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90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剩余静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波勘探逐渐得到重视,转换波的地震资料处理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转换波处理与传统的纵波处理有很多不同,其中静校正量的求取是关键步骤之一。转换波静校正量是由炮点的纵波静校正量和检波点的横波静校正量组成,转换波炮点静校正可以用传统方法求得,而检波点横波静校正则需要专门的方法进行求取。这是因为与纵波相比,横波受近地表潜水面的影响非常小,因此纵波和横波静校正量不存在简单的比例关系,使用纵波静校正量乘以某一系数来对横波静校正量进行近似通常无法精细成像。检波点横波静校正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是通过获得地表的速度结构,将横向速度不均勻体产生的异常时差予以校正,这种方法一般又统称为一次静校正或长波长静校正;另一类方法是直接基于地震数据得到,利用相邻地震道上信号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求取各道间的时差以达到消除这种时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地震信号处理领域一般又称为剩余静校正。目前对于转换波剩余静校正,一般的做法是利用基于共接收点道集的相关统计剩余静校正方法解决,即共检波点叠加相干法。该方法虽然在求取静校正量的方法上得到了最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在转换波资料信噪比低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和校正,在实际生产中不利于规模应用,仅适用于构造较为简单,资料信噪比高的情况。在公开号为CN101907727B,公开日为2012年5月3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面波多分量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属于勘探石油领域中对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炮记录中的瑞雷面波,通过面波的提取、频散曲线反演求取浅层的地层分层及横波速度,进而精确计算转换波检波点静校正量。Cary和Eaton(CaryP.W.andEatonD.W.S.,1993,Asimplemethodforresolvinglargeconverted-wave(P-SV)statics.Geophysics,58(3):p429-433)提出利用共接收点叠加道相干法来初步确定较大的静校正量,该法适用于构造平缓地区,直接求出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郭桂红等(郭桂红、王德利、何樵登等,转换波的静校正,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542-544页)提出的利用共接收点叠加道确定总的接收点静校正量,然后用圆滑的方法得到对构造起伏的估计,再用总的接收点静校正量减去构造起伏便得到了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由于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基于共接收点道集的模型道相关统计分析,它也是转换波静校正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横波反射信号较弱,频率较低,难以同噪音和纵波反射准确区分开,而且在地表复杂地区,例如山区,由于高差的变化使得相邻检波点的走时差异很大,或者因为地下介质存在横向速度不均匀而造成相邻检波点的时差较大难以直接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转换横波的剩余静校正或者求取出的剩余静校正量精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地表起伏较大或低、降速带复杂的地区,提取转换波的剩余静校正量以对转换横波进行剩余静校正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选择满足预定条件的层位线,在所述层位线拾取多个种子点且所述种子点位于层位线走向发生改变之处,然后连接所述多个种子点生成一条连线,将所述连线沿着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预定时间后构成第一时窗,然后在第一时窗内进行反射纵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得到反射纵波层位线;根据给定的反射转换横波层位与反射纵波层位的速度比值将所述反射纵波层位线投影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反射转换横波的比拟层位线,将所述反射转换横波的比拟层位线沿着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预定时间后构成第二时窗,然后在所述第二时窗内进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得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将所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和所述反射转换横波的比拟层位线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反射转换横波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利用所述反射转换横波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对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初次剩余静校正,得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在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将所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沿着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预定时间后构成第三时窗,然后在所述第三时窗内进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得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将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和所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反射转换横波的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量;将初次剩余静校正量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量进行叠加,得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利用所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对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射纵波层位的自动追踪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拾取所述第一时窗内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振幅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反射纵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一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反射纵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一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所述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反射纵波层位线。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窗内进行的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的自动追踪步骤包括:拾取所述第二时窗内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振幅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二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二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所述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一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时窗内进行的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的自动追踪步骤包括:拾取所述第三时窗内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振幅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三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三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所述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时窗内进行的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的自动追踪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所述第三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或者,将所述第三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所述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种子道的地震数据进行求平均处理。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定条件表示在所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选择的层位线所对应的同相轴连续清晰。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分层和/或在表示地震道的横轴上分段选择满足预定条件的层位线,并分别求出所选各层位线对应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速度比值在所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地震道的横轴上分段取不同值,或者在所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所有地震道上取同一个值。根据本发明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和所述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去噪和振幅预处理,以突出同相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充分提取了PS波共接收点叠加剖面上的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使PS波同相轴更连续,更收敛,提高了PS波叠加剖面的质量。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在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选取的层位线上拾取种子点步骤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构成第一时窗步骤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层位线,2、3、4、5、6-种子点,7-第一时窗的上边界线、8-第一时窗的下边界线以及9-种子点连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根据本发明,在地表起伏较大或低、降速带复杂的地区,通过转换横波和纵波的信息联合求取转换波PS共接收点叠加剖面剩余静校正量,并采用层位自动追踪的方法来求取横波和纵波的层位信息,能够更高效的提取转换波的剩余静校正量。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反射纵波(即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选择满足预定条件的层位线,在层位线拾取多个种子点且所述种子点位于层位线走向发生改变之处,然后连接所述多个种子点生成一条连线(可以为折线或直线),将所述连线沿着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预定时间后构成第一时窗,然后在第一时窗内进行反射纵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得到反射纵波层位线。这里,预定条件表示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按照处理项目的任务要求,目标勘探层的时间附近,选择的层位线所对应的同相轴连续清晰。预定时间的选取原则:一个或者几个子波长度,或者选取层位线所在构造的顶部到构造底部之差的二分之一,即层位线在纵向上位于最高处(取最大值时)的时间和位于最低处(取最小值时)的时间之差的1/2,并且,在下文中形成第二时窗和第三时窗时的预定时间的选择原则与形成第一时窗时的预定时间选取原则一样,在下文不再赘述。另外,第二时窗和第三时窗不一定与第一时窗取一样大,可以小一些的,比如选择一个子波长度。另外,一个层位就是地下某一时期沉积而形成的反射界面,在视觉上从左到右的相邻地震道波峰或波谷连续拾取而获得的曲线,而由于沉积的复杂性、后期构造的破坏以及转换波采集技术的原因,通常一些层位连续性不佳,因此全部人工的判断和拾取是非常困难的。本发明对此进行了改善仅仅需要拾取几个种子点,将各种子点连接,两种子点之间的点采用线性插值,得到一条折线(或者直线)。然后用以此折线为基准线,沿着时间轴上下拓展预定时间形成时窗,并在该时窗内进行层位的自动追踪。其中,PP波层位的自动追踪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之一实现:第一种方式:拾取第一时窗内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振幅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PP波层位线。第二种方式:采用互相关法求取。具体地,将第一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PP波层位线。第三种方式:采用种子道互相关法求取。具体地,将第一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PP波层位线(或称为PP波层位)。其中,假设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总道数为N,以各种子点的连线为基准线,沿时间轴上下各移动预定时间T形成的第一时窗,第一时窗内包括N*(2T+1)的地震数据。步骤二,根据给定的PS波层位与PP波层位的速度比值将步骤一得到的PP波层位线投影到反射转换横波(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PS波的比拟层位线,即通过将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自动计算出的PP波层位线和人工给予的速度比值相乘得到PS波的比拟层位线。然后,将PS波的比拟层位线沿着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预定时间后构成第二时窗,然后在第二时窗内进行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得到第一PS波层位线(或称为PS波层位)。这里,速度比值可以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地震道的横轴上分段取不同值,或者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所有地震道上取同一个值。即可以利用某个固定的或者分段变化的速度比值将PP波层位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剖面上。速度比值一般先采用经验值,给一个常数,或者给一组数,一组数是指道数与速度比值匹配的数;当然也可以采用粗略拾取出来的PS波层位除以PP波层位,得到每一道的商,对商的集合进行大尺寸的平滑,平滑后的值就是每一道的速度比值。后者比前者精确但是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就用的第一种方法根据经验值给定速度比值。另外,在第二时窗内进行的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之一:第一种方式:拾取所述第二时窗内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振幅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一PS波层位线。第二种方式:采用互相关法求取。将第二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第一PS波层位线;第三种方式:采用种子道互相关法求取。将第二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所述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第一PS波层位线。步骤三,将第一PS波层位线和PS波的比拟层位线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PS波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步骤四,利用步骤三得到的PS波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初次剩余静校正,得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步骤五,在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将第一PS波层位线沿着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预定时间后构成第三时窗,然后在第三时窗内进行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得到第二PS波层位线。这里,在第三时窗内进行的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的自动追踪步骤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实现:方式1:拾取所述第三时窗内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振幅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方式2:采用互相关法求取。将所述第三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方式3:采用种子道互相关法求取。将所述第三时窗内的第i-n道至第i+n道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然后将所述种子道与第i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n取到N-n且i为正整数,1≤n≤N且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所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上,得到所述第二反射转换横波层位线。优选地,采用方式2的互相关法或者是方式3的种子道互相关法,以使层位拾取更准确,可以有效的规避当某一道能量变化出现异常导致拾取不准确的情况。当然,当层位平缓,并且资料信噪比较高时,方式1和方式2、方式3的效果基本一致。步骤六,将第二PS波层位线和第一PS波层位线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PS波的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量(或称为层位抖动量)。步骤七,将步骤三得到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和步骤六得到的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量进行叠加,得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步骤八,利用步骤七得到的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作为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地表起伏较大或低、降速带复杂的地区,在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层位自动追踪过程中,采用模型种子道的计算可以提高相关分析法的精度,因而优选采用种子道相关法,即第三种方式。作为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一、二和五的层位自动追踪过程中,若采用种子道相关法,还可以对种子道的地震数据进行求平均处理,即将第i-n到i+n道的地震数据叠加后求平均(再除以总道数)得到种子道。作为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还根据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质量,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分层分段的拾取同相轴相对最清晰和连续性最好的层位,自动计算PP波和PS波层位。即,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分层和/或在表示地震道的横轴上分段选择满足预定条件的层位线,并分别求出所选各层位线对应的PS波共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即分层分段选择层位线,并分别进行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八。例如,可以在步骤一和步骤二对层位走向种子点的拾取,可以选取分层分段拾取,原则是选取同相轴清晰和连续的层位。作为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还可以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之前,对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和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去噪和振幅预处理,以突出同相轴。这里,去噪和振幅预处理是本领域的常规处理步骤,即是对叠加剖面进行一种质量提高的处理手段,提高叠加剖面的分辨率。根据本发明,①不需要在人工在纵波和转换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分段拾取满足预定条件的层位,而是采用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与以往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相比,不需要提供准确的层位线,仅仅需要提供几个构造走向(层位走向)位置信息,就自动计算了PP波和PS波的层位。②不需要提供PP波和PS波的层位段或者层位的拾取来计算速度比。通过给定一个常量或者分段变化的速度比值,再自动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更准确,剩余静校正量的计算迭代次数减少,提高了剩余静校正量提取的效率。③本发明在计算得到初次剩余静校正量之后,再次通过步骤七计算层位的抖动量,能够消除由于横波反射信号较弱,频率较低,难以同噪音和纵波反射准确区分开,层位拾取不精确,影响剩余静校正量计算的准确性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示例1图1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在反射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选取的层位线上拾取种子点步骤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构成第一时窗步骤的示意图。参照图1,本示例的反射转换横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Stack1上(该剖面有200道数据),选择一条同相轴连续清晰的层位线1,根据所选层位线构造走向(层位线走向)发生改变之处拾取了5个种子点2、3、4、5、6,即在图1层位线1的构造底部和顶部拾取五个点作为种子点。如图2所示,将各种子点2、3、4、5、6连接,两种子点之间的点采用线性插值,得到一条折线9。以此折线9为基准线,沿着时间轴向上移动T(T=50ms)形成第一时窗的上边界线7,沿着时间轴向下移动T(T=50ms)形成第一时窗的下边界线8,也就是说,沿着时间轴上下各取T=50ms的数据,形成了新的200道*101ms的新数据。求取新数据(即第一时窗内的数据)的每一道的最大绝对值(最大振幅能量)对应的位置Time,将Time记录下来并投影到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就得到自动追踪的PP波层位HorPP。(2)在所有地震道利用固定的速度比值1.9将步骤(1)拾取的HorPP层位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剖面上得到HorPS比拟。在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Stack2上(该剖面有200道数据),将HorPS比拟沿着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30ms时间后构成第二时窗,然后在第二时窗内进行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即以HorPS比拟为中心,上下各取30ms的数据,形成了新的200道*61ms的新数据,求取新数据(即第二时窗内的数据)的每一道的最大绝对值(最大振幅能量)对应位置Time,将Time记录下来并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就得到自动追踪的PS波层位HorPS。(3)将HorPS和HorPS比拟之差记做PS波初次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4)利用初次的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初次剩余静校正,得到初次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Stack3。(5)在临时剖面上Stack3通过PS波层位自动追踪的互相关法求取出层位抖动Statics2。具体地,在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Stack3上,将PS波层位HorPS沿着临时剖面Stack3表示时间的纵轴上下移动25ms时间后构成第三时窗,然后在第三时窗内进行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即将第三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即200-1=199)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N=200,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初次剩余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Stack3上,得到PS波层位线HorPS′。将PS波层位线HorPS′和PS波层位线HorPS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PS波的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量(或称为层位抖动量)Statics2。(6)将步骤(5)中求得的层位抖动量Statics2和步骤(3)求得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进行叠加,得到当前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7)利用步骤(6)得到的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示例2(1)首先,与示例1类似的,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Stack1上(该剖面有200道数据),选择一条同相轴连续清晰的层位线1,根据所选层位线构造走向发生改变之处拾取了5个种子点。将各种子点连接,两种子点之间的点采用线性插值,得到一条折线。以此折线为基准线,沿着时间轴向上移动T(T=100ms)形成第一时窗的上边界线,沿着时间轴向下移动T(T=100ms)形成第一时窗的下边界线,也就是说,沿着时间轴上下各取T=100ms的数据,形成了新的200道*201ms的新数据。在第一时窗内利用互相关法求取PP波层位线。具体地,将第一时窗内的第i道地震数据与第i+1道地震数据做互相关运算,i从1取到N-1且i为正整数,N为地震道总数,N=200,然后拾取互相关运算后的每一道地震数据的最大相关量所对应的时间并投影到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自动追踪的PP波层位线HorPP。(2)根据下表1给出的PS波层位与PP波层位的速度比值将步骤(1)得到的PP波层位线HorPP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PS波的比拟层位线HorPS比拟。表1分段速度比值道1~5051~100101~150151~200速度比值1.91.61.61.9以HorPS比拟为中心(即基准线),上下各取50ms的数据,形成了新的200道*101ms的新数据。对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采用互相关法求取,在形成了新的200道*101ms的新数据中,将第i道数据与第i+1道数据做互相关(i从1取到N-1道),得到互相关结果组成的新的数据,求取互相关后的新数据的每一道的最大绝对值(最大相关量)对应是位置Time,将Time记录下来并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就得到自动追踪的HorPS。(3)将HorPS和HorPS比拟之差记做PS波初次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4)利用初次的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初次剩余静校正,得到初次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Stack3。(5)在临时剖面上Stack3通过PS波层位自动追踪的互相关法求取出层位抖动Statics2。该步骤与示例1的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6)将步骤(5)中求得的层位抖动量Statics2和步骤(3)求得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进行叠加,得到当前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7)利用步骤(6)得到的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示例3(1)与示例1和示例2采用相同操作,即在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Stack1上取5个种子点并连线,然后拓展形成第一时窗。在第一时窗内利用种子道互相关法求取PP波层位线。具体地,将第i-5道到第i+5道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再将第i道数据与种子道做互相关,i=n到N-n道,即i从5取到195道,得到互相关结果组成的新的数据,求取新数据的每一道的最大绝对值(最大相关量)对应是位置Time,将Time记录将下来并投影到PP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就得到自动追踪的HorPP。(2)根据表1给出的PS波层位与PP波层位的速度比值将步骤(1)得到的PP波层位线HorPP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得到PS波的比拟层位线HorPS比拟。以HorPS比拟为中心(即基准线),上下各取30ms的数据,形成了新的200道*61ms的新数据。对PS波层位的自动追踪采用种子道互相关法求取,在形成了新的200道*61ms的新数据中,将第i-5道数据与第i+5道数据进行叠加得到种子道,再将第i道数据与种子道做互相关,i=n到N-n道,即i从5取到195道,得到互相关结果组成的新的数据,求取新数据的每一道的最大绝对值(最大相关量)对应是位置Time,将Time记录将下来并投影到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就得到自动追踪的HorPS。(3)将HorPS和HorPS比拟之差记做PS波初次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4)利用初次的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初次剩余静校正,得到初次静校正后的临时剖面Stack3。(5)在临时剖面上Stack3通过PS波层位自动追踪的互相关法求取出层位抖动Statics2。该步骤与示例1的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6)将步骤(5)中求得的层位抖动量Statics2和步骤(3)求得的初次剩余静校正量Statics1进行叠加,得到当前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7)利用步骤(6)得到的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对PS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进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拾取层位的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地表起伏较大或低、降速带复杂的地区,通过转换横波和纵波的信息联合求取转换波PS共接收点叠加剖面剩余静校正量,并采用层位自动追踪的方式来求取转换横波和纵波的层位信息,能够更高效的提取转换波的剩余静校正量。尽管上面已经通过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