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引出短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7169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压力引出短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表连接短接【技术领域】,是一种压力引出短接,其包括内短节、外短节和卡套,内短节的上部外侧与卡套内侧固定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固定在一起,在外短节的下部内侧固定有限位凸台,在限位凸台内侧有轴向流体孔,在限位凸台上座有能够封堵轴向流体孔的阻尼柱塞,在内短节与限位凸台之间有间距。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内短节和阻尼柱塞的设置能够在高压流体压力过高时,防止高压流体进入阻尼柱塞内,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高压流体的外漏;轴心线对称的径向通孔的设置能够减少高压流体脉冲幅度,从而保护压力表,降低了压力表的损坏概率。
【专利说明】压力引出短接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表连接短接【技术领域】,是一种压力引出短接。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压力表连接短接一般有固定接口短接和卡套接口短接,固定接口短接具有结构强度高和可靠的优点,但是,在将压力表安装在固定接口短接上时,压力表面板不易调向而易造成压力表损坏;当压力表承压元件(固定接口短接的部件)损坏时,造成大量高压流体外漏,另外,高压流体的脉动冲击对压力表造成损坏;当使用卡套接口短接安装压力表时,当压力表承压元件损坏时,同样会出现大量高压流体外漏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引出短接,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压力表连接短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高压流体容易外漏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压力引出短接,包括内短节、外短节和卡套,内短节的上部外侧与卡套内侧固定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固定在一起,在外短节的下部内侧固定有限位凸台,在限位凸台内侧有轴向流体孔,在限位凸台上座有能够封堵轴向流体孔的阻尼柱塞,在内短节与限位凸台之间有间距,内短节下部的内径大于内短节上部的内径,在内短节下部内侧与阻尼柱塞之间座有阻尼弹簧,在阻尼柱塞的中部分布有径向通孔,在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阻尼柱塞可包括柱塞筒和柱塞座,柱塞筒的下部与柱塞座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柱塞筒的宽度小于柱塞座的宽度,在柱塞筒下部自上而下分布有至少两组的径向通孔,每一组径向通孔包括偶数个径向通孔,径向通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柱塞筒下部。
[0007]上述内短节的下端内侧可有呈上窄下宽锥台状的限位锥台,在柱塞座的上端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配合台。
[0008]上述内短节上端面的卡套内侧可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的密封圈。
[0009]上述内短节的上部外侧可固定有环形凸台,在卡套内侧设置有螺纹,环形凸台外侧与卡套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0]上述外短节的下部可有外螺纹。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内短节和阻尼柱塞的设置能够在高压流体压力过高时,防止高压流体进入阻尼柱塞内,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高压流体的外漏;轴心线对称的径向通孔的设置能够减少高压流体脉冲幅度,从而保护压力表,降低了压力表的损坏概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I为内短节,2为外短节,3为卡套,4为限位凸台,5为轴向流体孔,6为阻尼弹簧,7为径向通孔,8为柱塞筒,9为柱塞座,10为限位锥台,11为配合台,12为密封圈,13为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7]如附图1所示,该压力引出短接包括内短节1、外短节2和卡套3,内短节I的上部外侧与卡套3内侧固定在一起,内短节I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2的上部内侧固定在一起,在外短节2的下部内侧固定有限位凸台4,在限位凸台4内侧有轴向流体孔5,在限位凸台4上座有能够封堵轴向流体孔5的阻尼柱塞,在内短节I与限位凸台4之间有间距,内短节I下部的内径大于内短节I上部的内径,在内短节I下部内侧与阻尼柱塞之间座有阻尼弹簧6,在阻尼柱塞的中部分布有径向通孔7,在外短节2的下部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当高压流体的压力过高时,阻尼柱塞在高压流体的推力作用下克服阻尼弹簧6的弹力而上行,使得阻尼柱塞的下部外侧顶紧在内短节I的下部,防止高压流体进入阻尼柱塞内,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高压流体的外漏。内短节I与限位凸台4之间间距的设置为阻尼柱塞的上行提供上行空间,同时能够为高压流体通过径向通孔7进入阻尼柱塞之前提供缓冲空间,阻尼弹簧6为现有公知技术。
[0018]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压力引出短接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19]如附图1所示,阻尼柱塞包括柱塞筒8和柱塞座9,柱塞筒8的下部与柱塞座9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柱塞筒8的宽度小于柱塞座9的宽度,在柱塞筒8下部自上而下分布有至少两组的径向通孔7,每一组径向通孔7包括偶数个径向通孔7,径向通孔7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柱塞筒8下部。当高压流体压力为压力脉冲时,阻尼柱塞在压力脉冲的作用下,阻尼柱塞与限位凸台4之间拉开间距,高压流体依序通过轴向流体孔5、阻尼柱塞与限位凸台4之间的间距、径向通孔7进入柱塞筒8内,流经径向通孔7的高压流体流速提高,此时高压流体通过关于轴心线对称的径向通孔7互相发生对撞,造成高压流体能量的损失,减少高压流体脉冲幅度,从而保护压力表,降低了压力表的损坏概率。
[0020]如附图1所示,在内短节I的下端内侧有呈上窄下宽锥台状的限位锥台10,在柱塞座9的上端有与限位锥台10配合的配合台11。当内短节I发生意外破裂时,本实用新型上下两端将产生较大的压差,这个压差对阻尼柱塞产生的推力远大于阻尼弹簧6的弹力,阻尼柱塞在这个推力的作用下向上快速移动直至限位锥台10与配合台11相互顶紧,防止高压流体对内短节I和压力表的进一步损坏,有效地保护了压力表。
[0021]如附图1所示,在内短节I上端面的卡套3内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的密封圈12。密封圈12的设置能够保证卡套3与压力表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2]如附图1所示,在内短节I的上部外侧固定有环形凸台13,在卡套3内侧设置有螺纹,环形凸台13外侧与卡套3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短节I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2的上部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卡套3内侧螺纹的设置便于卡套3与压力表安装的灵活性,能够使得压力表面板发生360度的旋转。
[0023]根据需要,在外短节2的下部有外螺纹。外螺纹的设置便于外短节2与外部管件进行连接。
[0024]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0025]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外短节2通过阀门与高压流体管连接,压力表与卡套3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当阀门关闭时,柱塞座9在阻尼弹簧6弹簧力的作用下封堵轴向流体孔5,防止高压流体进入本实用新型内部;当阀门缓慢打开时,阻尼柱塞在弹簧力与高压流体的共同作用下以积分的方式使压力表升压,实现压力表测量高压流体压力的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短节、外短节和卡套,内短节的上部外侧与卡套内侧固定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固定在一起,在外短节的下部内侧固定有限位凸台,在限位凸台内侧有轴向流体孔,在限位凸台上座有能够封堵轴向流体孔的阻尼柱塞,在内短节与限位凸台之间有间距,内短节下部的内径大于内短节上部的内径,在内短节下部内侧与阻尼柱塞之间座有阻尼弹簧,在阻尼柱塞的中部分布有径向通孔,在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阻尼柱塞包括柱塞筒和柱塞座,柱塞筒的下部与柱塞座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柱塞筒的宽度小于柱塞座的宽度,在柱塞筒下部自上而下分布有至少两组的径向通孔,每一组径向通孔包括偶数个径向通孔,径向通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柱塞筒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内短节的下端内侧有呈上窄下宽锥台状的限位锥台,在柱塞座的上端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配合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内短节上端面的卡套内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的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内短节的上部外侧固定有环形凸台,在卡套内侧设置有螺纹,环形凸台外侧与卡套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内短节的上部外侧固定有环形凸台,在卡套内侧设置有螺纹,环形凸台外侧与卡套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引出短接,其特征在于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
【文档编号】G01L19/00GK204128734SQ20142057216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孙锐 申请人:孙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