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449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积密度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堆积密度是把散粒材料自由填充于某一容器中,在刚填充完成后所测得的单位体积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需要对混凝土用的砂子进行堆积密度测试,通过测定砂子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子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

在学校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检测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将砂子用标准砂子漏斗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慢慢倒入,让砂子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砂子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砂子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砂子的堆积密度。

在以上测试过程中,尤其是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时难免会触动容量筒,这样会使容量筒里的砂子变得密实,从而导致所测得数据存在少量误差,同时容量筒和标准砂子漏斗呈分离状态,在不使用时会显得比较凌乱,不便于储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在测试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时,现有测量装置中的容量筒和标准砂子漏斗呈分离状态,会导致使用时容量筒容易被触动而导致测量误差,以及使用后不便于存储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测试装置,该装置将标准砂子漏斗和容量筒连接成一体,可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容量筒出现挪动,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且便于储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测试装置,包括漏斗和容量筒,所述漏斗上设有用于支撑漏斗的支架,使漏斗的轴线能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支架与漏斗固定相连,所述容量筒位于漏斗出口正下方,所述容量筒与支架固定相连。

通过将容量筒与支架固定相连后,使装置中的漏斗和容量筒通过支架相连接成一体,从而增加了容量筒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在用直尺刮平时触动容量筒,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容量筒出现挪动,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整个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后,便于储存,在存储时也会显得比较整齐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漏斗包括用于盛装砂子的漏斗体和漏嘴,在漏嘴上设有槽口,在槽口中设有能挡住砂子下落的挡片。通过在漏嘴上设置的挡片,向漏斗中填装砂子时,该挡片可以挡住砂子下落,完成砂子填装后,打开挡片,砂子便可慢慢落入容量筒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环绕于漏斗体外壁的支撑圈,其与漏斗体外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撑圈上至少设有三条倾斜的支腿,所有支腿沿圆锥母线方向延伸并均匀分布于支撑圈上。采用支撑圈环绕并与漏斗体外壁固定相连,使漏斗与支架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采用三条均匀的倾斜设置的支腿来支撑漏斗,这样可以使整个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摇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条支腿上设有上拉杆和下拉杆,其分别用于将漏嘴和容量筒与支腿连接起来。采用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容量筒与支腿连接起来,避免在使用时容量筒出现挪动,同时将漏嘴与支腿相连后,可以使漏斗更加稳定的连于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容量筒口到漏嘴出口的距离为50mm。采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砂子以一定的高度自由落入容量筒中,从而满足堆积密度测试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漏斗的规格为504×120×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容量筒的容积为1L。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容量筒与支架固定相连后,使装置中的漏斗和容量筒通过支架相连接成一体,从而增加了容量筒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在用直尺刮平时触动容量筒,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容量筒出现挪动,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整个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后,便于储存,在存储时也会显得比较整齐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堆积密度测试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1-漏斗,11-漏斗体,12-漏嘴,13-槽口,14-挡片,2-支架,21-支撑圈,22-支腿,23-上拉杆,24-下拉杆,3-容量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用砂的堆积密度测试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包括漏斗1和容量筒3,所述漏斗1外设有用于支撑漏斗1的支架2,所述支架2与漏斗1固定相连,所述容量筒3位于漏斗1出口正下方,所述容量筒3与支架2固定相连。

通过将容量筒与支架固定相连后,使装置中的漏斗和容量筒通过支架相连接成一体,从而增加了容量筒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在用直尺刮平时触动容量筒,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容量筒出现挪动,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整个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后,便于储存,在存储时也会显得比较整齐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斗1包括用于盛装砂子的漏斗体11和漏嘴12,在漏嘴12上设有槽口13,在槽口13中设有能挡住砂子下落的挡片14。通过在漏嘴上设置的挡片,向漏斗中填装砂子时,该挡片可以挡住砂子下落,完成砂子填装后,打开挡片,砂子便可慢慢落入容量筒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包括环绕于漏斗体11外壁的支撑圈21,其与漏斗体11外壁固定相连,所述支撑圈21上设有三条倾斜的支腿22,所有支腿22沿圆锥母线方向延伸并均匀分布于支撑圈21上。采用支撑圈环绕并与漏斗体外壁固定相连,使漏斗与支架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采用三条均匀的倾斜设置的支腿来支撑漏斗,这样可以使整个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摇晃。

本实施例中,每条支腿22上设有上拉杆23和下拉杆24,其中上拉杆23将漏嘴12与支腿22相连接,考虑到漏斗本身的结构形式,这样设计可以增加漏斗与支架连接的受力点,使漏斗更加稳定的连于支架上;下拉杆24将容量筒3与支腿22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容量筒和漏斗通过支架连接为整体,从而避免在使用时容量筒出现挪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每个支腿上也可以设置多个下拉杆,这样可以增加容量筒与支架的连接刚性,从而使二者连接更加稳定,使容量筒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斗1的规格为504×120×20mm,所述容量筒3的容积为1L,容量筒口到漏嘴出口的距离为50mm。

具体地,取一定量的砂子试样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先将该测试装置进行称重,再将测试装置放置于搪瓷盘内,然后将准备好的砂子试样放入漏斗后,将漏嘴上的挡片打开,让漏斗内的所有砂子以自由落体落下,在容量筒上部砂子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后,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将多余的砂子全部清理至搪瓷盘中进行回收使用,最后称出带砂子的测试装置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砂子的堆积密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