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琴键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56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琴键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琴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琴键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音乐键盘是一款针对普通音乐学习者、音乐爱好者、音乐APPS玩家开发的时尚随身音乐键盘,它迎合当前快速兴起的基于互联网的弹唱娱乐、音乐练习、社交分享的玩家需求。琴键剪刀脚的结构改进及整体效果的档次提高,将大大改善产品的使用手感,将会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其专业的功能以及便携特性也成为专业音乐制作人和乐队键盘手的首选。而且键盘乐器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音乐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公元前6世纪的测弦器到中世纪后期的古钢琴,从公元前4世纪的管风琴到19世纪的手风琴,从18世纪的现代钢琴再到电子琴的问世,键盘乐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

随着用户体验的不断提高,对键盘乐器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琴键生产商在生产上也更加精益求精。琴键生产出来后,需要对琴键进行测试,现有的琴键测试的辅助设备是通过人工用手把砝码一个一个地逐个放到每个琴键上,通过给琴键一定的压力,在通过电路系统和显示系统,测试该琴键是否合格。然而将砝码逐个放到琴键上的方法效率非常低,而且人工操作常常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多个琴键进行测试、测试准确且高效的琴键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琴键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电路系统、气缸和至少两条的压杆,所述底座设置有放置琴键的卡槽,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琴键连接,所述气缸同时驱动全部压杆分别下压不同的琴键。

其中,所述压杆的数量和琴键的数量相同。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顶板,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和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和顶板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其中,所述支撑杆设有四条。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板连接。

其中,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压杆平行设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连接板,至少两条的压杆的远离琴键的一端均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机构和显示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气缸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底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琴键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电路系统、气缸和至少两条的压杆,底座设置有放置琴键的卡槽,电路系统与琴键连接,气缸同时驱动全部压杆分别下压不同的琴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能够同时驱动多条压杆,压杆分别下压不同的琴键,进而通过电路系统进行分析,可同时检测到多个琴键的合格情况,取代了传统中通过人手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琴键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琴键测试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底座1;

支撑杆2;

顶板3;

连接板4;

导向柱5;

气缸6;

压杆7;

卡槽8;

控制机构9;

显示机构10;

把手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琴键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电路系统、气缸6和压杆7,压杆7的数量和琴键的数量相同,且压杆7的排列和键盘的琴键排列一致,底座1设置有放置琴键的卡槽8,电路系统与琴键连接。该装置还包括四条支撑杆2和一块顶板3,支撑杆2的一端和底座1连接,支撑杆2的另一端和顶板3连接,气缸6固定在顶板3上。该装置还包括连接板4,连接板4位于顶板3的下方,全部压杆7的远离琴键的一端均与连接板4连接,气缸6的活塞与连接板4连接。工作时,把待检测的琴键放置在卡槽8内并卡紧,然后启动气缸6,气缸6的活塞驱动连接板4下行,连接板4带动所有的压杆7同时下行,压杆7以预设的压力下压琴键,进而通过电路系统进行分析,可同时检测到多个琴键的合格情况,取代了传统中通过人手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导向柱5,导向柱5与压杆7平行设置,导向柱5穿设于连接板4且导向柱5与顶板3固定连接。导向柱5能够使连接板4平衡下行,保障每天压杆7同时下压琴键,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电路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机构9和显示机构10,控制机构9与气缸6连接。通过控制机构9能够非常方便地控制气缸6,方便使用。而显示机构10则使检测结果一目了然,每个琴键对应一个显示单元,可以同时看到每个琴键的检测结果,便于对比分析。

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两侧均设有把手11,把手11与底座1铰接,便于整台测试装置的搬运,适合不同的场合使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