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电压检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435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电流电压检测仪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电压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流电压检测仪器。



背景技术:

数字万用表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有多种类型和款式。但是现行的万用表,只能单一的测量电流或电压,不能同时显示负载设备的电流和电压,且万用表内部需用保险丝保护,一旦设备烧毁造成短路很容易造成万用表损坏。直流稳压源可以同时显示电压和电流,且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以及负载设备,但直流稳压源的成本昂贵,不太适合批量的测试。

现有的电流电压测量装置在测量负载设备电流电压的时候需要在电路中预留测试点,无法对电路的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提高使用效果和实用性能的电流电压检测仪器。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流电压检测仪器,包括ABS阻燃外壳、以及设于ABS阻燃外壳上的显示模块、电流电压输入口和负载输入端,所述ABS阻燃外壳内部设有桥式整流模块、电流取样模块、电压取样模块、缓冲放大模块、A/D转换模块、中央处理器、异步收发传输模块和存储模块,异步收发传输模块包括发送接口和可与PC主机连接的接收接口,发送接口与显示模块连接,桥式整流模块的电流输入端和电压输入端均位于电流电压输入口位置,且桥式整流模块的电流输出端与电流取样模块连接,桥式整流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电压取样模块连接,电流取样模块和电压取样模块均与缓冲放大模块连接,缓冲放大模块与A/D转换模块连接,负载输入端、A/D转换模块、异步收发传输模块和存储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异步收发传输模块的发送接口包括发送脚一、接收脚一、光耦一和电阻一,发送脚一和电阻一分别与光耦一的发光二极管连接,接收脚一与光耦一的光敏晶体管连接,接收脚一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发送脚一与显示模块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所述异步收发传输模块的接收接口包括发送脚二、接收脚二、光耦二和电阻二,接收脚二和电阻二均与光耦二的光敏晶体管连接,发送脚二与光耦二的发光二极管连接,接收脚二与PC主机连接,发送脚一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流取样模块包括电阻三,电阻三与缓冲放大模块连接。

进一步优选,电压取样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电阻四和电阻五,且电阻四与桥式整流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阻五与桥式整流模块的接地端连接,电阻四和电阻五均与缓冲放大模块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缓冲放大模块包括电阻六、电阻七、电阻八和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八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六和电阻七均与电阻三、电阻四和电阻五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流电压检测仪器,其结构串联在被测负载设备的供电线路中,能够实时检测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直观地显示被测负载设备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从而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被测负载设备的运行情况,解决了现有电流电压表在测试的时候需要在电路预留测试点且不能对电路进行实时监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的模块化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异步收发传输模块的发送接口和接收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电流电压检测仪器,包括ABS阻燃外壳11、以及设于ABS阻燃外壳11上的显示模块8、电流电压输入口10和负载输入端9,所述ABS阻燃外壳11内部设有桥式整流模块1、电流取样模块2、电压取样模块3、缓冲放大模块4、A/D转换模块12、中央处理器5、异步收发传输模块6和存储模块7,异步收发传输模块6包括发送接口和可与PC主机连接的接收接口,发送接口与显示模块8连接,桥式整流模块1的电流输入端和电压输入端均位于电流电压输入口10位置,且桥式整流模块1的电流输出端与电流取样模块2连接,桥式整流模块1的电压输出端与电压取样模块3连接,电流取样模块2和电压取样模块3均与缓冲放大模块4连接,缓冲放大模块4与A/D转换模块12连接,负载输入端9、A/D转换模块12、异步收发传输模块6和存储模块7均与中央处理器5连接。中央处理器型号采用MAX232,通过异步收发传输模块6的接收接口与PC主机连接后将需要工作检测的程序导入并存储于存储模块中,发送接口用于将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载入显示模块中进行实时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异步收发传输模块6的发送接口包括发送脚一62、接收脚一64、光耦一63和电阻一61,发送脚一62和电阻一61分别与光耦一63的发光二极管连接,接收脚一64与光耦一63的光敏晶体管连接,接收脚一64与中央处理器5连接,发送脚一62与显示模块8连接,结构更具紧凑性使得实时显示所测得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所述异步收发传输模块6的接收接口包括发送脚二68、接收脚二66、光耦二67和电阻二65,接收脚二66和电阻二65均与光耦二67的光敏晶体管连接,发送脚二68与光耦二67的发光二极管连接,接收脚二66与PC主机连接,发送脚一68与中央处理器5连接,便于将工作运行程序输入,且连接方便,传输快速完整。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流取样模块2包括电阻三21,电阻三21与缓冲放大模块4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3包括相互连接的电阻四31和电阻五32,且电阻四31与桥式整流模块1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阻五32与桥式整流模块1的接地端连接,电阻四31和电阻五31均与缓冲放大模块4连接;提高测试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的效率和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缓冲放大模块4包括电阻六41、电阻七42、电阻八44和三极管43,三极管43的基极通过电阻八44与A/D转换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4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4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六41和电阻七42均与电阻三21、电阻四31和电阻五32连接,使得测试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更为精准可靠。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