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法鉴别NaHCO3与Na2CO3溶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6216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铬法鉴别常量浓度NaHCO3与Na2CO3溶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存在正盐和酸式盐两种,一般正盐难溶于水,酸式盐易溶于水,并用以解释溶洞、钟乳石、石笋天然景观的形成原理。受这种原理解释的影响,人们很自然的想到用氯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其实,该方法不可行,因为即使浓度很稀为0.01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与0.01mol/L的氯化钙溶液混合也有浑浊现象。参见:①刘狄,李大塘.不能用CaCl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理论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9):73-73。②李大塘.氯化钡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论分析[J].化学教学.2010,(10):76-77。显然,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碳酸根离子虽然很少,但足以能够与钙离子产生浑浊甚至沉淀,实践证明,用现有技术是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铬法鉴别NaHCO3与Na2CO3溶液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易得,现象明显。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浓度为0.01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

(2)向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6滴以下的NaHCO3、Na2CO3溶液,NaHCO3溶液没有使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转变成黄色或没完全转变成黄色,而Na2CO3溶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完全转变成黄色;由此可区分均为无色的NaHCO3与Na2CO3溶液。

具体的,所述NaHCO3溶液的浓度≤1mol/L。

具体的,所述Na2CO3溶液的浓度≥0.1mol/L。

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都为无色透明的NaHCO3、Na2CO3溶液快速鉴别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和实验中充分认识重铬酸钾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而且为生产、生活、科研与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造能力增添了范例。本发明的方法可靠性强、重现性好、成功率高;现象明显、富有个性;药品、材料易得;操作便捷、安全性强;并可应用于化学、化工、医药等技术领域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验中所用原料及器材均为常规实验原料及器材。其中,重铬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7滴为1毫升。

实施例1: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的重铬酸钾溶液。向一只试管中加入6滴1mol/L的NaHCO3溶液,见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没完全转变成黄色,加7滴完全转变成黄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6滴0.1mol/L的Na2CO3溶液,见重铬酸钾的橙红色完全转变成黄色。

实施例2: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重铬酸钾溶液。向一只试管中加入6滴0.8mol/L的NaHCO3溶液,见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没完全转变成黄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4滴0.2mol/L的Na2CO3溶液,见重铬酸钾的橙红色完全转变成黄色。

实施例3: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的重铬酸钾溶液。向一只试管中加入6滴0.5mol/L的NaHCO3溶液,见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没完全转变成黄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滴0.5mol/L的Na2CO3溶液,见重铬酸钾的橙红色很快完全转变成黄色。

实施例4: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的重铬酸钾溶液。向一只试管中加入6滴0.2mol/L的NaHCO3溶液,见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没完全转变成黄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1.2mol/L的Na2CO3溶液,见重铬酸钾的橙红色很快完全转变成黄色。

实施例5: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的重铬酸钾溶液。向一只试管中加入6滴0.1mol/L的NaHCO3溶液,见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没有转变成黄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1.5mol/L的Na2CO3溶液,见重铬酸钾的橙红色完全很快转变成黄色。

实施例6: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1mL的重铬酸钾溶液。向一只试管中加入6滴0.01mol/L的NaHCO3溶液,见重铬酸钾溶液的橙红色没有转变成黄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2mol/L的Na2CO3溶液,见重铬酸钾的橙红色瞬间完全转变成黄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