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文档序号:6244629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岩样并将每块分为三份;对三份样品分别进行TOC含量测定、洗油前后S1和S2含量测定;计算得到S1+S2和(S1+S2)/TOC;对每块样品进行上述测定;以(S1+S2)/TOC、S1+S2为纵坐标,TOC为横坐标,采用对数坐标,将每块样品的数据成散点图;画(S1+S2)/TOC—TOC和(S1+S2)—TOC外包络线及(S1+S2)/TOC—TOC和(S1+S2)—TOC回归曲线并分别确定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将包络线法和回归线法得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加权平均,得到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专利说明】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的评价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含油气盆地在不同的勘探阶段,估算的油气资源量存在很大差别。导致估算的油气资源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对含油气盆地认识程度的深入、油气发现的增加和采用的油气资源评价参数而变化。国内外每隔几年就要重新进行一次油气资源评价,以便为制定油气发展战略、指明油气勘探方向、优选油气勘探领域提供重要的依据。
[0003]基于有机质生烃理论,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量与烃源岩中的生烃量、运聚系数等密切相关。首先是要知道被评价含油气盆地内的烃源岩生成了多少油气、有多少油气发生了运移、有多少油气聚集成藏,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量和勘探前景。
[0004]烃源岩生烃量与其有机质丰度(包括有机碳含量0100、氯仿浙青“八”、总烃量(此)、生烃潜量($+?)等参数〉、类型及成熟度有关。对于一个含油气盆地的某一层系的同一套烃源岩来说,其有机质类型基本一致,目前确定有机质类型的方法技术已很成熟。有机质成熟度受埋藏深度、地温梯度及埋藏时间等控制,目前确定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技术也很成熟。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演化历史等相同条件下,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量与有机质丰度成正比,通常用于表征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参数为有机碳含量。烃源岩中有机质生成的油气首先赋存于烃源岩内,当生成的油气在烃源岩内饱和后,才向烃源岩外运移,这时才能对除了页岩油气之外的储层中的油气聚集有贡献,即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必须大于一定下限值,烃源岩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才能在烃源岩之外的储层中聚集成藏。但不同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的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存在很大差别;当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类似时,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对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很大;当有机碳含量取值偏小时,采用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偏大,估算的油气资源量偏大,导致对被评价区油气勘探前景过于乐观;当有机碳含量取值偏大时,采用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偏小,估算的油气资源量偏小,导致对评价区勘探前景过于悲观。因此,在其它条件已确定的情况下,只有得到与实际相符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油气资源量,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的依据。
[0005]目前,现有技术中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五种。第一种是在确定烃源岩产烃率、液态烃吸附量、气态烃吸附量、烃类与有机碳含量换算系数后,利用吸附气态烃方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第二种是利用有机碳含量与地化热解得到的轻烃含量\建立关系,根据\随有机碳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将由增大到减小的顶点处对应的有机碳含量确定为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第三种是根据烃源岩的生气量及源岩、围岩各种形式的残留和耗散气量(吸附气量、油溶气量、水溶气量、扩散气量),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出源岩开始以游离相有效排气时所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并将它作为该地质条件下气源岩有机碳含量理论下限值。第四种是参考油气行业标准《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31/15735-1995)1确定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其指标为:淡水一半咸水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当10(:彡0.4%时,为有效烃源岩;咸水一超咸水环境形成的烃源岩,当丁0(: ? 0.2%时,为有效烃源岩。第五种是根据经验确定研究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0006]现有的五种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技术均存在原理或方法缺陷。
[0007]在上述的第一种现有技术中,烃源岩的产烃率、液态烃吸附量、气态烃吸附量、烃类与有机碳含量换算系数本身是无法准确确定的,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利用吸附气态烃方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技术方案误差很多;且该技术方案只在过成熟的烃源岩中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处于生油窗内的烃源岩不适应,因此,应用范围有很大局限性。
[0008]在上述的第二种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了烃源岩生成油气中的轻烃含量,而忽略了烃源岩生成油气中的中质烃和重质烃部分;随着烃源岩成熟度的增加,滞留于烃源岩内的已生成的油气量增大,这种变化没有考虑在内;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越高,孔隙越发育、连通性越好,岩心取出后散失的油气量越多,该现有技术没有考虑烃源岩中油气损失量,造成轻烃含量(匕)随着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有滞后现象,从而导致该现有技术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存在较大误差。
[0009]在上述的第三种现有技术中,烃源岩的生气量及源岩、围岩各种形式的残留和耗散气量本身就很难确定,利用误差较大的参数确定出来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误差较大;并且该方法不适应于生油窗范围内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
[0010]在上述的第四种现有技术中,参考油气行业标准《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31/15735-1995)1采用固定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岩性等影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并非是一个固定值,因此,该方法不可取。
[0011]在上述的第五种现有技术中,根据人为经验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没有理论依据,因不同人的经验差别很大,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误差也较大。
[0012]因此,研发出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00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0015]步骤3101:采集研究区目的层段不同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新鲜岩心样品,将每块待分析样品分为三份;
[0016]步骤3102:按照⑶/了 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标准,对所分的三份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测定,得到有机碳含量10(:;
[0017]步骤3103:按照31/1 5778-2008《岩石热解录井规范》标准,对所分的三份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含烃量测定,得到轻烃及中质烃含量匕1、重质烃含量# ;
[0018]步骤3104:采用有机溶剂对所分的三份中的最后一份样品进行清洗,得到洗油后的样品,然后按照31/1 5778-2008《岩石热解录井规范》标准对洗油后的样品进行含烃量测定,得到轻烃及中质烃含量3。重质烃含量322 ;
[0019]步骤3105:计算得到生成并赋存于该样品中的含烃量1+&,8^82 =(8/-8/) + (3,-?2),并计算得到(4+?) /100 ;
[0020]步骤3106:按照步骤3101-3105对每块待分析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洗油前后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重烃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得到每块待分析样品的$+?以及⑶+^)/100 ;
[0021]步骤3107:以($+?) /100.8^82为纵坐标,100为横坐标,均采用对数坐标刻度,将每块待分析样品的上述数据在同一个散点图视域内成图;
[0022]步骤3108:画出($+?)/1^—!'00和($+?)— !'00的外包络线,过这两条外包络线相交点与纵坐标轴平行的线交于横坐标轴的点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值,即为包络线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记为10巳㈨;
[0023]步骤3109:回归得到($+?)/10(:—!'00和($+?)— !'00的回归曲线,过这两条回归曲线相交点与纵坐标轴平行的线交于横坐标轴的点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值,即为回归线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记为101“⑷;
[0024]步骤3110:将包络线法和回归线法得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加权平均,得到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平均值,记为恤=/2,该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平均值为该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0025]在上述方法的步骤3101中,确定所选取的岩样是含有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可以是:在烃源岩发育层段,根据该层段的测井或录井资料粗略估算有机碳含量值,依据该估算值来确定进行分析测试的岩心样品的位置。所述的新鲜岩心样品是指密闭取心、压力取心方法获得的岩心,或常规取心方法获得的岩心在密封条件下放置半年以内,或室温条件下放置2周之内。
[0026]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101中,采集的烃源岩岩心样品至少为20块,以保证统计规律能够真实反映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际情况。
[0027]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101中,将每块待分析样品分为三份的方法可以为将每块待分析样品粉碎并混合均匀后均分为三份。所分的三份样品的重量应大致一致。粉碎的具体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粉碎方式。
[0028]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102中,测得的有机碳含量包括烃源岩内的油气及未裂解的干酪根含量,量纲为重量百分比。进行有机碳含量测定的样品不进行洗油。
[0029]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104中,采用有机溶剂对所分的三份中的最后一份样品进行清洗是先采用三氯甲烷和/或二氯甲烷进行清洗,再采用三元溶剂进行清洗。其中,采用三氯甲烷和/或二氯甲烷进行清洗以及采用三元溶剂进行清洗的次数及每次清洗所用的溶剂的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常规的选择及调控。其中所述的三元溶剂为甲醇-丙酮-苯的混合溶剂,三者的体积比例为甲醇15%,丙酮15%,苯70%。
[0030]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步骤3104还包括:计算洗油前后的样品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比值3//3/,若满足则测定数据有效,若不满足则放弃该样品。
[0031]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烃源岩内部饱和后,才能向烃源岩之外的储层内聚集;表现为烃源岩内滞留的油气量($+?)随着有机碳含量(100的增加而增大;当有油气排除烃源岩时,烃源岩内滞留的油气量($+?)与有机碳含量(100的比值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大先基本不变,后减小,其拐点处所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该烃源岩对应的有效有机碳下限值。如图2所示的本申请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方法原理对比图,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的是烃源岩样品洗油前后分析分别得到3” 82的差值,真正反映出烃源岩中已生成的滞留烃量,采用($+4)-101 (8^+83)/100-100的包络线和回归线交点对应的10(:,而后加权平均,能够准确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当有机碳含量超过该值后,烃源岩生成的烃才能排出去,低于该值时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基本上不能有效排出,即不是有效烃源岩。现有技术中的方法采用的是未经洗油的烃源岩样品,没有排除烃源岩热解升温干酪根裂解生产的烃量;只利用轻烃含量,由于轻烃部分易损失,但来较大误差;受实验过程中干酪根裂解生烃、轻烃损失、排出烃量等综合影响,造成\与10(:比值的拐点较大程度的推后,即求得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比实际的值要大很多。本申请的方法很好的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法中的缺陷,较好得到了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
[0032]本发明提供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岩心洗油前后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重质烃含量32的差值得到烃源岩内的含烃量,与现有技术中只采用轻烃及中质烃含量\作为烃源岩内的含烃量相比,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烃源岩内的含烃量;采用($+?)/10(:—!'0(:和($+?)— !'0(:回归线、包络线交点的方法确定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样品中含烃量散失、随10(:增加样品中油气散失量增加、随烃源岩成熟度增加滞留于烃源岩内的油气量增大等因素,引起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确定误差。同时,该方法对不同类型、不同演化阶段、不同岩性的烃源岩都适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以固定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或根据人为经验取值,或只考虑烃源岩中轻烃及中质烃含量等因素而造成的误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方法原理对比图;
[00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包络线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
[00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回归线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
[0037]图5为$/10(:-10(:顶点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
[0038]图6为$-10(:顶点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0040]实施例
[00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确定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步骤3101:采集研究区目的层段不同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新鲜岩心样品至少20块,以保证统计规律能够真实反映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际情况,将每块待分析样品粉碎并混合均匀后均分为三份,所分的三份样品的重量基本一致,粉碎的具体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粉碎方式;
[0043]步骤3102:按照⑶/了 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标准,对所分的三份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测定,得到有机碳含量100,该有机碳含量包括烃源岩内的油气及未裂解的干酪根含量,量纲为重量百分比;
[0044]步骤3103:按照31/1 5778-2008《岩石热解录井规范》标准,对所分的三份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含烃量测定,得到轻烃及中质烃含量、重质烃含量;
[0045]步骤5104:先采用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再采用三元溶剂对所分的三份中的最后一份样品进行清洗,其中,采用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进行清洗以及采用三元溶剂进行清洗的次数及每次清洗所用的溶剂的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常规的选择及调控,得到洗油后的样品,然后按照31/1 5778-2008《岩石热解录井规范》标准对洗油后的样品进行含烃量测定,得到轻烃及中质烃含量、重质烃含量,计算洗油前后的样品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比值3//3/,若满足则测定数据有效,若不满足匕2/
则放弃该样品;
[0046]步骤3105:计算得到生成并赋存于该待分析样品中的含烃量$+?,8^82 =(8/-8/) + (3,-?2),并计算得到(4+?) /100 ;
[0047]步骤3106:按照步骤3101-3105对每块待分析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洗油前后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重烃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得到每块待分析样品的$+?以及⑶+^)/100 ;
[0048]步骤3107:以($+?) /100.8^82为纵坐标,100为横坐标,均采用对数坐标刻度,将每块待分析样品的上述数据在同一个散点图视域内成图;
[0049]步骤3108:画出($+?)/1^—!'00和($+?)— !'00的外包络线,过这两条外包络线相交点与纵坐标轴平行的线交于横坐标轴的点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值,即为包络线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记为10巳㈨;
[0050]步骤3109:回归得到($+?)/100 —100和($+?) —100的回归曲线,过这两条回归曲线相交点与纵坐标轴平行的线交于横坐标轴的点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值,即为回归线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记为101“⑷;
[0051]步骤3110:将包络线法和回归线法得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加权平均,得到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平均值,记为恤=/2,该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平均值为该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0052]利用本实施例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进行确定。共选取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147块烃源岩样品。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的包络线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利用($+?)/10(: —10(:和($+?) —10(:的包络线法确定的该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1.28^%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的回归线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利用($+?)/10(: —10(:和($+?) —10(:的回归线法确定的该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1.29^% ;利用二者加权平均得到的该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1.285被%。
[0053]对比例
[0054]作为对比,利用现有技术中的3/10(: —10(:顶点法以及匕一扣^:顶点法,分别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研究区目的层段的烃源岩进行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选用该研究区目的层段的与上述实施例同一批烃源岩岩心样品的分析数据,利用现有技术方法的4/10(:—!'0(:顶点法以及\一!'0(:顶点法进行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均已被现有技术揭示,请参考《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有效烃源岩的确认及其展布特征》(高岗,王银会,柳广弟等,石油实验地质,2013,35 (4):414-418),此处不再赘述。结果如图5及图6所示,图5为$/10(:-10(:顶点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10(:-10(:顶点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3.0被% ;图6为$-10(:顶点法确定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实例图,$-10(:顶点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3.75被%。
[0055]该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油气勘探结果证实: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大于1.3被%的区域,发现紧邻烃源岩的储层内聚集了来源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利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该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1.2850%。而利用现有技术得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3.0被%和3.75被%,该值远大于现实中油气勘探已证实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1.3被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不能够得到反映真实情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0056]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确定方法,采用岩心洗油前后的82的差值得到烃源岩内含烃量,与现有技术中只采用洗油前的\作为烃源岩内的生烃量相比,能够更准确反映出烃源岩内的含烃量,使求得的烃源岩内的含烃量与真实值更接近;采用($+?)/10(:—!'0(:和($+?)— !'0(:回归线、包络线交点方法确定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样品中含烃量散失、随着10(:增加样品中油气散失量增加、随着烃源岩成熟度增加滞留于烃源岩内的油气量增大等因素,引起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误差;采用两条线交点的方法,使得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的确定更准确、更容易,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法中有效烃源岩下限值准确值较难确定的技术难题,同时,该方法存在理论依据,对不同类型、不同演化阶段、不同岩性的烃源岩都适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以固定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或根据人为经验取值,或只考虑烃源岩中\含量等因素而造成的误差。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lOl:采集研究区目的层段不同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新鲜岩心样品,将每块待分析样品分为三份; 步骤S102:按照GB/T 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标准,对所分的三份中的一份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测定,得到有机碳含量TOC ; 步骤S103:按照SY/T 5778-2008《岩石热解录井规范》标准,对所分的三份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含烃量测定,得到轻烃及中质烃含量S/、重质烃含量S21 ; 步骤S104:采用有机溶剂对所分的三份中的最后一份样品进行清洗,得到洗油后的样品,然后按照SY/T 5778-2008《岩石热解录井规范》标准对洗油后的样品进行含烃量测定,得到轻烃及中质烃含量S/、重质烃含量S22 ; 步骤S105:计算得到生成并赋存于该样品中的含烃量SAS2, S^S2 =(S^-S12) + (?1-?2),并计算得到(SJS2) /TOC ; 步骤S106:按照步骤A-E对每块待分析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洗油前后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重烃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得到每块待分析样品的SfS2以及(SfS2VTOC ; 步骤S107:以(SJS2)/TOC、S^S2为纵坐标,TOC为横坐标,均采用对数坐标刻度,将每块待分析样品的上述数据在同一个散点图视域内成图; 步骤S108:画出(SfS2)/TOC — TOC和(SJS2) — TOC的外包络线,过这两条外包络线相交点与纵坐标轴平行的线交于横坐标轴的点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值,即为包络线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记为T0C_Umtl ; 步骤S109:回归得到(SJS2)/TOC — TOC和(SJS2) — TOC的回归曲线,过这两条回归曲线相交点与纵坐标轴平行的线交于横坐标轴的点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值,即为回归线法确定的有效烃源岩机碳含量下限值,记为T0C_Umt2 ; 步骤SllO:将包络线法和回归线法得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加权平均,得到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平均值,记为T0C_limt,T0C_limt = [T0C_Limtl+T0C_Limt2] /2,该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平均值为该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中,在步骤SlOl中,采集的烃源岩岩心样品至少为20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中,在步骤SlOl中,将每块待分析样品分为三份为将每块待分析样品粉碎并混合均匀后均分为三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中,在步骤S102中,测得的有机碳含量包括烃源岩内的油气及未裂解的干酪根含量,量纲为重量百分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中,在步骤S104中,采用有机溶剂对所分的三份中的最后一份样品进行清洗是先采用三氯甲烷和/或二氯甲烷进行清洗,再采用三元溶剂进行清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其中,步骤S104还包括:计算洗油前后的样品的轻烃及中质烃含量比值S1Vs11,若满足则测定数据有效,若不满足S1VSikiS^,则放弃该样品。
【文档编号】G01N33/24GK104297448SQ201410558725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侯连华, 王京红, 罗霞, 杨智, 韩文学, 张丽君, 林森虎, 苏旺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