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3176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将混纺样品制成长度小于100um的混合纤维碎片,将10mg~40mg混合纤维碎片均匀分散在两片载玻片中间制成样品组件;(2)将样品组件放置在透光孔孔径在0.5~1.5cm的检测装置上进行纤维种类及对应熔点的检测;(3)根据纤维种类及其熔点,在检测装置上建立低熔点纤维百分含量与透光量变化率之间的定量检测曲线;(4)定量检测混纺产品中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本发明检测装置包括样品台、样品加热保护模块、加热及控制模块、光量变化检测模块、数据处理保存及显示部件。本发明解决了定量分析化学结构相似热熔性化纤混纺比的难题,检测设备通用简单,容易推广普及。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热熔合成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领域,尤其涉及化学结构相似但熔点有差异的热熔性化纤的混纺产品混纺比的定性定量分析。
[0002]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在纺织检测机构及相关企业,纺织纤维产品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主要依靠显微镜法、化学溶解法和红外光谱法。然而,一些化学结构相似的化纤混纺产品难于用化学溶解法进行定量分析。涤纶和丙纶都是难溶化纤,它们的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不能用溶解法;锦纶纤维中PA6、PA66、PAll化纤溶解性相似,它们的混纺产品也较难用化学溶解法进行定量分析;聚酯纤维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结构更加相似,物化性能更加接近,它们的混纺产品也无法用目前现在的定量分析方法,只能根据熔点差异或双折射率等差异进行定性鉴别(如表1所示几种常用热熔纺织化纤的熔点)。
[0004]表1几种常用热熔纺织化纤的熔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将混纺样品制成长度小于10um的混合纤维碎片,将1mg?40mg混合纤维碎片均勻分散在两片载玻片中间制成样品组件; 52.将样品组件放置在透光孔孔径在0.5?1.5cm的检测装置上进行升温测试,对混纺产品中纤维的种类及对应的熔点进行定性检测; 53.根据纤维的种类及对应的熔点,在检测装置上建立低熔点纤维百分含量与透光量变化率之间的定量检测曲线; 54.定量检测混纺产品中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分热熔化纤可以是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两种或以上同类纤维或不同类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的定性检测,其依据是当温度达到某化纤的熔点时,透光量显著增加而温度曲线出现平台,平台数表示纤维的种类数,每个平台的转折点温度即为对应的熔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的建立定量检测曲线,其依据是以低熔点纤维为检测对象,升温时,透光量由初始透光量逐渐增大;当达到其熔点时,透光量趋于某个稳定值,其百分含量与混纺产品样品的熔融透光量变化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定量关系,获得透光量变化率后即可得其在混纺产品中的百分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光量变化率的热熔化纤混纺比检测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样品台、样品加热保护模块、加热及控制模块、光量变化检测模块、数据处理保存及显示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台,其特征在于,其透光孔的直径为0.5cm?1.5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加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惰性气体瓶、进气口、出气口 ;惰性气体保护被加热熔融的样品,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氦气、氩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与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加热部件、温度传感器和升温程序控制器;加热部件采用红外加热、激光加热、电磁加热或电阻丝加热,使热熔化纤以一定速度均匀升温至熔点,再至完全熔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量变化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光量光源、滤光片、光量检测器、光量采集及转换器;光量检测器采用普通光电转换器检测透光量大小或通过摄像头采集数字图像计算光量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及保存部件,其特征在于,可实现对升温保温程序进行控制,可实现将光量检测部件获取的光量信号或数字图像进行保存、图像处理、显示,可实现检测曲线的建立、保存、显示和比对计算。
【文档编号】G01N21/59GK104034701SQ201410285787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巫莹柱, 张晓利, 叶湖水, 李焰, 冯杏清, 蔡燕辉 申请人:五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