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多功能卡式计数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12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多功能卡式计数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检测计数的用品,具体是一种一次性多功能卡式计数池。



背景技术:

医院中对病人所做的三大常规的检测中,大便常规的检测(物理镜检)既是其中必查的项目之一。除了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大便常规检测外,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还要对病人大便标本进行一些必要的化学检测(比如大便隐血的检测),用以对病人做出准确的诊断。

目前,对大便的物理化学检测从标本采集到检测终末后标本处理的步骤为:病人用棉签或其他物件将大便标本蘸取到盒内、塑料袋内或者纸袋内随化验单送达化验室,检验人员根据化验单检验项目的要求对大便标本进行涂片做物理镜检,还要做一定的大便标本稀释液进行化学检测,在对标本进行镜检计数时,无法进行比较精确的计算,即使现在使用自动的仪器进行检测,但在计数时,使用的是流动计数池,流动计数池深度太浅,容易堵塞,所以只能对标本进行过度稀释和过滤,这样就会降低检出率,出现不必要的漏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多功能卡式计数池,解决了流动计数池所带来的标本过度稀释和堵塞的问题,标本轻度稀释,无需过滤,无堵塞,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污染,使用后便于消毒处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多功能卡式计数池,包括卡体和卡盖,在卡体的一侧为计数池结构,计数池的两侧设有放置盖玻片的台阶,计数池的一端为计数池加样孔,卡体的另一侧是放置化学检测试纸条的试纸条卡槽,试纸条卡槽一端有化学检测加样孔,在卡盖的一侧,与卡体相对应的位置有卡盖计数池加样孔,对应盖玻片的位置,有盖玻片开口是为了露出盖玻片,便于显微镜检测,在卡盖的另一侧,与卡体相对应的位置,一端有对应的卡盖化学检测加样孔。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一次多功能卡式计数池,对于大便标本的检测使用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在特定的仪器内使用,不需过度的稀释标本,所以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检出率,由于是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堵塞可能,用后即弃,不存在交叉污染可能,同时可以进行试纸条的使用,方便快捷。与原始的手工检测和流动计数池检测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组合后侧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后俯视结构图

图4是卡体侧视结构图

图5是卡体俯视结构图

图6是盖玻片示意图

图7是卡盖侧视结构图

图8是卡盖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卡体 2、固定柱形孔

3、计数池 4、防外溢凹槽

5、计数池加样孔 6、试纸条卡槽

7、化学检测加样孔 8、台阶

9、盖玻片 10、化学检测观察口

11、卡盖化学检测加样孔 12、卡盖计数池加样孔

13、盖玻片开口 14、放气孔

15、固定柱形塞 16、卡盖

17、防外溢凸槽 18、缺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次性多功能卡式计数池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可用于对医用标本,尤其是大便标本的检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一卡体1,卡体1为透明塑料材质,在卡体的一侧为计数池3结构,计数池深度固定,计数池3的两侧设有台阶8,此台阶8是为了放置盖玻片9设计,计数池3的一端为计数池加样孔5,卡体1的另一侧是放置化学检测试纸条的试纸条卡槽6,试纸条卡槽6一端有化学检测加样孔7,在卡体的四角设有六个固定柱形孔2,是为了固定卡盖16设计的,在卡体1的一角有一缺角18,是为了放入特定检测仪器固定位置设计的,卡体为透明注塑物。

根据图2所示,卡盖16也是透明塑料材质,在卡盖的一侧,与卡体1相对应的位置有卡盖计数池加样孔12,对应盖玻片9的位置,有盖玻片开口13是为了露出盖玻片9,便于显微镜检测,后端设置放气孔14,在卡盖16的另一侧,与卡体1相对应的位置,一端有对应的卡盖化学检测加样孔11,另一端有化学检测观察口10,便于观察试纸条化学检测结果,在卡盖16的四角,与卡体1相对应的位置,有六个固定柱形塞15是为了插入卡体1固定柱形孔2内,固定两者作用的,卡盖16与卡体1相对应的一角有缺角18,作用相同。

根据图3所示,盖玻片9为透明玻璃材质,大小与计数池3相匹配。

将盖玻片和化学检测试纸条放置于指定位置,将卡盖16与卡体1相对应的固定柱形塞15插入卡体固定柱形孔2内,即安装完毕,由特定的仪器使用。

在计数池与计数池加样孔四周的卡体上设有防外溢凹槽4,与卡盖相对应位置设置的防外溢凸槽17相配合,互相嵌入,防止液体外溢。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盖玻片和化学检测试纸条放入卡体内的对应位置,再将卡盖按对应位置四角的柱形塞插入卡体的柱形槽内,压紧固定即可,有特定的仪器使用。卡体和卡盖均使用透明材料制造,盖玻片为玻璃材质。

上述设计实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等同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