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542阅读:1437来源:国知局
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测接触电阻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线路参数与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电缆敷设方式以及电缆敷设的土壤环境等现场实际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电缆的出厂参数仅能作为线路参数测试的参考值,而不能作为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的计算依据。因此需要对实际工程中敷设的电缆进行相关电气参数的测量,其中电缆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例如直流电阻影响着多回电缆并联的不平衡度,若选用直流电阻差异较大的电缆进行并联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载流量不平衡现象,因此准确的测量电缆的直流电阻有很重要的意义。

电缆本身阻抗非常小,其阻抗是由电阻和感抗共同组成的,在实际工程中测量电缆直流电阻时,由于电缆线路较长,一般在电缆一端使用铜排或者铜编织线短接三相,在另一端测量其中两根电缆的直流电阻,所得的结果除以两根电缆的总长即为电缆单位长度直流电阻,但是在短接时会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该接触电阻的数量级为欧姆级别,而电缆的直流电阻为毫欧级别,因此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致使不能准确的得到电缆线路的直流电阻值。综上所述,在测量电缆直流电阻时应减去短接时的接触电阻,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直流电阻。

一般电缆直流电阻都采用双臂直流电桥进行测量,双臂电桥法用来测1Ω以下的电阻;电流法则可以根据预测量电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电流,测量范围比较宽,双臂电桥法测量多采用四端子测量夹具,可消除因测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测量造成的影响。在测量时首先对电缆样品进行制备以及恒温处理,测量前试样在恒温恒湿实验室内静置存放24小时,使其达到与环境温度平衡,在试样静置恒温存放和测量过程中,全部在恒温实验室中进行,避免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导体温升和导体温度变化对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精度的影响。之后选择合理的夹具使用双臂直流电桥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目前,普遍测量电缆直流电阻的方法只适用于对电缆样品的测量,不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电缆测量,这两种情况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电缆的长度,样品较短可通过双臂直流电桥直接接线测量,但实际工程中的电缆都较长,无法从电缆两端进行接线测量,因此需要短接一端在另一端进行测量,在短接时总会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影响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以排除实际测量中接触电阻对电缆直流电阻的影响,在实际测量中准确得到电缆的直流电阻。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三个用于与待测量电缆引出端连接的第一铜鼻子,主体的另一侧设有三个与所述第一铜鼻子一一对应的测量夹具测量用第二铜鼻子,所述铜鼻子的内侧壁与主体的侧壁紧贴。

在测量电缆直流电阻时,由于直流电阻本身大小为毫欧量级,若不有效的控制接触电阻,会导致测量得到的直流电阻偏差非常大,因此为了排除实际测量中接触电阻对电缆直流电阻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若在实际工程中电缆每相之间间距过大,不宜使用铜排进行短接,可使用同等截面的铜编织带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铜鼻子与对应的第二铜鼻子采用一贯穿主体的螺钉和一压在铜鼻子外侧壁上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铜鼻子与对应的第二铜鼻子采用一贯穿主体的螺杆和压在铜鼻子外侧壁上的两个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螺母分别位于螺杆的两端。采用上述两种结构,均可以将铜鼻子的内侧壁与主体的侧壁紧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厚度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宽度为铜鼻子直径的1.4-1.6倍。

进一步地,相邻两铜鼻子的间距均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铜鼻子的规格及型号与第二铜鼻子相同,在测量电缆直流电阻时计算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排除了实际测量中接触电阻对电缆直流电阻的影响,可以准确得到电缆的直流电阻。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测量时的电路图。

图中,1-主体,2、3、4-第一铜鼻子,5、6、7-第二铜鼻子,8-螺钉,9-螺母,10-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主体1的一侧设有三个用于与待测量电缆引出端连接的第一铜鼻子2、3、4,主体1的另一侧设有三个与所述第一铜鼻子一一对应的测量夹具测量用第二铜鼻子5、6、7,所述铜鼻子的内侧壁与主体的侧壁紧贴。

所述的第一铜鼻子与对应的第二铜鼻子采用贯穿主体的螺钉8和压在铜鼻子外侧壁上的螺母9固定连接。主体的厚度为2-3mm。主体的宽度为铜鼻子直径的1.4-1.6倍。相邻两铜鼻子的间距均相等。第一铜鼻子的规格及型号与第二铜鼻子相同。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的可测接触电阻的短接铜排或铜编织带,主体1的一侧设有三个用于与待测量电缆引出端连接的第一铜鼻子2、3、4,主体的另一侧设有三个与所述第一铜鼻子一一对应的测量夹具测量用第二铜鼻子5、6、7,所述铜鼻子的内侧壁与主体的侧壁紧贴。

所述的第一铜鼻子与第二铜鼻子采用贯穿主体的螺杆10和压在铜鼻子外侧壁上的两个螺母9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螺母9分别位于螺杆10的两端。主体的厚度为2-3mm。主体的宽度为铜鼻子直径的1.4-1.6倍。相邻两铜鼻子的间距均相等。第一铜鼻子的规格及型号与第二铜鼻子相同。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电缆直流电阻测量时,具体步骤如下:

1.电缆末端1’、2’、3’开路,在电缆首端使用双臂直流电桥进行测量,如图5所示,分别测量1,2端、1,3端、2,3端的电阻:Ra+R1+R2+Rb、Ra+R1+R3+Rc、Rb+R2+R3+Rc。

2.电缆首端开路,在末端分别测量1’,2’端、1’,3’端、2’,3’端的电阻:R1’+R2’、R1’+R3’、R2’+R3’。

3.在安装时,对六个铜鼻子做了相同的处理,以及使用相同的力矩上紧螺母,因此理论上电缆每相处的接触电阻近似相同即:R1=R1’,R2=R2’,R3=R3’。

4.通过所测电阻数值,即可解得电缆每相的直流电阻,即Ra,Rb,Rc的数值。

补充说明:R1,R2,R3为从电缆首端测直流电阻时,第一铜鼻子与铜排接触面的接触电阻,R1’,R2’,R3’为铜排接触面与第二铜鼻子的接触电阻。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