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243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目前备用电源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后备电源,其可靠性关系到电力、核电、铁路、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石油化工、冶金、金融等众多关键领域的安全与稳定。蓄电池失效或容量不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电池检测与监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技术中,对蓄电池的数据采集的电路构成复杂,性能不稳定,不利于现场操作,也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和调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的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蓄电池、采样电路、控制器;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第一三极管Q1、运算放大器U1、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输出端output、接地端、电源端;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和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输出端output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

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还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到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第八电阻R8和第二电容C2连接到所述接地端;

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到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到所述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四端连接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五端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到所述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到接地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到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到所述输出端output,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接地端。

具体地,所述电源端为正9伏电压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阻R1为220K欧姆、第二电阻R2为10K欧姆、第三电阻R3为10K欧姆、第四电阻R4为2K欧姆、第五电阻R5为220K欧姆、第六电阻R6为4.7K欧姆、第七电阻R7为570欧姆、第八电阻R8为20K欧姆、第九电阻R9为30K欧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C1为10uF、第二电容C2为2.2uF、第三电容C3为470uF、第四电容C4为2.2uF。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NPN管。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型号为TMS320F2837x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样电路将蓄电池的数据采集出来并告知控制器。所述采样电路器件少,参数稳定,性能好,便于后期维护和调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采样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蓄电池、采样电路、控制器;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第一三极管Q1、运算放大器U1、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输出端output、接地端、电源端;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和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输出端output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

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还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到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第八电阻R8和第二电容C2连接到所述接地端;

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到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到所述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四端连接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五端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到所述电源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到接地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到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到所述输出端output,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接地端。

具体地,所述电源端为正9伏电压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阻R1为220K欧姆、第二电阻R2为10K欧姆、第三电阻R3为10K欧姆、第四电阻R4为2K欧姆、第五电阻R5为220K欧姆、第六电阻R6为4.7K欧姆、第七电阻R7为570欧姆、第八电阻R8为20K欧姆、第九电阻R9为30K欧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C1为10uF、第二电容C2为2.2uF、第三电容C3为470uF、第四电容C4为2.2uF。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NPN管。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型号为TMS320F2837xD。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