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61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



背景技术:

空调换热器在空调中是非常重要的零件。主要由平行排布的翅片及贯穿翅片的铜管组成,冷媒在铜管中流动,并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升温或者降温,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由于冷媒极易挥发,因此需要对严格控制空调换热器的密封性,防止冷媒的泄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空调换热器真空检测机对空调换热器的密封性进行检测。传统的空调换热器真空检测机由活动开闭的腔体及真空发生装置组成。在对空调换热器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前,首先将空调换热器中的铜管两端堵塞,放入载物平台上,然后闭合腔体。由真空发生装置对闭合后的腔体进行抽真空处理,并测试真空度的数值变化来判断空调换热器的密封性是否符合指标。

传统的载物平台进行具有承载空调换热器的作用,由此存在功能单一的缺陷。同时对于由圆柱形的罩体与载物平台扣合形成密封腔体的情况下,传统的圆盘状的载物平台无法在与圆柱形的罩体对向扣合过程中对罩体起到导引作用。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用于对空调换热器的密封性进行检测的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用以提高载物平台与真空检测机的罩体扣合的密封性,并在罩体对向扣合过程中起到对罩体的导引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包括:呈圆盘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缘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嵌设第一密封圈,自本体的边缘径向向内分别设置一圈台阶部、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台阶部嵌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凹槽嵌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本体开设若干贯穿本体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台阶部设有若干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三密封圈设有若干第二台阶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面具有倾斜设置的圆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度至7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密封圈径向向外凸伸所述本体的缘周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凹槽中嵌设凸伸出本体的缘周侧面的第一密封圈以及在台阶部中嵌设的具倾斜圆环面的第二密封圈,提高了该载物平台与真空检测机的罩体扣合后所形成的腔体的密封性,并在罩体对向扣合过程中起到了对罩体的导引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的剖视图;

图2为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与罩体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与图2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泄压阀17螺接于真空检测机的罩体14的顶部。罩体14与载物平台20的侧部相互贴合的方式进行扣合,以封闭罩体14底部的开口。载物平台20的外缘处嵌设有若干圈密封圈207。罩体14开设有连通罩体14内部所形成的腔体18的口部13,口部13可通过橡胶管道连接真空发生装置及真空表(未示出),以在罩体14与载物平台20完全闭合后,通过该口部13将腔体18内的空气抽出并达到符合检测条件的真空度环境。然后,保压一定时间,以观察真空表中的真空度数据发生的变化,从而确定放置在载物平台20上的空调换热器100的密封性是否良好。

如图2所示,该真空检测机载物平台20,包括:呈圆盘状的本体201,所述本体201的缘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202,该第一凹槽202中嵌设第一密封圈207。自本体201的边缘径向向内分别设置一圈台阶部209、第二凹槽206及第三凹槽203。该台阶部209嵌设有第二密封圈205,所述第三凹槽(203)嵌设有第三密封圈204。本体201开设若干贯穿本体的通道208。台阶部209设有若干第一台阶孔225。第三密封圈204设有若干第二台阶孔214。第二密封圈205的外侧面具有倾斜设置的圆环面215。圆环面21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度至75度,并最优选为75度。该第一密封圈207径向向外凸伸所述本体201的缘周侧面。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