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核磁共振检测的可控定量进样出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2006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检测,尤其是涉及可实现定量控制液体样品进入和排出于核磁共振谱仪检测区域的一种适用于核磁共振检测的可控定量进样出样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化学位移理论发展起来的核磁共振检测波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分析化学、材料检测、资源勘探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核磁共振检测技术理论和技术上的完善,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成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科学研究中的必不可少的实验检测手段。如今的较大规模的科研、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配备了核磁共振谱仪。然而,尽管核磁共振谱仪功能强大,但是由于目前常规核磁共振谱仪的样品更换方式为更换核磁管,即先把待测的样品都提前配置在不同的核磁管中,再依次把不同的核磁管分别进入和排出核磁共振谱仪。该进样方式会造成核磁管与磁体相对位置的变动,每次进出样品后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操作。其次不同的样品需要提前配置在不同的核磁管中,常规装置只能实现样品的进入却无法排出,更无法在核磁共振谱仪上实现液体样品的定量进入和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在核磁共振谱仪上进行液体样品的定量进入和排出的一种适用于核磁共振检测的可控定量进样出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有液体反应池、流速可控进液液泵、第1管路转换接头、第1管、第3管、第2管、第2管路转换接头、流速可控排液液泵、废液处理池、核磁管固定装置和核磁管;

所述流速可控进液液泵的自带管路的进液口接入液体反应池,第1管的一端通过第1管路转换接头与流速可控进液液泵的自带管路相连接,第1管的另一端出口设于核磁管内部高于核磁管底部8cm高度的位置;第3管的一端出口直接连接废液处理池正上方的大气,使核磁管内气压和大气压一致,从而保证样品顺利进入核磁管,第3管的另一端出口设置于核磁管内部高于核磁管底部7cm高度的位置;第2管的一端出口通过第2管路转换接头连接流速可控吸液液泵的自带吸液管路,第2管的另一端出口设置于核磁管底部,用于把废液全部排出核磁管;核磁管固定装置将核磁管固定在核磁共振谱仪内部的检测区域;所述流速可控进液液泵的自带管路的出液口接流速可控进液液泵的进液口,核磁管的废液出口依次通过第2管、第2管路转换接头、流速可控排液液泵的吸液口、流速可控排液液泵的出液口、流速可控排液液泵的自带管路接入废液处理池。

所述流速可控进液液泵上可设有可控进液液泵运行开关和流速可控进液液泵流速控制旋钮,流速可控排液液泵上可设有流速可控排液液泵运行开关和流速可控排液液泵流速控制旋钮。

所述第1管、第2管、第3管均可采用PVC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核磁管一直是固定在核磁共振谱仪内部的检测区域内,核磁管不需要反复进行更换,节省时间和人力,且核磁管中只有第2管位于核磁共振谱仪的检测区域,对获取的谱峰数据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影响较小;通过控制液体流速和时间参数来间接定量控制进样出样;利用第3管可以实现防溢出和辅助定量控制进样功能;两路输液通路分别用以实现样品进入和排出核磁共振谱仪检测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液体反应池1、流速可控进液液泵4、第1管路转换接头6、第1管7、第3管8、第2管9、第2管路转换接头10、流速可控排液液泵12、废液处理池14、核磁管固定装置20和核磁管21;所述流速可控进液液泵4的自带管路2的进液口接入液体反应池1,第1管7的一端通过第1管路转换接头6与流速可控进液液泵4的自带管路17相连接,第1管7的另一端出口设于核磁管内部高于核磁管底部8cm高度的位置;第3管8的一端出口直接连接废液处理池14正上方的大气,使核磁管内气压和大气压一致,从而保证样品顺利进入核磁管,第3管8的另一端出口设置于核磁管内部高于核磁管底部7cm高度的位置;第2管9的一端出口通过第2管路转换接头10连接流速可控吸液液泵12的自带吸液管路18,第2管9的另一端出口设置于核磁管21底部,用于把废液全部排出核磁管21;核磁管固定装置20将核磁管21固定在核磁共振谱仪内部的检测区域;所述流速可控进液液泵4的自带管路2的出液口接流速可控进液液泵4的进液口16,核磁管21的废液出口依次通过第2管9、第2管路转换接头10、流速可控排液液泵12的吸液口18、流速可控排液液泵12的出液口19、流速可控排液液泵12的自带管路15接入废液处理池14。

所述流速可控进液液泵4上可设有可控进液液泵运行开关3和流速可控进液液泵流速控制旋钮5,流速可控排液液泵12上可设有流速可控排液液泵运行开关11和流速可控排液液泵流速控制旋钮13。

所述第1管7、第2管9、第3管8均可采用PVC管。

本实用新型设有核磁管固定装置、样品进入通路和样品排出通路。其中核磁管固定装置由无磁性的塑料制成的圆柱形螺旋结构,适用于5mm核磁管的固定,塑料顶端设有三个小孔通路,分别连接3根外径1.2mm内径0.8mm的PVC毛细塑料管,第1管用来连接样品进入通路,第2管用来连接样品排出通路,第3管用来连通大气,其一端出口设置于高于核磁管底部7cm处,另一端出口设置于废液池上方。样品进入通路设有液体样品池、流速可控的液泵、PVC管和管路转换接头,液泵的吸液口连接液体样品池,出液口连接通向核磁管的PVC管路,管路转换接头用来无缝衔接液泵自带的输液管路和第1管路,此PVC管路通向核磁管内部,其出液口末端设置于高于核磁管底部8cm处;样品排出通路设有流速可控的液泵、PVC管、管路转换接头和废液池,此部分的液泵吸液口通过管路转换接头连接第2管,其吸液口末端设置于核磁管底部。

本实用新型在核磁共振谱仪上进行液体样品的定量进入和排出的实验线路如下:

第1步是先把一种适用于核磁共振检测的可控定量进样出样装置装载在核磁共振谱仪上,再把液体样品定量输入到核磁共振谱仪内部的核磁管中。即先把核磁共振谱仪的气流通道的气流关闭,再利用核磁管固定装置20以及1.5m长度的部分第1管7、第3管8和第2管9将核磁管21固定在核磁共振谱仪内部的检测区域。流速可控进液液泵流速控制旋钮5调制至预期速率后,接通流速可控进液液泵运行开关3,此时液泵的进液口16就会通过液泵自带塑料管路2从液体反应池1中吸取反应液,反应液依次流经可控进液液泵4、第1管路转换接头6进入第1管7,通过第1管7的管路出口以一定速率流进核磁管15,由于管路体积和液体流速都是已知的,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时间参数实现对反应液体样品的定量控制。按时间参数达到预期体积后,断开可控进液液泵运行开关3,停止进样,就可实现对反应液体样品的定量进入控制。第3管8可以把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过量液体直接引导进废液池14,确保核磁管中液面保持在第3管8的管口位置以下,实现防溢出和辅助定量控制进样功能。

第2步是在核磁共振谱仪自带的控制软件上进行调谐、匀场和采样等基本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分析等。

第3步是把数据采集完毕的废液从谱仪内部的核磁管通过样品排出通路定量排出到谱仪外部的废液池。先调节流速可控排液液泵流速控制旋钮13,调制至预期速率后,接通流速可控排液液泵运行开关11,此时液泵的吸液口18就会通过第2管9吸取核磁管21中的废液,废液依次通过第2管路转换接头10、流速可控排液液泵的出液口19和液泵自带管路15最终排入废液池14。等达到预期排完的时间参数且液泵自带管路15无废液流出时,断开流速可控排液液泵运行开关11,至此完成废液定量排出核磁共振谱仪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核磁管固定装置将核磁管一直固定在谱仪内部检测区域。通过样品进入通路实现液体样品的定量进入,进样完成后,通过谱仪配套的控制软件实现数据采集等实验过程,再通过样品排出通路把已检测完的废液定量排出,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需调控进样出样的流速和时间参数,就可以实现适用于核磁共振检测的可控定量进样出样功能,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