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压阀功能性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378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限压阀功能性测试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类产品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压阀功能性测试台。



背景技术:

限压阀作为车用气动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车用各气动元件使用压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故对其进行功能性试验验证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汽车限压阀类功能性试验装置一般采用简单的万用测试台,此类万用测试台的通用性不好,不能同时检测限压阀的限压值、安全值、回流值、气密封等各类性能指标,使用时需要重新调整气路及泄露测试仪的位置,才能得到测试结果,操作复杂,检测效率低。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通用性强的限压阀功能性测试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限压阀功能性测试台,包括主气源、用于与限压阀的进气口相连的进气回路以及用于与限压阀的出气口相连的出气回路;进气回路包括第一球阀和主分气块,第一球阀的进气口连接上述主气源,第一球阀的出气口连接主分气块,气体经主分气块后分三路输出,分别为主回路、第一分支路和第二分支路,主回路上设置有通过气体输送管路依次相连的换向阀、一号储气罐及第二球阀,第二球阀的出气口与限压阀的进气口相连,第一分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球阀,第三球阀的出气口与大气相连通,第二分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孔,第一限流孔与换向阀相连;出气回路包括第四球阀、二号储气罐和次分气块,第四球阀的进气口与限压阀的出气口相连,第四球阀的出气口与二号储气罐的进气口相连,二号储气罐的出气口与次分气块相连,气体经次分气块之后分两路输出,分别为第三分支路和第四分支路,第三分支路上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五球阀和第二限流孔,第二限流孔的出气口与大气相连通,第四分支路上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六球阀和第三限流孔,第三限流孔的出气口连接额外气源。

连接所述一号储气罐与第二球阀的气体输送管路上设置有进气压力传感器。

所述一号储气罐与进气压力传感器采用快插接头相连。

所述进气回路还包括流量计回路,流量计回路上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回路的一端与一号储气罐、第二球阀之间的气体输送管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球阀、限压阀之间的气体输送管路相连。

所述第四球阀和二号储气罐之间设置有出气压力传感器。

所述二号储气罐与出气压力传感器采用快插接头相连。

所述第一限流孔和第三限流孔的孔径均为0.6mm。

所述第二限流孔的孔径为0.3mm。

所述第三球阀的出气口端、第六球阀的出气口端均与消音器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气控回路可以单独控制,以满足不同回路的压力需求;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检测限压阀的气密性、限压值、安全值和回流值,避免了分开检测造成的差异影响和繁琐的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小了变差。

2、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较低,安装维护方便,操作简便且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限压阀的图形符号。

其中,

1、主气源 2、第一球阀 3、第一限流孔 4、第三球阀 5、大气 6、换向阀 7、一号储气罐 8、进气压力传感器 9、第二球阀 10、流量计 11、限压阀 12、第四球阀 13、出气压力传感器 14、二号储气罐 15、第五球阀 16、第二限流孔 17、第六球阀 18、第三限流孔 19、额外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限压阀功能性测试台,包括主气源1、用于与限压阀11的进气口A相连的进气回路以及用于与限压阀11的出气口B相连的出气回路。

所述进气回路包括第一球阀2和主分气块,第一球阀2的进气口连接上述主气源1,第一球阀2的出气口连接主分气块,气体经主分气块后分三路输出,分别为主回路、第一分支路和第二分支路,主回路上设置有通过气体输送管路依次相连的换向阀6、一号储气罐7及第二球阀9,连接一号储气罐7与第二球阀9的气体输送管路上设置有进气压力传感器8,且所述一号储气罐7与进气压力传感器8采用快插接头相连;所述进气回路还包括流量计回路,流量计回路上设置有流量计10,流量计回路的一端与一号储气罐7、第二球阀9之间的气体输送管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球阀9、限压阀11之间的气体输送管路相连;第一分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球阀4,第三球阀4的出气口与大气5相连通,第二分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孔3, 第一限流孔3与换向阀6相连。

所述出气回路包括第四球阀12、二号储气罐14和次分气块,第四球阀12的进气口与限压阀11的出气口相连,第四球阀12的出气口与二号储气罐1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四球阀12和二号储气罐14之间设置有出气压力传感器13,且二号储气罐14与出气压力传感器13采用快插接头相连;二号储气罐14的出气口与次分气块相连,气体经次分气块之后分两路输出,分别为第三分支路和第四分支路,第三分支路上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五球阀15和第二限流孔16,第二限流孔16的出气口与大气5相连通,第四分支路上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第六球阀17和第三限流孔18,第三限流孔18的出气口连接额外气源19。

所述第一限流孔3和第三限流孔18的孔径均为0.6mm,第二限流孔16的孔径为0.3mm;所述一号储气罐7和二号储气罐14的容量均为1L;所述第三球阀4的出气口端、第六球阀17的出气口端均与消音器相连后再通大气5。

如图1和图2所示,下面以限压阀11的功能性试验为例进行说明,按试验要求,将限压阀11的A口连接在进气回路的一端,将限压阀11的B口与出气回路相连,下表为进行各种性能指标测试时,本实用新型中各组成元件的打开或关闭状态图。

1、气密性测试:

(1)、接通主气源1,打开第一球阀2,换向阀6接主回路,其余各球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保压1分钟,读取流量计10数值;

2、限压值测试:

(1)、接通主气源1,打开第一球阀2,换向阀6接主回路,打开第二球阀9和第四球阀12,第五球阀15打开流经0.3mm的第二限流孔16通大气5,关闭第六球阀17;限压阀11的出气口B处的气压PB稳定后,关闭第五球阀15,待压力稳定后读取限压阀11的出气口B处的压力值PB

(2)、再次打开第五球阀15经0.3mm的限流孔后通大气5,再次读取限压阀11的出气 口B处的压力值PB,计算压降,进而得到ΔP。

3、安全值测试:

(1)、接通主气源1,打开第一球阀2,换向阀6接主回路,打开第二球阀9和第四球阀12,其余各球阀关闭;待压力稳定后读取限压阀11的出气口B处的压力值PB

(2)、接通额外气源19,打开第六球阀17,经0.6mm的第三限流孔18给限压阀11高压充气,待限压阀11的C口排气时,再次读取限压阀11的出气口B处的压力值PB

4、回流值测试:

(1)、接通主气源1,打开第一球阀2,换向阀6接0.6mm的第一限流孔3,打开第二球阀9和第四球阀12,其余各球阀均处于关闭状态,记录限压阀11的A口和B口处的压力曲线PA和PB

(2)、关闭第一球阀2,打开第三球阀4,限压阀11的B口回流A口,记录限压阀11的A口和B口处的压力曲线PA和PB

(3)、限压阀11的B口回流时对应的限压阀11的A口处的压力值即为回流值。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