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136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关于涉及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检验医学领域,血液常规检查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该项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血液中各种细胞及重要成分的数量、形态、比率等数据,以作为临床医生做出诊断的重要依据。

现有的血液常规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法和机器法。

1、手工法,是由检验人员手工操作,对被检血样进行定量、稀释、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通过肉眼观察、判断、计数。该方法的优点是计数准确度较高,适用于要求较高的临床诊断中;缺点是速度慢、效率低、耗血量大,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现在已较少采用此方法,只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一是对机器法检测结果有疑问时,作为复检手段使用;二是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较高的肿瘤等特殊病症进行诊断时使用;三是无力购置设备的基层小医疗机构。

2、机器法,是先由专用机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对被检血样进行定量、稀释、染色等操作,再采用库尔特原理(电阻抗法)、光电比色原理、激光衍射原理、鞘流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计数及运算,并输出检测结果。该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耗血量少,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缺点是检测准确度较手工法低,只适用于一般性的筛查,而且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的血细胞分析仪,从而解决了传统血液常规检查的血细胞分离排序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达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医学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经离心处理并去除血清后的血液样本,主要包括采集装置,定量装置,稀释比色池,血液样本主管道,检测装置,在所述主管道中设有旋筛装置,所述旋筛装置包括一主轴,主轴的轴线与主管道的轴线相同;在主轴的外侧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在所述叶片的外缘上贴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沿叶片的螺旋线延伸;叶片通过密封条与主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并与主管道的内壁滑动配合,使主轴可带动叶片在主管道中自由转动并在叶片与主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叶片上还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包括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所述第一小孔沿叶片的全长分布,第二小孔在叶片上的分布长度占叶片总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小孔在叶片上的分布长度占叶片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并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的分布区段均靠近主轴位于液流下游的一端;并在主轴下游一端还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连于主管道内壁上。

血液样本经过采集装置-定量装置-稀释比色池后,通过和电解液混合后流向旋筛装置,驱动电机开动并带动主轴缓慢旋转,并主轴带动叶片在主管道中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等小粒组分首先通过叶片上的第一小孔并流向检测装置,随着叶片的转动,血液样本随着螺旋状的叶片向主轴的另一端移动,在移动主轴三分之一距离后,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等中粒组分开始通过第二小孔,并流向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计数,再随着叶片的转动,在移动主轴三分之二距离后,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等大粒组分开始通过第三小孔,并流向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计数,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血液样本中的各组分按类型分离排序,提高了检测计数精度,排除了多种组分共同通过检测装置造成的计数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小孔的开孔直径为2-5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小孔的开孔直径为6-1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小孔的开孔直径为不小于2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小孔、第二小孔和第三小孔均由激光开设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为中空的。

进一步的,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冲刷孔,所述冲刷孔位于叶片的根部并沿叶片的螺旋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装置为设置在主管道末端两侧的正负电极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正负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1-0.5mm。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上还连接有电解液管道,所述电解液管道穿过主管道并与主轴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螺旋形的叶片,并在叶片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开设有特定血液组分才能通过的小孔,并通过叶片与主管道之间的密封作用创建检测时间差,通过对特定组分进行单独检测计数,提高了检测精度并同时提高了血液细胞的分离排序效果,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主管道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医学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

一种医学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经离心处理并去除血清后的血液样本,主要包括采集装置1,定量装置2,稀释比色池3,血液样本主管道4,检测装置5,在所述主管道4中设有旋筛装置,所述旋筛装置包括一主轴6,主轴6的轴线与主管道4的轴线相同;在主轴6的外侧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7,在所述叶片7的外缘上贴有密封条8,所述密封条8沿叶片7的螺旋线延伸;叶片7通过密封条8与主管道4的内壁紧密贴合并与主管道4的内壁滑动配合,使主轴6可带动叶片7在主管道4中自由转动并在叶片7与主管道4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叶片7上还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包括第一小孔9、第二小孔10和第三小孔11,所述第一小孔9沿叶片7的全长分布,第二小孔10在叶片7上的分布长度占叶片7总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小孔11在叶片7上的分布长度占叶片7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并第二小孔10和第三小孔11的分布区段均靠近主轴6位于液流下游的一端;并在主轴6下游一端还连接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固连于主管道4内壁上。

血液样本经过采集装置1-定量装置2-稀释比色池3后,通过和电解液混合后流向旋筛装置,驱动电机12开动并带动主轴6缓慢旋转,并主轴6带动叶片7在主管道4中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等小粒组分首先通过叶片7上的第一小孔9并流向检测装置5,随着叶片7的转动,血液样本随着螺旋状的叶片7向主轴6的另一端移动,在移动主轴6三分之一距离后,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等中粒组分开始通过第二小孔10,并流向检测装置5进行检测计数,再随着叶片7的转动,在移动主轴6三分之二距离后,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等大粒组分开始通过第三小孔11,并流向检测装置5进行检测计数,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血液样本中的各组分按类型分离排序,提高了检测计数精度,排除了多种组分共同通过检测装置5造成的计数干扰。

所述第一小孔9的开孔直径为2-5μm。由于血液样本中血小板的平均直径为2-3μm,这样可以很好的使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等小粒组分通过第一小孔9。

所述第二小孔10的开孔直径为6-10μm。由于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7-10μm,这样可以很好的使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等中粒组分通过第二小孔10。

所述第三小孔11的开孔直径为不小于20μm。由于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平均直径为10-20μm,这样可以很好的使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等大粒组分通过第三小孔11。

所述第一小孔9、第二小孔10和第三小孔11均由激光开设而成。

所述主轴6为中空的。在所述主轴6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冲刷孔14,所述冲刷孔14位于叶片7的根部并沿叶片7的螺旋线均匀分布。这样,电解液通过中空的主轴6并经过冲刷孔14流出,为血液样本的流动提供动力,方便血液样本流向检测装置5,并由于冲刷孔14位于叶片7的根部,故而由冲刷孔14流出的电解液可以对叶片7的表面进行冲刷,有益于冲散聚集在一起的血细胞,也可防止叶片7上的小孔被堵塞。

所述的检测装置5为设置在主管道4末端两侧的正负电极组成。

所述正负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1-0.5mm。

所述主管道4上还连接有电解液管道15,所述电解液管道15穿过主管道4并与主轴6连通。检测电极对分离成独立排列且个体之间拉开一定距离的血细胞进行电阻抗测量,检测装置5依据电阻抗测量到的电脉冲的大小和数量确定血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从而对血细胞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类、计算、处理、统计、显示及打印输出,达到测量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螺旋形的叶片,并在叶片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开设有特定血液组分才能通过的小孔,并通过叶片与主管道之间的密封作用创建检测时间差,通过对特定组分进行单独检测计数,提高了检测精度并同时提高了血液细胞的分离排序效果,易于推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