夹轴2下方,弹簧3的作用在于为夹持构件I提供张力,使得电极夹自然地夹持在极柱上。[0026]弹簧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夹持构件I的内表面。弹簧3可以通过扣接或焊接连接在夹持构件I上。翼片11的端部为弧形,便于夹轴2的安装,也便于两个翼片11的连接。两个夹持构件I之间的夹角为10-70°,使得电极夹能够与极柱的内表面充分接触。使用时,挤压电极夹粗糙部12与夹轴2之间的区域,使两个夹持构件I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减小,然后将电极夹的下端伸入极柱内,松开电极夹,依靠电极夹的弹簧3提供的张力,电极夹将卡在电池极柱内,此时,粗糙部12紧贴于极柱内表面。粗糙部12可保证电极夹与极柱充分接触。此电极夹与测量电路配合使用即可精确测量电池的阻抗和电位。测量操作时方便快捷,不会因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产生误差,适合重复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构件I,两个夹持构件I的内侧均设置有翼片11,翼片11通过夹轴2转动连接,两个夹持构件I通过套设于夹轴2上的夹簧4实现开合运动。其中,两个夹持构件I的外侧下端均设置有粗糙部12,以保证电极夹与电池极柱的内表面的良好接触。因为极柱的内表面一般较为光滑,所以在,两个夹持构件I的下部的外侧面均设置有粗糙部12,可以增强两个夹持构件I与极柱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两个夹持构件的滑动,提高测量精度。其中,粗糙部设置为锯齿状突出部,锯齿状比较容易生产加工,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两个夹持构件I相对于夹轴2对称设置,便于电极夹的生产,也便于电极夹的操作。翼片11设置有与夹轴2匹配的孔,使夹轴2较好的固定在翼片11的孔内起到旋转轴的作用。若翼片11上的孔太大,会使夹持构件I产生不必要的松动。夹簧4的中部套设于夹轴2,夹簧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夹持构件I的内表面。夹簧4的作用在于为夹持构件I提供张力,使得电极夹自然地夹持在极柱上。翼片11的端部为弧形,便于夹轴2的安装,也便于两个翼片11的连接。两个夹持构件I之间的夹角为10-70°,使得电极夹能够与极柱的内表面充分接触。使用时,挤压电极夹粗糙部12与夹轴2之间的区域,使两个夹持构件I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减小,然后将电极夹的下端伸入极柱内,松开电极夹,依靠电极夹的夹簧4提供的张力,电极夹将卡在电池极柱内,此时,粗糙部12紧贴于极柱内表面。粗糙部12可保证电极夹与极柱充分接触。此电极夹与测量电路配合使用即可精确测量电池的阻抗和电位。测量操作时方便快捷,不会因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产生误差,适合重复使用。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构件,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侧均设置有翼片,所述翼片通过夹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构件通过套设于所述夹轴上的夹簧或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弹簧实现开合运动,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下部的外侧面均设置有粗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粗糙部均设置为锯齿状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相对于所述夹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设置有与所述夹轴匹配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夹轴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簧的中部套设于所述夹轴,所述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的端部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夹角为10° -7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阻抗和电位测量的电极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构件,两个所述夹持构件的内侧均设置有翼片,所述翼片通过夹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构件通过套设于所述夹轴上的夹簧或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弹簧实现开合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需操作人员两手同时挤压电极夹,就能使电极夹分别与正负极充分接触,从而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方便操作人员记录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电极夹的张力固定不变,电极夹还能很好的与极柱内表面接触,从而减小了测量电池的阻抗及电位时的人为误差,提供了测量精度,且适合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G01R1/04GK202886406SQ20122027489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胡俊中, 卢艳华 申请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