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87393阅读:1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锁定导航技术主要通过网络终端或者本地车机进行锁定和解锁操作,但解锁和锁定操作只能在一方完成,比如用网络锁定终端的话,在车机上解锁终端也必须得和网络终端进行通信,而本地车机锁定的话,无法通过网络来进行解锁;或者是两者互通的情况下,在无网的环境中,车载导航无法本地进行解除锁定,这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及方法,其解决车载导航网终端和车载导航端进行解锁、锁定互通操作和无网络环境情况下的解锁操作,无需安装额外的硬件,且操作简单方便,有网络无网络的情况都可以进行解锁和锁定。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和导航终端;

云端服务器包括以下模块:

设置模块,用于设定导航终端的解锁密码、锁定密码;

第一密码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解锁密码、锁定密码;

寻找模块,用于寻找对应的导航终端并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

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存储车载导航标识;

绑定模块,用于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绑定;

网络推送模块,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网络接收模块;

导航终端包括以下模块:

网络接收模块,接收网络推送模块发送过来的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

解密模块,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进行解密并发给检验模块进行检验;

检验模块,用于对解密模块解密后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检验;

第二密码存储模块,用于原始存储解锁密码、原始锁定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等;

解锁模块,用于对导航终端进行解锁;

锁定模块,用于对导航终端进行锁定;

清空密码模块,用于将解码后的解锁密码、锁定密码清空。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第一密码存储模块、网络推送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都与绑定模块连接,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与寻找模块连接,第一密码存储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寻找模块、网络接收模块都与网络推送模块连接,网络接收模块、检验模块都与解锁模块连接,解锁模块、锁定模块、第二密码存储模块都与检验模块连接,清空密码模块与解锁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还包括一个车载导航标识发送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发送模块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云端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车载导航标识发送模块与寻找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航终端是一个车载导航仪。

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器与一个移动终端或电脑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有网解锁、无网解锁、有网锁定、无网锁定四个情况;

有网解锁的过程如下:设置模块设定导航终端的解锁密码;第一密码存储模块存储解锁密码;寻找模块寻找对应的导航终端并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存储车载导航标识;绑定模块将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绑定;网络推送模块将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网络接收模块;网络接收模块接收网络推送模块发送过来的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解密模块将解锁密码进行解密并发给检验模块进行检验;检验模块对解密模块解密后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检验;第二密码存储模块原始存储解锁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如果检验通过,解锁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解锁,否则提示解锁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解码后的解锁密码;

无网解锁的过程如下:输入密码后,检验模块对输入的解锁密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通过,解锁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解锁,否则提示解锁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解锁密码;

有网锁定的过程如下:设置模块设定导航终端的锁定密码;第一密码存储模块存储锁定密码;寻找模块寻找对应的导航终端并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存储车载导航标识;绑定模块将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绑定;网络推送模块将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网络接收模块;网络接收模块接收网络推送模块发送过来的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解密模块将锁定密码进行解密并发给检验模块进行检验;检验模块对解密模块解密后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检验;第二密码存储模块原始存储锁定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如果检验通过,锁定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锁定,否则提示锁定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解码后的锁定密码;

无网锁定的过程如下:输入密码后,检验模块对输入的锁定密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通过,锁定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锁定,否则提示锁定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锁定密码。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解决车载导航网终端和车载导航端进行解锁、锁定互通操作和无网络环境情况下的解锁操作,无需安装额外的硬件,且操作简单方便,有网络无网络的情况都可以进行解锁和锁定。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汽车外借和修理的时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和导航终端;

云端服务器包括以下模块:

设置模块,用于设定导航终端的解锁密码、锁定密码;

第一密码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解锁密码、锁定密码;

寻找模块,用于寻找对应的导航终端并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

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存储车载导航标识;

绑定模块,用于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绑定;

网络推送模块,网络推送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网络接收模块;

导航终端包括以下模块:

网络接收模块,接收网络推送模块发送过来的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

解密模块,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进行解密并发给检验模块进行检验;

检验模块,用于对解密模块解密后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检验,即判断解密模块解密后的解锁密码、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和第二密码存储模块存储的原始解锁密码、原始锁定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是否一致;

第二密码存储模块,用于原始存储解锁密码、原始锁定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等;

解锁模块,用于对导航终端进行解锁;

锁定模块,用于对导航终端进行锁定;

清空密码模块,用于将解锁密码、锁定密码清空。

设置模块、第一密码存储模块、网络推送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都与绑定模块连接,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与寻找模块连接,第一密码存储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寻找模块、网络接收模块都与网络推送模块连接,网络接收模块、检验模块都与解锁模块连接,解锁模块、锁定模块、第二密码存储模块都与检验模块连接,清空密码模块与解锁模块连接。

本发明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车载导航标识发送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发送模块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车载导航标识发送模块可以与寻找模块连接。

导航终端可以是一个车载导航仪。云端服务器可以与一个移动终端或电脑连接,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登。

本发明锁定车载导航一体机不让别人使用的方法包括有网解锁、无网解锁、有网锁定、无网锁定四个情况;

有网解锁的过程如下:设置模块设定导航终端的解锁密码;第一密码存储模块存储解锁密码;寻找模块寻找对应的导航终端并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存储车载导航标识;绑定模块将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绑定;网络推送模块将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网络接收模块;网络接收模块接收网络推送模块发送过来的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解密模块将解锁密码进行解密并发给检验模块进行检验;检验模块对解密模块解密后解锁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检验;第二密码存储模块原始存储解锁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如果检验通过,解锁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解锁,否则提示解锁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解码后的解锁密码;

无网解锁的过程如下:输入密码后,检验模块对输入的解锁密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通过,解锁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解锁,否则提示解锁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解锁密码;

有网锁定的过程如下:设置模块设定导航终端的锁定密码;第一密码存储模块存储锁定密码;寻找模块寻找对应的导航终端并将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车载导航标识存储模块存储车载导航标识;绑定模块将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绑定;网络推送模块将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发送给网络接收模块;网络接收模块接收网络推送模块发送过来的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解密模块将锁定密码进行解密并发给检验模块进行检验;检验模块对解密模块解密后锁定密码和车载导航标识进行检验;第二密码存储模块原始存储锁定密码和原始车载导航标识;如果检验通过,锁定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锁定,否则提示锁定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解码后的锁定密码;

无网锁定的过程如下:输入密码后,检验模块对输入的锁定密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通过,锁定模块对导航终端进行锁定,否则提示锁定密码错误;清空密码模块清空锁定密码。

本发明解决车载导航网终端和车载导航端进行解锁、锁定互通操作和无网络环境情况下的解锁操作,无需安装额外的硬件,且操作简单方便,有网络无网络的情况都可以进行解锁和锁定。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汽车外借和修理的时候。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