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或toc的电气化学测定方法及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733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Cod或toc的电气化学测定方法及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COD或TOC的测定方法及测定仪。根据本发明,使对电极和由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构成的工作电极与含有有机物的待测溶液接触,检测在上述工作电极和上述对电极间施加电压时流动于两极间的电流的变化,测定所测电流值与背景电流值达到一致前的电荷量,根据所测电荷量求得上述待测溶液的COD或TOC。此外,本发明的测定仪具备:槽,其内置有对电极和由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构成的工作电极;电压施加装置,其在上述工作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电流变化检测装置,其检测在该施加电压下流动的电流的变化;信息处理装置,其测定所测电流值与背景电流值达到一致前的电荷量,根据所测电荷量求得上述待测溶液的COD或TOC。
【专利说明】COD或TOC的电气化学测定方法及测定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需氧量(COD)或总有机碳(TOC)的电气化学测定方法及测定仪。
【背景技术】
[0002]COD及TOC是用于判定工业废水、下排水、湖沼水、河川水等的水质的重要指标。COD的计算方法为:利用氧化剂,对试样中所含的主要以有机物为对象的被氧化物质进行氧化,根据其时所使用的氧化剂的量,求得氧化所需的氧量并加以换算而得。JIS法中,将利用高锰酸钾的方法规定为标准测定方法,很多市售的COD测定仪即基于此方法。此外,TOC的计算方法为:对试样中所含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测定所发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据此计算有机物中所含的碳的总量。二氧化碳的定量工作,通常采用非分散型红外线气体检测仪进行。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8122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26381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110547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COD或TOC的测定方法及测定仪。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各位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测定方法及其测定仪,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中,在导电性金刚石电极上对待测溶液中所含的有机物进行完全氧化分解,根据其电荷量求得COD或T0C。
[0012]本发明的测定方法,是利用对电极和由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构成的工作电极,对含有有机物的待测溶液的COD或TOC进行电气化学测定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工作电极和上述对电极与上述待测溶液接触,检测在上述工作电极和上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流动于两极间的电流的变化,测定所检测的电流值与背景电流值达到一致前的电荷量,根据所测定的电荷量求得上述待测溶液的COD或T0C。
[0013]此外,本发明的测定仪,是一种对含有有机物的待测溶液的COD或TOC进行测定的测定仪,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槽,其内置有对电极和由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构成的工作电极;电压施加装置,其在上述工作电极和上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电流变化检测装置,其检测在该施加电压下流动的电流的变化;信息处理装置,其测定所检测的电流值与背景电流值达到一致前的电荷量,根据所测定的电荷量求得上述待测溶液的COD或T0C。
[0014]发明的效果[0015]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新的COD或TOC的测定方法及测定仪。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测定仪的概念图。
[0017]图2为示出向乳酸溶液施加电压时的电流的历时变化的图。
[0018]图3为示出乳酸溶液的浓度与完全氧化分解前的电荷量及COD之关系的图。
[0019]图4为示出以1:1的摩尔数含有葡萄糖和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溶液的理论TOC与根据完全氧化分解前的电荷量计算的TOC之关系的图。
[0020]图5为示出以1:1的摩尔数含有葡萄糖和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溶液的理论TOC与市售TOC仪的值之关系的图。
[0021]图6为示出理论TOC与测定的TOC之关系的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10工作电极
[0024]20对电极
[0025]30参比电极
[0026]40搅拌棒
[0027]50测定槽
[0028]60恒电位仪
[0029]70信息处理装置
[0030]S待测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测定仪的概念图。
[0032]本实施方式的测定仪具备:工作电极10、对电极20及参比电极30 ;以及测定槽50,其内置有该3个电极。工作电极10、对电极20及参比电极30被连接于恒电位仪60,且恒电位仪60上连接有信息处理装置70。此外,测定槽50中设置有搅拌棒40,其搅拌待测溶液S。以下,对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0033]本发明所用的工作电极10,可以采用导电性金刚石电极。
[0034]金刚石原本是优良的绝缘体。但通过添加第13族或第15族杂质,其可显示半导体?金属类的导电性。本发明中,即把显示半导体?金属类的导电性的金刚石用作电极。
[0035]为了使这些金刚石具有导电性,可以掺入上述第13族及第15族的元素,优选掺入硼、氮、磷,尤其优选掺入硼。掺杂高浓度硼的含硼金刚石电极的电位窗口较宽(氧化电位及还原电位较宽),与其他电极材料相比,具有背景电流较低的有利特性。此外,含硼金刚石电极在耐化学性、耐久性、导电性、耐腐蚀性等方面亦具有优异的性能。
[0036]为了使这些金刚石具导电性而掺入的物质的添加量,在使金刚石具导电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即可,例如,优选添加量为赋予1X10 —2?10 —6 Qcm左右导电性的量。对该添加量,通常在制造工序中加以控制。
[0037]虽然导电性金刚石本身不必依靠基材的支持即可作为电极,优选在基材上形成导电性金刚石的薄膜,将导线连接至该薄膜,使其成为电极。基材可以采用Si (例如,单晶娃)、Mo、W、Nb、T1、Fe、Au、N1、Co、Al2O3、SiC、Si3N4、ZrO2、MgO、石墨、单晶金刚石、cBN、石英玻璃等,优选采用单晶硅、Mo、W、Nb、T1、SiC、单晶金刚石。
[0038]对于导电性金刚石薄膜的厚度不做特别限定,优选为I~100μπι左右,尤其优选为5~50 μ m左右。
[0039]本发明中,导电性金刚石电极亦可采用微电极的形态。此处所谓“微电极形态的金刚石电极”,是指例如将Pt等的细线的末端切断削尖,并用电解研磨方式使其更加尖锐,然后在其末端表面形成导电性金刚石的薄膜而成。
[0040]导电性金刚石薄膜可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造。所谓“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指在气相中使气体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合成物质的方法,一般称为CVD(Chemical VaporDeposition)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亦可根据目的加以改进后应用于本发明的导电性金刚石薄膜的制造。
[0041]金刚石的化学气相合成的进行方式为:以甲烧等含碳气体与氢的混合物为原料气体,通过激发源加以激发,将其供给至基板上使其沉积。
[0042]激发源可以 采用热丝、微波、高频、直流辉光放电、直流电弧放电、燃烧火焰等。此外,亦可将其中的几种组合使用,调节晶核生成密度,以实现大面积化或平均化。
[0043]原料可以采用含有碳、且通过激发源的分解激发可生成C、C2等活性炭以及CH、CH2, CH3> C2H2等烃自由基的各种化合物,优选具体实例中,气体有CH4、C2H2, C2H4, C10H16, CO、CF4,液体有CH30H、C2H5OH, (CH3)2CO,固体有石墨、富勒烯等。
[0044]在化学气相合成法中,赋予金刚石导电性的物质的添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例如将添加物质的圆盘放置于体系内,与碳源原料同样地加以激发,将添加物质导入碳气相;或是事先将添加物质添加于碳源,与碳源一起导入体系内,通过激发源加以激发,从而将添加物质导入碳气相等。其中,优选后者的方法。尤其是,碳源采用丙酮、甲醇等液体时,优选将氧化硼(B2O3)溶解于其中作为硼源的方法,这样不仅容易控制硼的浓度,而且较为简便。在化学气相合成法中,将硼添加于碳源时,通常浓度为10~12,OOOppm左右,优选浓度为I, 000~10,OOOppm左右。
[0045]化学气相合成法,优选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合成法。该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合成法的优点在于,引起化学反应的活性能量较大,反应较快。而且,根据该方法,可以生成非热力学高温不能存在的化学物种,使在低温发生反应成为可能。基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合成法的导电性金刚石薄膜的制造,可以根据例如Yano et al., J.Electrochem.Soc.,145 (1998) 1870所载的方法进行。
[0046]本发明所用的含硼金刚石电极,例如可以通过采用了以下说明的微波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具体制造方法如下。首先,在充满了氢气的腔室内生成氢等离子体,将溶解有硼类的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气体导入其中,并导入碳源,使其在例如硅基板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基板上发生气相沉积。基板采用硅基板{Si(100)},对基板表面进行质地处理(例如,用0.5μπι的金刚石粉加以研磨)后,将基板安装于成膜装置的支架上。成膜源采用丙酮与甲醇的混合物(液体,混合比为体积比9:1),将氧化硼(B2O3)溶解入该混合物,使硼/碳(B/C)比达到104ppm。然后,在该成膜源中作为载气通入纯H2气后,将其导入腔室内,事先通过另一管线注入氢(例如,532ml/min)调节为规定的压力(例如,115Torr = 115X 133.322Pa)。然后,输入2.45GHz的微波功率,使其放电后,将功率调节至5kW。然后,在其稳定后,作为载气向成膜源注入纯112气(例如,15ml/min),进行成膜。
[0047]通过采用了上述微波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造方法,在成膜速度为I~4 μ m/小时的情况下,进行了金刚石薄膜的成膜直至厚度达到约30 μ m,此时,虽未加热基板,观察到在稳定状态下温度达到约850~950°C。此外,测定了所得到的金刚石薄膜的拉曼光谱,在1333cm —1仅观察到单一波峰。此外,导电性约为10 —3 Qcm左右,在0.5M的硫酸中测定了循环伏安,确认具有一 1.25~+2.3V(相对于SHE)的较宽电位窗口。
[0048]上述导电性金刚石电极中,亦可在其表面离子注入选自金、白金、银、钯、钌、铑及铱所组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种元素。通过离子注入法制造的电极,稳定性较高,在使用超声波清洗等情况下金属也不会剥离,且具有优异的金属分散性。
[0049]此外,进行离子注入时,随着离子化元素的混入,会产生能量导致的照射损伤。为此,要进行热处理(退火),以修复照射损伤,并使混入晶格间位置的注入元素移动。通过该退火处理,受到损伤的表层部沿底层结晶的原子排列恢复原来的结晶结构。在该过程中注入的元素露出至表面,该元素发挥所期待的触媒作用。
[0050]上述元素通过使用公知的离子注入装置和公知的离子注入技术,进行离子注入。离子不必注入至金刚石薄膜的内部深处,只需在表面附近负载即可。因此,使离子加速的能量不必太高。数IOkeV~IMeV左右即足够。
[0051]此外,优选注入量为I~10X1014ionS/cm2左右。上述元素仅仅发挥测定对象的电气化学氧化反应等的触媒作用,自身并不消耗,因此只要具有所述程度的附着量就足够。若注入量过多,会发 生非晶化现象。
[0052]上述导电性金刚石电极中,亦可在其表面作为触媒负载氧化物触媒。氧化物触媒可采用二氧化铅、含鉍二氧化铅、含氟二氧化铅、含钴二氧化铅、氧化锡、含锑氧化锡、含镍氧化铝等。这些氧化物触媒的负载,只需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即可,例如,将二氧化铅颗粒负载于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时,在含有IOmM的硝酸铅的IM的高氯酸中,米取电位扫描(扫描速度5mV/s,电位范围+1.4~+1.8Vvs.Ag/AgCl, 3个循环)的方法即可。除此之外,也可使用定电位电解法以及涂覆前驱体的醋酸铅后加热氧化得到二氧化铅的方法等,只要经过某种氧化处理能够从Pb2+离子制造二氧化铅颗粒即可。
[0053]上述对电极20可以采用例如白金、碳、不锈钢、金、金刚石、SnO2等。
[0054]上述参比电极30可以利用公知的技术,可以采用标准氢电极、银氯化银电极、饱合甘汞电极、氢钯电极等。通过使参比电极接触,可以控制施加于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的电压的绝对值。
[0055]上述测定槽50的结构为:其内部存积上述待测溶液S,该待测溶液S可以接触上述工作电极10、上述对电极20及上述参比电极30。对于上述测定槽50的材质不做特别限定,只要其内部能够存积上述待测溶液S即可,优选其由例如可最大限度地抑制杂质溶出的聚四氟乙烯等树脂制造。
[0056]上述搅拌棒40对存积于上述测定槽50的上述待测溶液S进行搅拌。通过上述搅拌棒40搅拌上述待测溶液S,上述工作电极上的OH自由基的发生及OH自由基导致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反应的效率得以提高。对于上述搅拌棒40的扇叶形状及材质、扇叶的动作方法不做特别限定,优选其可以对上述待测溶液S进行充分的搅拌,且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杂质及微小粉末等的发生和从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例如,优选采用十字型搅拌棒。搅拌在试样体积较大时有效,测定少量试样时不必搅拌。
[0057]上述恒电位仪60在使上述工作电极10的电位相对于上述参比电极30恒定的状态下,检测在上述工作电极10与上述对电极20之间产生的电流,将其检测信号传送至上述信息处理装置70。上述恒电位仪60除了具有将电位保持为恒定的功能外,还具有以恒定速度扫描电位,每间隔一定时间跳至指定电位的功能。这些功能不必设置于I台,例如,亦可将电位保持功能和电位扫描功能设置于不同的恒电位仪上。
[0058]上述信息处理装置70为通用或专用设备,其具备CPU、存储器、输入输出频道、键盘等输入装置、显示器等输出装置、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上述CPU及其外围设备根据上述存储器的规定领域中存储的程序协同动作,以此对上述恒电位仪60所检测的信号进行分析,测定上述待测溶液S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前的电荷量,根据所测定的电荷量求得上述待测溶液S的COD或T0C。此外,上述信息处理装置70不必物理性地一体化设置,亦可通过有线或无线分为多个机器。
[0059]接下来,对本发明的COD或TOC的测定方法加以说明。电极方面,例如,工作电极采用含硼金刚石电极,对电极采用白金,参比电极采用银氯化银电极。
[0060]首先,仅将不含待测溶液S的电解质溶液注入测定槽50,一边用搅拌棒40加以搅拌,一边施加某一恒定的电压,测定背景电流的历时变化。电解质溶液采用通常所用的即可,例如,可采用硫酸钠溶液、磷酸缓冲溶液等。
[0061]然后,以等量的待测溶液S替换测定槽50中的电解质溶液,一边加以搅拌,一边施加等同于测定电解质溶液时的电压,测定电流的历时变化。当待测溶液S的电流值达到与背景电流相同的值时,视同待测溶液S中所含的有机物等已经完全氧化分解,根据从测定开始到完全氧化分解过程中待测溶液S的电流的历时变化与背景电流的历时变化的差异,求得电荷量。
[0062]一般来说,要电气分解有机物需要施加较高的电位,这会导致电极自身的分解老化,或是产生水的电气分解这一副作用。而通过上述方法求得的电荷量的测定中,可以排除老化或副作用的影响。
[0063]在此,对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与COD的关系进行说明。
[0064]待测溶液S中所含的被氧化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用CaHbNcOd来表示该有机物。COD为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首先根据式1,求得所需的氧摩尔数X,用式2表示。
[0065]CaHbNc0d+x02 — aC02+b/2H20+cN02 (式 I)
[0066]X = a+b/4+c — d/2 (式 2)
[0067]此外,本发明的COD测定方法中,有机物通过发生于电极表面的OH自由基的高氧化能力,发生式3所示的氧化分解。此时,氧化分解需要式4所示的y摩尔的电子。
[0068]CaHbNc0d+y0H — ~- aC02+ (b+y) /2H20+cN02+ye —(式 3)
[0069]y = 4a+b+4c — 2d (式 4)
[0070]因此,式2的氧X摩尔与式4的电子y摩尔的关系为
[0071]y = 4x (式 5)
[0072]的比例关系,不必依靠限定有机物的值a?d,即可根据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求得准确的C0D。意即,根据该方法,即使待测溶液S中所含的成分不明,仍能求得准确的COD。
[0073]接下来,说明根据Z升待测溶液的实测电荷量Y库仑求得COD值X (mg/L)的方法。
[0074]根据法拉第常数,I摩尔的电子所携带的电荷为96485库仑,因此,可以求得
[0075]X = Y/96485 * 1/Z * 1/4 * 32 * IO3
[0076]= 0.083 * Y/Z (式 6)
[0077]而且,作为类似的技术,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求得COD的方法,即:绘制利用含硼金刚石电极测定的电流值与标准试样的COD的校准曲线,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得的电流值,根据标准曲线求得C0D。
[0078]但是,实际上,电流值与COD的关系会因被检试样中所含的成分不同而不同,无法根据成分不明的被检试样的电流值求得C0D。
[0079]例如,第2001/098766号国际公开专利中记载有利用金刚石电极测定的、关于咖啡碱及茶碱的浓度与波峰电流值的校准曲线,以此为基础,验算计算值的COD与波峰电流值的相关系数,由于系两个化合物而不同,无法根据波峰电流值界定C0D。即,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之所以能够测定C0D,是因为其测定对象的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成分为已知。若成分未知,则无法根据电流值测定C0D。
[0080]与此相对,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系根据电荷量求得C0D,因此,即使成分未知,仍能测定 C0D。 [0081]接下来,对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与TOC的关系进行说明。
[0082]由于TOC是全有机碳,其相当于上述式I中的a。此外,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分解如上述式3所示。当待测溶液S中所含的有机物CaHbNeOd中c = 0且b = 2d时,例如其为葡萄糖或乳酸时,可以得到X = a、y = 4a的关系,因此,与COD时同样,测定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即可求得准确的T0C。
[0083]即使待测溶液中所含的有机物CaHbNeOd中并非c = O且b = 2d,只要绘制成分及浓度已知的待测溶液S的理论TOC与电荷量的校准曲线,即可根据成分相同的待测溶液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求得其T0C。若待测溶液S的成分不明,关于上述待测溶液S,若事先作出已测定的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电荷量的值与市售TOC仪的值的校准曲线,之后,SP可使用上述校准曲线根据电荷量求得作为TOC仪的换算值的T0C。
[0084]实施例
[0085]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86](实施例1)
[0087]工作电极采用由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制造、所含硼的浓度为1000Oppm的含硼金刚石电极,采用白金电极作为对电极,采用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将其置于测定槽。恒电位仪采用了北斗电工制造的HZ-5000。
[0088]将3mL的浓度为0.1M的硫酸钠溶液加入测定槽,一边搅拌,一边施加2.5V的电压,观测了响应电流,由于600秒后成为稳定状态,将其作为背景电流。
[0089]然后,向上述测定槽中的硫酸钠溶液添加乳酸,使其成为浓度为15 μ M的乳酸溶液,保持施加2.5V的电压,一边搅拌,一边测定了 14000秒的响应电流。结果参见图2。求得了显示等同于背景电流的电流值的时间前,即相当于图2中600~10000秒的三角形部分面积的电荷量,结果为52mC。因此,求得了完全氧化分解3mL的浓度为15 μ M的乳酸溶液所需电荷量为52mC。这与52.1mC的理论值高度一致。此外,除了采用向测定槽中的硫酸钠溶液添加乳酸的上述方法,还采用了以事先调制的浓度为15 μ M的乳酸溶液全部替换测定槽中的溶液的方法,依然求得了相同的电荷量。
[0090](实施例2)
[0091]除了添加乳酸使测定槽中的乳酸溶液的浓度成为5 μ M及10 μ M以外,其他工序均与实施例1相同,测定响应电流的历时变化,求得了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将各种情况下的实验值得到的电荷量与理论值显示于图3。实验值与理论值高度一致。
[0092]图3中示出了根据上述式6求得的C0D。这样,即可根据电荷量求得C0D。
[0093](实施例3) [0094]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含硼金刚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白金线为对电极,以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设置于测定槽。恒电位仪采用了北斗电工制造的HZ-5000。
[0095]将4mL的浓度为0.1M的硫酸钠溶液加入测定槽,一边搅拌,一边施加2.5V的电压,观测了响应电流,由于1000秒后成为稳定状态,将其作为背景电流。
[0096]然后,向上述测定槽中的硫酸钠溶液中添加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50nmol,调制了理论TOC为2.1mg/1的试样。向该试样保持施加2.5V的电压,一边搅拌,一边测定了显示等同于背景电流的电流值的时间前10000秒的响应电流。求得了相当于响应电流与背景电流之差的积分值的电荷量,结果为0.262C。
[0097]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反应可以用式7及式8表示,因此,通过Imol的葡萄糖和Imo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完全电解,合计得到54mol的电子,其电荷量经计算为5210190C。
[0098]C6H1206+24.0H — 6C02+18H20+24e —(式 7)
[0099]C8H5O4 — +29.0H — 8C02+17H20+30e —(式 8)
[0100]上述试样中含有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50nmol,因此,理论电荷量经计算为
0.261C。因此,电荷量的实测值与理论电荷量高度一致。
[0101]Imol的葡萄糖和Imo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碳原子量合计为14mol,因此,根据电荷量计算的碳原子量为0.704 μ mol,经计算可知TOC为2.llmg/L。
[0102]向含有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50nmol的上述溶液中,继续添加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50nmol,得到含有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IOOnmol的溶液(理论TOC为4.2mg/l)时,以及再次继续添加各50nmol的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得到含有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150nmol的溶液(理论TOC为6.3mg/l)时,同样测定响应电流的历时变化,求得了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
[0103]将各情况下的理论TOC与根据电荷量计算的TOC的关系标注于图4,发现直线性较高,决定系数为0.9979。而且,理论TOC与根据电荷量计算的TOC基本一致。这样,即可在以1:1的摩尔数含有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溶液中,根据完全氧化分解所需的电荷量求得基本与理论值一致的T0C。
[0104]然后,向浓度为0.1M的硫酸钠溶液中添加葡萄糖及邻苯二甲酸氢钾,调制了浓度为 12.5μΜ、25.0μΜ、37.5μΜ 的溶液(各自的理论 TOC为 2.lmg/l、4.2mg/l、6.3mg/l)。利用市售的TOC仪(岛津TOC - L CPH),测定了这些溶液的T0C。将理论TOC和用TOC仪测定的值标注于图5,发现直线性较高,决定系数为0.9996。图6示出了将图4和图5重叠后的情况。可知理论TOC和以电气化学方法求得的TOC基本一致,与利用市售TOC仪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求得的TOC的准确程度更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测定方法,其利用对电极和由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构成的工作电极,对含有有机物的待测溶液的化学需氧量(COD)或总有机碳(TOC)进行电气化学测定,其中, 使所述工作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与所述待测溶液接触, 检测在所述工作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流动于两极间的电流的变化, 测定所检测的电流值与背景电流值达到一致前的电荷量, 根据所测定的电荷量求得所述待测溶液的COD或T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中,在搅拌所述待测溶液的状态下,在所述工作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3.一种测定仪,该测定仪对含有有机物的待测溶液的化学需氧量(COD)或总有机碳(TOC)进行测定,其中, 所述测定仪具备: 槽,其内置有对电极和由导电性金刚石电极构成的工作电极; 电压施加装置,其在所述工作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电流变化检测装置,其检测在该施加电压下流动的电流的变化; 信息处理装置,其测定 所检测的电流值与背景电流值达到一致前的电荷量,根据所测定的电荷量得出所述待测溶液的COD或T0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仪,其中,所述测定仪还具备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对注入至所述槽中的所述待测溶液进行搅拌。
【文档编号】G01N27/416GK104024842SQ20128006435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荣长泰明, 渡边刚志, 田村勇介, 近藤刚史, 汤浅真, 加藤明彦, 伊东哲, 金野裕子 申请人:学校法人东京理科大学, 学校法人庆应义塾, 东亚D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