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30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测量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



背景技术:

公法线是齿轮上几个牙齿之间的距离,由定尺、动尺和线图组成,在两端开口的套形定尺上,具有各带9个方孔的A面和B面,从而确定齿轮运行过程中,两个齿轮是否能够紧密啮合,公法线长度过小,则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现象,而公法线长度过大,则容易导致两个齿轮无法啮合,无法安装使用。但现有技术中对公法线的测量一般采用手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卡尺以及手法等原因,测量容易出现偏差,无法实现精准测量。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提高了对齿轮公法线测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其包括测量机构与分度机构,其中,分度机构上布置有待测齿轮,待测齿轮与测量机构之测量头相配合,测量待测齿轮的公法线;测量机构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一控制丝杠与第一水平支架,控制丝杠前端穿过第一水平支架与一驱动齿条相连接,水平支架上设置有一固定齿条,固定齿条与驱动齿条平行布置,固定齿条的前端固定在第二水平支架上,第二水平支架上设置有一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位于固定齿条与驱动齿条之间,从动齿轮与固定齿条、驱动齿条相啮合;从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杆,第一螺杆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能随第一螺杆转动水平移动,第一套筒上布置有第一弧形安装臂,第一弧形安装臂的端头设置有第一测量头;第二螺杆设置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能随第二螺杆转动水平移动,第二套筒上布置有第二弧形安装臂,第二弧形安装臂的端头设置有第二测量头;第一测量头与第二测量头相向布置,随从动齿轮的转动第一测量头与第二测量头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背离运动。

所述的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弧形安装臂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限位槽,第二水平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臂,第一限位臂伸入第一弧形限位槽内;第二弧形安装臂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限位槽,第二水平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臂,第二限位臂伸入第二弧形限位槽内。

所述的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其中,上述第一测量头内布置有第一调节弹簧,第一测量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调节螺钉;第二测量头内布置有第二调节弹簧,第二测量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螺钉,第一调节螺钉与第二调节螺钉用于调整第一测量头与第二测量头的测量宽度。

所述的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其中,分度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旋转螺母,旋转螺母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升降丝杠,升降丝杠上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升降套筒,升降套筒能沿升降丝杠移动,升降套筒上端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安装架,安装架上布置有控制轴,控制轴的一端与一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控制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齿轮夹具,齿轮夹具通过涨紧套与该控制轴相连接,齿轮夹具上布置有待测齿轮,待测齿轮随齿轮夹具转动。

所述的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其中,上述升降套筒后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设置有电机支撑平台,电机支撑平台用于支撑上述步进电机。

所述的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其中,上述控制轴配置有扭力扭矩限制器。

所述的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其中,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配置有一控制中心,测量机构、分度机构均与控制中心通信连接,控制中心用于控制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记录、分析相应参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通过测量机构与分度机构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实现了机械化测量齿轮公法线的目的,使齿轮公法线测量的过程更稳定,尤其是通过齿条齿轮的配合相应套筒,使相向布置的测量头可以靠近或背离,从而能适应不同齿轮的测量,并且其测量过程由纯机械机构进行测量,稳定性远远优于人工测量,提高了对齿轮公法线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机构前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型齿轮公法线测量仪,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测量机构18与分度机构19,其中,分度机构19上布置有待测齿轮27,待测齿轮27与测量机构18之测量头相配合,测量待测齿轮27的公法线;测量机构18包括基座1,其中,基座1上设置有一控制丝杠2与第一水平支架3,控制丝杠2一端与一驱动电机31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31带动控制丝杠2转动,进而控制驱动齿条4的运动状态;控制丝杠2前端穿过第一水平支架3与一驱动齿条4相连接,水平支架3上设置有一固定齿条5,固定齿条5与驱动齿条4平行布置,固定齿条5的前端固定在第二水平支架6上,第二水平支架6上设置有一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位于固定齿条5与驱动齿条4之间,从动齿轮与固定齿条5、驱动齿条4相啮合;从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杆,第一螺杆设置有第一套筒7,第一套筒7能随第一螺杆转动水平移动,第一套筒7上布置有第一弧形安装臂8,第一弧形安装臂8的端头设置有第一测量头9;第二螺杆设置有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能随第二螺杆转动水平移动,第二套筒10上布置有第二弧形安装臂11,第二弧形安装臂11的端头设置有第二测量头12,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可以采用正反旋向的单(双)线螺纹的结构方式;第一测量头9与第二测量头12相向布置,随从动齿轮的转动第一测量头9与第二测量头12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背离运动,从而可以测量不同齿轮的公法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上述第一弧形安装臂8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限位槽13,第二水平支架6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臂14,第一限位臂14伸入第一弧形限位槽13内,从而使第一弧形安装臂8运行更加平滑;第二弧形安装臂11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限位槽15,第二水平支架6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臂16,第二限位臂16伸入第二弧形限位槽15内。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测量头9内布置有第一调节弹簧,第一测量头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调节螺钉32;第二测量头12内布置有第二调节弹簧,第二测量头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螺钉17,第一调节螺钉32与第二调节螺钉17用于调整第一测量头9与第二测量头12的测量宽度,并且通过对应调节弹簧保证了第一测量头9与第二测量头12运动过程中无间隙,从而保证了测量精度。

如图4所示的,分度机构19包括底座20,其中,底座20上设置有旋转螺母21,旋转螺母21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升降丝杠22,升降丝杠22上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升降套筒23,升降套筒23能沿升降丝杠22移动,升降套筒23与升降丝杠22相配合,即能实现了升降套筒23高度的调整,又能充分利用螺纹的自锁性能,使升降套筒23能够平稳而且精确的实现升降。升降套筒23上端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安装架24,安装架24上布置有控制轴,控制轴的一端与一步进电机25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控制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齿轮夹具26,齿轮夹具26通过涨紧套与该控制轴相连接,齿轮夹具26上布置有待测齿轮27,待测齿轮27随齿轮夹具26转动。

更进一步的,上述升降套筒23后侧设置有支撑杆28,支撑杆28上端设置有电机支撑平台29,电机支撑平台29用于支撑上述步进电机25。并且上述控制轴配置有扭力扭矩限制器,当测量力达到设定的数值时,扭力限制器发出24V电压信号,可以实现电机的通断,进而实现了过载保护。

并且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配置有一控制中心30,测量机构18、分度机构19均与控制中心30通信连接,控制中心30用于控制齿轮公法线测量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记录、分析相应参数,实现了齿轮公法线的自动测量和数据的自动采集,当然在自动测量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传感器的布置,现有技术关于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已经非常成熟,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