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0412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挡泥筒、底盘和圆孔,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底盘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与钻头孔的直径相同,挡泥筒的下端与圆孔固定密封焊接,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或者还包括挡块和挡环,挡块或挡环固定焊接在挡泥筒的下端边沿,底盘套接在挡泥筒的下端;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材料易得,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挡泥效果好,实用性强,便于携带,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
【专利说明】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能够保证路面取芯机的操作安全,同时避免取芯旋割过程中产生泥浆污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大,截止2012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23.75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62万公里,伴随着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这需要有完善并成熟的公路检测技术;传统的检测手段是用路面取芯机对水泥稳定基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浙青混凝土面层进行钻孔取芯,再将取到的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以检测道路工程建设是否合格;众所周知,路面取芯机作业时为了保证电机不超过70°C,在整个钻进过程中需要不停的加水,以便冷却钻头,而取芯钻头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旋割水泥稳定基层及混泥土面层时会产生大量的碎砾和粉尘,同时取芯钻头上的冷却水流到地面与取芯旋割过程中产生的碎砾和粉尘混合产生泥浆,泥浆受到取芯钻头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四处飞溅,这对路面取芯机操作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泥浆四溅会污染周围环境及操作员的衣物;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关的设备及技术用来克服此问题,因此寻求设计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保证路面取芯机操作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防止泥浆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用于各种型号的路面取芯机,实现保障安全和挡泥功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挡泥筒、底盘和圆孔,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钻头孔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方型或圆形结构的底盘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与钻头孔的直径相同,挡泥筒的下端与圆孔固定密封焊接,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的高度为15-35厘米。
[000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另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挡泥筒、底盘、圆孔和挡块,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钻头孔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的底盘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为9-26厘米,挡泥筒的下端边沿固定焊接有3-6个挡块,挡块的宽度为3-5厘米,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底盘套接在挡泥筒的下端,其中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的高度为15-35厘米,挡泥器在不使用时将底盘与挡泥筒分离开来以便于存放。
[000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另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挡泥筒、底盘、圆孔和挡环,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钻头孔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方形结构的底盘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为9-26厘米,挡泥筒的下端边沿固定焊接有圆环型的挡环,挡环的宽度为2-5厘米,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底盘套接在挡泥筒的下端,其中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的高度为15-35厘米,挡泥器在不使用时将底盘与挡泥筒分离开来以便于节约空间存放。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挡泥筒与底盘固定密封焊接,或选择利用挡块或挡环使挡泥筒与底盘套接在一起,以便路面取芯机在作业时形成的泥浆沿挡泥筒下流而不会飞溅在施工作业的周围,从而保障操作员安全,同时防止污染环境;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材料易得,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挡泥效果好,实用性强,便于携带,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三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实施例1:
[0013]本实施例涉及的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1、挡泥筒2、底盘3和圆孔4,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2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1,钻头孔I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方型或圆形结构的底盘3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4,圆孔4的直径与钻头孔I的直径相同,挡泥筒2的下端与圆孔4固定密封焊接,挡泥筒2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如图1所示,钻头孔1、挡泥筒2和圆孔4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2的高度为15-35厘米。
[0014]本实施例涉及的路面取芯机挡泥器在使用时,先选定检测路面的取芯位置,将挡泥器平稳放置在选定位置,然后将路面取芯机的钻头插入挡泥筒2中,启动路面取芯机接触地面进行钻取旋割,同时加入自来水以冷却钻头;取芯过程中取芯机钻头旋割地面产生的沙砾与用以冷却钻头的自来水形成的混合泥浆在钻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飞溅到挡泥筒2的内壁上,并顺着内壁下流到挡泥筒2底端;待取芯作业结束后,关闭取芯机钻头电机并将取芯机钻头从挡泥筒2中移出,再将挡泥器移走并清理现场。
[0015]实施例2:
[0016]本实施例涉及的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1、挡泥筒2、底盘3、圆孔4和挡块5,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2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1,钻头孔I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的底盘3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4,圆孔4的直径为9-26厘米,挡泥筒2的下端边沿固定焊接有3-6个挡块5,挡块5的宽度为3-5厘米,挡泥筒2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如图2所示,底盘3套接在挡泥筒2的下端,其中钻头孔1、挡泥筒2和圆孔4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2的高度为15-35厘米。[0017]本实施例涉及的路面取芯机挡泥器在不使用时将底盘3与挡泥筒2分离开来以便于存放;使用时先选定检测路面的取芯位置,将挡泥筒2平稳放置在选定位置并调整角度将钻头孔I对准于钻取目标位置,再将底盘3的圆孔4对准挡泥筒2的钻头孔1,以便将底盘3套接在挡泥筒2的下端,然后将路面取芯机的钻头插入挡泥筒2中,启动路面取芯机接触地面进行钻取旋割,同时加入自来水以冷却钻头;取芯过程中取芯机钻头旋割地面产生的沙砾与用以冷却钻头的自来水形成的混合泥浆在钻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飞溅到挡泥筒2的内壁上,并顺着内壁下流到挡泥筒2底端;待取芯作业结束后,关闭取芯机钻头电机并将取芯机钻头从挡泥筒2中移出,再将底盘3取下同时移走挡泥筒2并清理现场。
[0018]实施例3:
[0019]本实施例涉及的挡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1、挡泥筒2、底盘3、圆孔4和挡环6,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2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1,钻头孔I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方形结构的底盘3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4,圆孔4的直径为9-26厘米,挡泥筒2的下端边沿固定焊接有圆环型的挡环6,挡环6的宽度为2-5厘米,挡泥筒2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如图3所示,底盘3套接在挡泥筒2的下端,钻头孔1、挡泥筒2和圆孔4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2的高度为15-35厘米。
[0020]本实施例涉及的路面取芯机挡泥器在不使用时将底盘3与挡泥筒2分离开来以便于节约空间存放;使用时与实施例2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路面取芯机挡泥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钻头孔、挡泥筒、底盘和圆孔,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挡泥筒上端中心处制有钻头孔,钻头孔的直径为8-25厘米,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取芯机钻头确定,方型或圆形结构的底盘中心处挖空式制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与钻头孔的直径相同,挡泥筒的下端与圆孔固定密封焊接,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的高度为15-35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取芯机挡泥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还包括挡块,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的底盘中心处的圆孔直径为9-26厘米,挡泥筒的下端边沿固定焊接有3-6个挡块,挡块的宽度为3-5厘米,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底盘套接在挡泥筒的下端,其中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的高度为15-3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取芯机挡泥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还包括挡环,挡环的宽度为2-5厘米,方形结构的底盘中心处的圆孔直径为9-26厘米,挡泥筒的下端边沿固定焊接有圆环型的挡环,挡泥筒的直径大于路面取芯机钻头的直径,底盘套接在挡泥筒的下端,钻头孔、挡泥筒和圆孔三者之间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挡泥筒的高度为15-35厘米。
【文档编号】G01N1/08GK203502256SQ20132068160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张文良, 吕寿芹, 于洪洲 申请人:张文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