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252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心饱和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为了获得岩心的不同含水饱和度,一般通过驱替实验方法获得;对于高中孔渗岩心可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但对于使用的低孔低渗岩心和致密岩心,由于孔隙机构复杂、连通性差、驱替出的液量较少等诸多的缺陷,十分影响岩心饱和度的测量精度;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实现岩心饱和度的测量,现使用岩心自吸、抽空饱和的实验方法,但由于该方法无法对岩心的进液量进行控制,使测量的精度低,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在岩心自吸、抽空饱和的实验方法中,驱替的进液量无法控制,测量的精度低,实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包括储液罐、岩心测量筒、放液阀、滑动液位装置、固定液位装置、抽空装置、抽液泵和加液阀;在岩心测量筒的下方有封闭的储液罐,储液罐的上端与岩心测量筒的下端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和测量筒出液口,储液罐进液口与测量筒出液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该连接管上安装有放液阀;在岩心测量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能将岩心测量筒封闭的密封筒盖;在岩心测量筒的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透明的计量管座并将岩心测量筒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抽气腔和下部的吸液腔;在计量管座上固定安装有能使抽气腔与吸液腔相通并带有刻度的液位计量管,在计量管座上有与液位计量管相对应的滑移槽,在滑移槽内安装有随饱和液液面上下移动的滑动液位装置;在吸液腔上部的岩心测量筒上固定安装有液位控制器;在抽气腔的上部有测量筒排气口,在测量筒排气口上通过连接管安装有抽空装置;在储液罐下部有储液罐出液口,抽气腔下部对应的岩心测量筒上有测量筒进液口,在储液罐出液口和测量筒进液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该连接管上安装有抽液泵和加液阀。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抽空装置可包括真空泵、抽空阀和真空传感器;在岩心测量筒的外侧有真空泵,真空泵与测量筒排气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连接管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抽空阀和真空传感器。上述真空泵与真空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管上可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真空干燥器。上述滑动液位装置可包括滑杆、液位标杆和顶丝;与滑移槽对应的岩心测量筒上有与其相通的滑杆安装槽,在滑杆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滑杆;在滑杆上安装有通过顶丝安装有滑套,在滑套上水平固定安装有液位标杆并位于滑移槽内;液位标杆的内端指向液位计量管;在滑套上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有能将液位标杆固定的顶丝。[0009]上述岩心测量筒的上端有内螺纹,密封筒盖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岩心测量筒上。上述储液罐可包括储液筒体、上盲板和下盲板;在储液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上盲板和下盲板;岩心测量筒包括测量筒体和筒底板;在测量筒体的下端密封固定安装有筒底板;在测量筒体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密封筒盖;在上盲板和筒底板上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和测量筒出液口。上述液位计量管与计量管座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可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储液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盲板和下盲板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测量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密封筒盖和筒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液位计量管计量,液位控制器设定进液量的首设液位,滑动液位装置随液位计量管内的液位变化上下移动,能够有效控制每次饱和液循环情况下,岩心的自吸量和驱替的进液量;同时在岩心自吸饱和后,也可通过真空泵对抽气腔进行抽空的方式增加岩心自吸量,抽气腔可防止饱和液的水分进入抽空装置内;从而提高岩心自吸的测量精度,实用性强。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储液罐进液口,2为测量筒出液口,3为放液阀,4为连接管,5为密封筒盖,6为计量管座,7为抽气腔,8为吸液腔,9为液位计量管,10为滑移槽,11为液位控制器,12为测量筒排气口,13为储液罐出液口,14为测量筒进液口,15为抽液泵,16为加液阀,17为真空泵,18为抽空阀,19为真空传感器,20为湿度传感器,21为真空干燥器,22为滑杆,23为液位标杆,24为滑套,25为顶丝,26为储液筒体,27为上盲板,28为下盲板,29为测量筒体,30为筒底板,31为密封圈,32为岩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该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包括储液罐、岩心测量筒、放液阀3、滑动液位装置、固定液位装置、抽空装置、抽液泵15和加液阀16 ;在岩心测量筒的下方有封闭的储液罐,储液罐的上端与岩心测量筒的下端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 I和测量筒出液口 2,储液罐进液口 I与测量筒出液口 2之间通过连接管4相连通,在该连接管4上安装有放液阀3 ;在岩心测量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能将岩心测量筒封闭的密封筒盖5 ;在岩心测量筒的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透明的计量管座6并将岩心测量筒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抽气腔7和下部的吸液腔8 ;在计量管座6上固定安装有能使抽气腔7与吸液腔8相通并带有刻度的液位计量管9,在计量管座6上有与液位计量管9相对应的滑移槽10,在滑移槽10内安装有随饱和液液面上下移动的滑动液位装置;在吸液腔8上部的岩心测量筒上固定安装有液位控制器11 ;在抽气腔7的上部有测量筒排气口 12,在测量筒排气口 12上通过连接管4安装有抽空装置;在储液罐下部有储液罐出液口 13,抽气腔7下部对应的岩心测量筒上有测量筒进液口 14,在储液罐出液口 13和测量筒进液口 14之间通过连接管4相连通;在该连接管4上安装有抽液泵15和加液阀16。液位控制器11为现有公知设备;通过液位控制器11可控制饱和液进入岩心测量筒内的进液量;使进液量达到指定位高时,可及时关闭抽液泵停止进液;滑动液位装置在液位计量管9处随液位升降进行移动,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液位差来确定岩心32的自吸量;在操作时,通过储液罐的储液罐出液口 13经连接管4和测量筒进液口 14向岩心测量筒充入饱和液,岩心32自吸;在此过程中通过滑动液位装置随液位变化在液位计量管9的范围内移动,使自吸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岩心32在自吸的情况下达到饱和后,可以通过抽空装置对抽气腔7进行抽空加压,使岩心32继续自吸,增加岩心32的自吸量;抽气腔7可保证了液位计量管9的设定和防止抽空饱和时水分进入抽空装置内;提高抽空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岩心32自吸的测量精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抽空装置包括真空泵17、抽空阀18和真空传感器19 ;在岩心测量筒的外侧有真空泵17,真空泵17与测量筒排气口 12之间通过连接管4相连通;在连接管4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抽空阀18和真空传感器19。通过真空泵17对抽气腔7进行抽气,抽空阀18用来控制抽气量,真空传感器19可同时监测抽气腔内的抽空程度,已达到对岩心32自吸量的有效控制。如附图1所示,在真空泵17与真空传感器19之间的连接管4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0和真空干燥器21。湿度传感器20可监测连接管4内的湿度,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真空管干燥器21进行干燥处理。如附图1所示,滑动液位装置包括滑杆22、液位标杆23和顶丝25 ;与滑移槽10对应的岩心测量筒上有与其相通的滑杆安装槽,在滑杆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滑杆22 ;在滑杆22上安装有通过顶丝25安装有滑套24,在滑套24上水平固定安装有液位标杆23并位于滑移槽10内;液位标杆23的内端指向液位计量管9 ;在滑套24上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有能将液位标杆23固定的顶丝25。通过液位控制器11的进液量控制,饱和液的液位在液位计量管9的首设位置;岩心32自吸,液位下降,液位标杆23随液位下降到液位计量管9的指定位置,将放液阀3开启,使剩余的饱和液流入储液罐;然后将液位计量管9的指定位置刻度减去液位计量管9的首设位置刻度,即可得到岩心32的自吸量;再开启抽液泵15使饱和液从储液罐注入岩心测量筒内,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即可达到控制岩心32自吸量的作用。如附图1所示,在岩心测量筒的上端有内螺纹,密封筒盖5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岩心测量筒上。便于密封筒盖5与岩心测量筒之间的拆装;便于岩心32放置在岩心测量筒内。如附图1所示,储液罐包括储液筒体26、上盲板27和下盲板28 ;在储液筒体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上盲板27和下盲板28 ;岩心测量筒包括测量筒体29和筒底板30 ;在测量筒体29的下端密封固定安装有筒底板30 ;在测量筒体29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密封筒盖5 ;在上盲板27和筒底板30上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 I和测量筒出液口 2。储液罐和岩心测量筒均采用可拆装式储液罐和岩心测量筒,便于储液罐与岩心测量筒
的清理。如附图1所示,液位计量管9与计量管座6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圈31 ;储液筒体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盲板27和下盲板28之间安装有密封圈31 ;测量筒体2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密封筒盖5和筒底板30之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31。密封圈31起到增加接触面密封性的作用。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1、岩心自吸:首先打开密封筒盖5,把准备好的岩心32放入岩心测量筒内;把准备好的饱和液放入储液罐;根据岩心32确定岩心孔隙总体积,调节液位控制器11,使岩心测量筒的进液量设定在液位计量管9内距液位计量管9顶部的I厘米处的位置;通过连接管4将饱和液从储液罐抽出注入到岩心测量筒内,液位标杆23与液面同步并处于首设位置;岩心32自吸,液位下降到指定位置后,打开放液阀3,将饱和液放回储液罐内;同时工作人员记录首设位置刻度和指定位置刻度;然后打开密封筒盖5,将岩心32分别取出称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岩心32在自吸的情况下达到饱和,计算岩心饱和度;2、岩心抽空自吸:然后打开抽空阀18,启动真空泵17,液位从首设位置下降至指定位置后,打开放液阀3,将饱和液放回储液罐;打开密封筒盖5,将岩心32分别取出称重,计算岩心饱和度。
权利要求1.一种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岩心测量筒、放液阀、滑动液位装置、固定液位装置、抽空装置、抽液泵和加液阀;在岩心测量筒的下方有封闭的储液罐,储液罐的上端与岩心测量筒的下端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和测量筒出液口,储液罐进液口与测量筒出液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该连接管上安装有放液阀;在岩心测量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能将岩心测量筒封闭的密封筒盖;在岩心测量筒的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透明的计量管座并将岩心测量筒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抽气腔和下部的吸液腔;在计量管座上固定安装有能使抽气腔与吸液腔相通并带有刻度的液位计量管,在计量管座上有与液位计量管相对应的滑移槽,在滑移槽内安装有随饱和液液面上下移动的滑动液位装置;在吸液腔上部的岩心测量筒上固定安装有液位控制器;在抽气腔的上部有测量筒排气口,在测量筒排气口上通过连接管安装有抽空装置;在储液罐下部有储液罐出液口,抽气腔下部对应的岩心测量筒上有测量筒进液口,在储液罐出液口和测量筒进液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该连接管上安装有抽液泵和加液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抽空装置包括真空泵、抽空阀和真空传感器;在岩心测量筒的外侧有真空泵,真空泵与测量筒排气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连接管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抽空阀和真空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泵与真空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管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真空干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液位装置包括滑杆、液位标杆和顶丝;与滑移槽对应的岩心测量筒上有与其相通的滑杆安装槽,在滑杆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滑杆;在滑杆上安装有通过顶丝安装有滑套,在滑套上水平固定安装有液位标杆并位于滑移槽内;液位标杆的内端指向液位计量管;在滑套上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有能将液位标杆固定的顶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岩心测量筒的上端有内螺纹,密封筒盖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岩心测量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岩心测量筒的上端有内螺纹,密封筒盖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岩心测量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罐包括储液筒体、上盲板和下盲板;在储液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上盲板和下盲板;岩心测量筒包括测量筒体和筒底板;在测量筒体的下端密封固定安装有筒底板;在测量筒体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密封筒盖;在上盲板和筒底板上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和测量筒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罐包括储液筒体、上盲板和下盲板;在储液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上盲板和下盲板;岩心测量筒包括测量筒体和筒底板;在测量筒体的下端密封固定安装有筒底板;在测量筒体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密封筒盖;在上盲板和筒底板上分别有储液罐进液口和测量筒出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位计量管与计量管座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储液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盲板和下盲板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测量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密封筒盖和筒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位计量管与计量管座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储液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盲板和下盲板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测量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密封筒盖和筒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心饱和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岩心自吸抽空饱和度控制装置;其包括储液罐、岩心测量筒、放液阀、滑动液位装置、固定液位装置、抽空装置、抽液泵和加液阀;在岩心测量筒的下方有封闭的储液罐。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液位计量管计量,液位控制器设定进液量的首设液位,滑动液位装置随液位计量管内的液位变化上下移动,能够有效控制每次饱和液循环情况下,岩心的自吸量和驱替的进液量;同时在岩心自吸饱和后,也可通过真空泵对抽气腔进行抽空的方式增加岩心自吸量,抽气腔可防止饱和液的水分进入抽空装置内;从而提高岩心自吸的测量精度,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G01N15/08GK202947952SQ20122059191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蔡敏龙, 王洪亮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