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636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病理脱落细胞诊断中,经常需要制作液基薄层细胞玻片进行显微镜观察。

如专利申请文本上公开的一种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申请号:CN201520833703.2),包括机架板、设置于机架板底部的底座,机架板上的升降台和支撑台、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电机,升降台和支撑台上有模杯放置槽,升降台上的模杯放置槽内设有实现模杯分离的吸嘴装置;该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在制片时,将过滤模杯放置到支撑台上的模杯放置槽内,将组织液装入过滤模杯内,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升降台的升降,再通过吸嘴装置将模杯分离成上模杯和下模杯后,再进行制片工作;由于在通过吸嘴装置实现模杯的上下分离时,吸嘴装置会对下模杯产生一个较大的吸力,以此将下模杯从上模杯上脱离下来,在此吸力的作用下,下模杯在与上模杯分离后,下模杯由于惯性会产生一定的晃动,此时下模杯内的组织液将会出现翻漏的现象,由于升降台在底座上端,而底座上又放置了驱动电机,所以此时翻漏的组织液将会滴落在底座上,并会沿底座流向驱动电机,从而造成底座上驱动电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组织液翻漏到底座上造成驱动电机损坏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包括机架板和设置于机架板底部的底座,所述机架板上位于底座的上端依次设有升降台和支撑台,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升降台工作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台和支撑台上均设有若干供模杯放置的模杯放置槽,所述底座上靠近升降台的一端设有储液槽,所述模杯放置槽内均设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储液槽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杯放置槽中的组织液向下滴漏时,此时在密封连接在模杯放置槽内的导流件的作用下,组织液可以沿导流件往下滑落,最终滑落至底座上的储液槽中,从而实现了组织液在储液槽中的储存,从而避免了组织液流向底座上驱动电机的情况,保证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件为分别连接在模杯放置槽内的导流软管,所述导流软管与模杯放置槽的下端槽口处密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软管的作用下,可以使翻漏在模杯放置槽内的组织液直接流落进导流软管内,并沿导流软管流向底座上的储液槽中,从而实现了对翻漏在模杯放置槽内的组织液的排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液槽上设有通水孔,所述底座下端设有供液体储存的储液盒,所述通水孔与储液盒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留在储液槽内的组织液可以直接通过通水孔落入储液盒中,从而可以实现储液槽中组织液的排出,避免了储液槽中组织液过多溢出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软管之间设有三通导流管,所述三通导流管包括两个连接头部和一个排水头,所述连接头分别与导流软管密封连接,所述排水头位于储液槽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通导流管将两根导流软管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组织液可以通过两导流软管后直接进入三通导流管中,使得组织液的流落更加集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头的直径小于通水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时可以控制升降台下降,使排水头直接嵌置于通水孔内,即可实现三通导流管内的液体直接落入储液盒中,更加的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液槽内圆周侧面为斜面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储液槽内圆周侧面设置为斜面后,可以使得滴落在储液槽外圆周边上的组织液沿上述的斜面直接落入储液槽内,实现了组织液在储液槽中的自动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液槽内设有多个与通水孔相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远离通水孔的一端与储液盒的内壁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组织液流落在储液槽内时,可以在导流槽的作用下,实现组织液在储液槽中的固定流动,从而使得组织液更加顺利的流入通水孔中,实现了组织液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模杯放置槽的槽壁上均设有通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模杯嵌置在模杯放置槽内时,在通水槽的作用下,可以使得翻漏的组织液沿通水槽滴落下去,从而可以避免组织液积滞在放置槽内,影响了模杯在放置槽内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模杯放置槽的槽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圆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膜杯外圆周壁与模杯放置槽内圆周壁之间的间隙,以避免液体的积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储液槽可以使得翻漏的组织液在底座上得到储存,避免了组织液与驱动电机的接触从而造成驱动电机的损坏;

2、采用了导流件的设置可以对所翻漏的液体进行引流;

3、采用多种简单的结构使得组织液更加顺利的流入通水孔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导流件连接在模杯放置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流件处于储液槽上方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储液盒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板;2、底座;21、储液槽;211、通水孔;212、储液盒;3、升降台;31、模杯放置槽;311、通水槽;312、圆弧槽;4、驱动电机;5、导流件;6、三通导流管;61、连接头部;62、排水头;7、导流槽;8、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板1,设置在机架板1下端的底座2,机架板1上还设有支撑台8和由驱动电机4控制的升降台3,升降台3位于底座2的上方,支撑台8设置于升降台3的上方,驱动电机4也设置在底座2上,在升降台3和支撑台8上均设有若干模杯放置槽31,用以放置存有组织液的模杯;将装有组织液的模杯放入到支撑台8上的模杯放置槽31中,此时通过吸嘴装置对模杯产生吸力,从而实现模杯被分离成上膜杯与下模杯,下模杯被分离并处于升降台3上的模杯放置槽31中。

在模杯被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吸嘴对模杯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吸力,下模杯在此吸力作用下与上膜杯的分离的同时会由于吸力所产生的惯性导致下模杯中的组织液出现翻漏的现象,此时所翻漏的液体将会从模杯放置槽31中向下方滴落,并滴落在底座2上,滴落在底座2上的组织液又会沿着底座2表面向四周流动,当处理不及时时,就会出现组织液与设置在底座2上的驱动电机4接触,从而导致驱动电机4损坏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此时在底座2上开设了一个储液槽21,如图1或2所示,储液槽21设置在升降台3的正下方,从而可以使组织液从模杯放置槽31中滴落时,可以直接滴落在储液槽21中,储液槽21对所滴落下来的组织液起到了一定的收集存储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落在底座2上的组织液四处流动,并与驱动电机4接触,保证了驱动电机4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由于升降台3与底座2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当组织液直接从模杯放置槽31中滴落至储液槽21中时,会发生液滴飞溅的情况,此时飞溅的液滴又将会有可能滴落在底座2表面上,再次对驱动电机4造成了威胁;为了使组织液在滴落时不会造成飞溅;所以此时在升降台3的模杯放置槽31内密封设置了导流件5的结构,如图2和3所示,导流件5密封贯穿了模杯放置槽31处于储液槽21的上方,可以使得从模杯放置槽31中所翻漏的组织液可以沿导流件5向下滑落,并滑落至导流件5的底部时,落入储液槽21中,由于此时导流件5与储液槽21之间的高度差较小,所以此时沿导流件5落入储液槽21中的组织液将不会造成较大的飞溅,从而避免了有组织液再次飞溅出储液槽21的情况,再一次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5具体的为导流软管的设置,使导流软管均密封设置在升降台3上的模杯放置槽31中,如图2和3所示,此时,翻漏在模杯放置槽31内的组织液即可直接进入导流软管中,并沿导流软管落入储液槽21中。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5的设置还可以为玻璃棒的设置,可以使得组织液沿玻璃棒的外圆周表面向下滑落,并逐渐落入储液槽21中。

实施例2: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如图4所示,此时在储液槽21中还开设了一个通水孔211,如图4或7所示,在底座2的下端还放置了一个储液盒212,如图4或6所示,通水孔211与储液盒212相通,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积留在储液槽21中的组织液可以通过通水孔211排入储液盒212中,实现了储液槽21中组织液的排放工作,当储液盒212中的组织液较多时,可以直接将储液盒212从底座2下端抽出倒掉即可,十分的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两根导流软管之间还设有一个三通导流管6,如图5所示,该三通导流管6由两个连接头部61和排水头62组成,此时,将两根导流软管远离模杯放置槽31的一端均密封套接在连接头部61内,此时排水头62处于储液槽21的上方,如图4所示,并且排水头62的直径小于上述通水孔211的直径,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组织液的滴落更加的集中,并且,当模杯放置槽31中所翻漏的液体较多时,可以直接利用驱动电机4控制升降台3向下移动,使三通导流管6的排水头62可以嵌置于通水孔211内,此时模杯放置槽31的组织液即可直接通过通水孔211排入到储液盒212中,从而使得组织液的排出过程更加的顺利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储液槽21的内圆周侧面为斜面设置,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落到储液槽21边端的组织液可以沿储液槽21的斜面流落至储液槽21中,并且此时,在储液槽21中还设置了多道导流槽7,导流槽7的一端与通水孔211相通,导流槽7的另一端则与储液槽21的内侧壁相连,此时即可以使得落在储液盒212四周壁上的组织液可以沿导流槽7流入通水孔211内,从而使得组织液的排出过程更加的顺利。

实施例3:一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如图7和8所示,为了防止组织液从模杯中翻漏后积留在模杯放置槽31中影响模杯的放置,所以此时在模杯放置槽31的槽口处开设了一些通水槽311,如图8所示,以便于液体顺利的从模杯放置槽31中流落下去,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组织液的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模杯放置槽31的槽壁上还设有向外延伸的圆弧槽312;圆弧槽312可以使得模杯在模杯放置槽31中的放置得到一定的固定,并且,也增大了模杯的外圆周壁与模杯放置槽31的内圆周壁之间的间隙,当模杯中的液体出现翻漏时,可以防止液体积留在模杯放置槽31的内圆周壁与模杯的外圆周壁之间,影响模杯在模杯放置槽31中的放置。

具体实施方式,当下模杯中的组织液翻漏在模杯放置槽31中时,组织液可以通过导流软管进入三通导流管6中,并由三通导流管6的排水头62落入储液槽21中,落入储液槽21中的组织液可以沿着导流槽7进入通水孔211中,并最终落入储液盒212中,实现了组织液的排放。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