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长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9612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虾类长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量具,特别是一种虾类长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虾类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在养殖生产、野生资源调查中,为了准确描述虾类的生长状况,除了需要体重外,其全长、体长也是重要的生物学测定指标。由于虾类相比鱼类、贝类,生命力更加脆弱,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且死亡后身体腹部多呈蜷缩状,因此在测定体长、全长时需要将虾类身体拉直,然后再用直尺进行测定。由于虾类死亡后,身体肌肉变得僵硬,很难使身体呈标准直线型,尤其是当虾类的个体长度超过测量人手掌范围时,如果一个人进行该项工作,只能一只手伸展虾体,另一只手拿直尺进行测量,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产生误差。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操作方便,测量结果准确,成本低廉的虾类长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虾类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在这两个测量槽上均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所述的测量装置还包括同时与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上的滑槽3滑动连接的柔性前滑杆4和柔性后滑杆5,并且在柔性后滑杆5的中部还设置有卡头6,测量装置还包括隔板7,在所述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的前端均开设有孔,所述的隔板7同时活动穿接在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上的孔内,并且在隔板7上还开设有多个不同规格的缺口8,同时这些缺口8沿着隔板7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左测量槽1或右测量槽2外还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虾类长度测量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长期以来,进行虾类体长和全长的测量时,由于没有专用的测量工具,操作者只能用手和刻度尺进行测量操作,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误差较大,测量结果不准确。而本实施例的测量装置,一方面能够保证虾体在平直状态下进行测量,另一方面还可以经过简单操作,直观地读取出(或计算出)虾体的全长或体长;在节省劳动量的前提下,提高测量准确率,同时该装置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虾类长度测量装置,它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在这两个测量槽上均开设有滑槽3,并且滑槽3沿着左测量槽1、右测量槽2的轴向分布,在上述的两个滑槽3内还滑动连接有柔性前滑杆4和柔性后滑杆5,并且柔性前滑杆4与柔性后滑杆5相互平行,且柔性前滑杆4与左测量槽1相互垂直,在柔性后滑杆5的中部设置有卡头6,本测量装置还包括隔板7,在上述的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的前端均开设有孔,上述的隔板7就活动穿接在这两个孔内,并且隔板7也与左测量槽1相互垂直,在隔板7上开设有多个缺口8,这些缺口8的大小、规格不同,但沿着隔板7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在左测量槽1或者右测量槽2外部还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虾类长度测量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让左测量槽1与右测量槽2之间分开,保证二者之间的间隙大于一只虾的宽度,然后将虾拉直后放入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之间,并驱动左测量槽1和右测量槽2相向运动,直至二者共同将虾夹紧,此时虾处于拉直状态;虾体额剑的前端顶在隔板7上,让柔性后滑杆5上的卡头6对准并卡在虾体的尾节末端,此时隔板7与柔性后滑杆5之间的间距即为虾体的全长;需要记录虾体全长数值时,将柔性后滑杆5向下弯曲,让柔性后滑杆5的侧边压在左测量槽1或右测量槽2外的刻度线上,即可读取数值;

滑动柔性前滑杆4,让柔性前滑杆4的一个侧边与虾的眼柄基部对齐,将柔性前滑杆4向下弯曲,让柔性前滑杆4的侧边压在左测量槽1或右测量槽2外的刻度线上,即可读取数值,用虾的全长减去该数值,即为虾的体长;

对于某些额剑相对较短的虾类,由于该类虾的触角和颚足长在虾体的最前端,并且明显超出额剑,因此要想顺利的进行体长或全长的测量,就需要让其触角和颚足穿过隔板7上的缺口8,才能让额剑的顶端与隔板7接触,以便于完成测量;如果缺口8与当前测量的虾体的触角和颚足不匹配,还可以沿着与左测量槽1相垂直的方向推动隔板7,让合适的缺口8运动至与虾体匹配的位置,并将虾体的触角和颚足穿过缺口8后,让虾体的额剑顶在隔板7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