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5365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染色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色盘,属于化学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教学和生物实验、医学实验的生物制片中,需要染色,如瑞氏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传统的染色方式,染色后玻片不容易拿下,给使用带来了不便,而且容易交叉感染,影响实验结果。

使用者大都用方盘,敷料盘,加装玻璃管或泡沫塑料块使用,标本玻片容易掉入废液,染色不均匀,卫生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染色盘,该染色盘可方便进行染色,玻片不容易被试剂粘住,避免交叉感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染色盘,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框体通过连接块连接有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染色网架,所述染色网架的两侧设置有提手;

所述染色网架内设置有靠近宽度方向中心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突出染色网架的表面0.5cm。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块可在连接槽内滑动。

第二框体的高度比第一框体短3cm。

所述第二框体内设置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设置有上层载物板,所述第二台阶部上设置有下层载物板;所述上层载物板与下层载物板之间形成上层载物腔室,所述下层载物板与第二框体的底部形成下层载物腔室;上层载物腔室的宽度大于下层载物腔室的宽度。

所述上层载物板与下层载物板上设置有试剂瓶安放口和试管安放口,试剂瓶安放口的数量为1个,所述试管安放口的数量为3个。

使用时,将玻片置于染色网架,进行染色,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的设置方便玻片的取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染色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图中,

1-第一框体;2-染色网架;3-提手;4- 第二框体;5-上层载物板;6-上层载物腔室;7-下层载物板;8-下层载物腔室;11-连接块;21-第一凸条;22-第二凸条;23-第三凸条;24-第四凸条;51-试剂瓶安放口;52-试管安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染色盘,包括第一框体1,所述第一框体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第一框体1通过连接块11连接有第二框体4;所述第一框体1上设置有染色网架2,所述染色网架2的两侧设置有提手3。

所述染色网架2内设置有靠近宽度方向中心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条21、第二凸条22、第三凸条23和第四凸条24,所述第一凸条21、第二凸条22、第三凸条23和第四凸条24突出染色网架2的表面0.5cm。

所述染色网架2设置有若干个网格。

所述第二框体4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块11可在连接槽内滑动。

第二框体4的高度比第一框体1短3cm。

所述第二框体4内设置有第一台阶部41和第二台阶部42。

所述第一台阶部41设置有上层载物板5,所述第二台阶部42上设置有下层载物板7。

所述上层载物板5与下层载物板7之间形成上层载物腔室6,所述下层载物板7与第二框体4的底部形成下层载物腔室8;上层载物腔室6的宽度大于下层载物腔室8的宽度。

所述上层载物板5与下层载物板7上设置有试剂瓶安放口51和试管安放口52,试剂瓶安放口51的数量为1个,所述试管安放口52的数量为3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