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量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338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字量规。



背景技术:

电熔管件为管状塑料制品,其内径的大小在使用环节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生产加工时将管件内径控制在特定范围内,生产加工后则使用量具对管件内径进行符合性检查,确保所生产的管件内径符合标准要求的范围。

现有的量具为内径千分尺,它是点对点的进行测量取值,每次都需要调整刻度尺以便获得管状部分内径的大小。测量的过程中只能随机地抽检个别位置的内径大小,无法量度出管状部分整个圆周方向任一点的内径,从而不能够判断所生产的电熔管件任意方向上的直径是否符合产品的标准要求的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字量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字量规,包括通规和阻规,所述通规和阻规皆呈长条状,通规和阻规于中部通过一中间杆连接,所述通规的长度设置为管件标准要求的最小值,所述阻规的长度设置为管件标准要求的最大值。

所述通规的两侧端面设置呈球面状,阻规的两侧端面亦设置呈球面状。

所述中间杆的两端分别对应通规的中心位置和阻规的中心位置。

所述通规长度设置为250mm,所述阻规长度设置为251.6mm。

所述通规及阻规皆呈圆柱体状,直径皆为20mm。

所述通规、阻规及中间杆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规和阻规,利用通阻规的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管件内径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度量的过程中,由于通规和阻规采用的是定值,所以能够快速地判断所度量点是否符合定值的要求。测量人员可以同时能够全方位的检查管件任意一点的内径,避免使用传统量具产生的检查点不全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工字量规,包括通规1和阻规2,通规1和阻规2皆呈长条状,通规1和阻规2于中部通过一中间杆3连接,通规1的长度设置为管件标准要求的最小值,阻规2的长度设置为管件标准要求的最大值;通规1的两侧端面设置呈球面状,阻规2的两侧端面亦设置呈球面状,便于通规1和阻规2在管件内转动;中间杆3的两端分别对应通规1的中心位置和阻规2的中心位置,便于操作;通规1长度设置为250mm,阻规2长度设置为251.6mm;通规1及阻规2皆呈圆柱体状,直径皆为20mm,该直径的通规1及阻规2结构强度好,成本低;通规1、阻规2及中间杆3皆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铝合金材料制作,使得通规1和阻规2耐磨、重量轻,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规1和阻规2,利用通阻规的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管件内径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度量的过程中,由于通规1和阻规2采用的是定值,所以能够快速地判断所度量点是否符合定值的要求。测量人员可以同时能够全方位的检查管件任意一点的内径,避免使用传统量具产生的检查点不全面的情况。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步骤1

将通规1先插入到管件的承口内,手握持阻规2一端,以中间杆3为轴心,沿着承口圆周的方向上旋转180°。

如通规1插入或旋转顺利,插入旋转时未受到任何的阻碍,说明管件的内径大于标准要求最小值。

如通规1无法插入或旋转时受阻,不能正常的插入并旋转,说明管件的内径小于标准要求最小值,即管件的内径不合格。

步骤2:

再将阻规2插入到管件的承口内,

如阻规2无法插入说明管件的内径小于标准要求最大值,即管件的内径合格。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