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58828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行业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质量是医院相关性感染(hais)预防与控制的基础。医疗机构环境表面主要污染物包括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提供了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有目测法、化学法(荧光标记法、荧光粉迹法、atp法)和微生物法。目测法主观性强,不能客观评价环境的清洁程度,无法检测无色污染物;atp法价格昂贵,重复性、准确度差;荧光标记法只反映目标部位是否有被清洁,其清洁程度无法准确判断,每次使用需消耗荧光标记物;微生物法实验周期长,涉及环节较多。

cn106644980a公开了《一种检测污水中油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蒸馏水为空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第一水样在不同波长时的光线照射下的吸光度,并找出其中最高的波长,以该波长作为吸收波;然后再取待测样品,对样品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每份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第二水样的油含量……,通过方程式计算,得到水样的油含量数值。

上述方法的缺点是,仅仅只能针对单一的油类进行检测,不能同时对成分复杂的样品检测,而在医疗机构中污染物的来源广泛,包括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等,其成分复杂,若采用上述的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的检测中,仅能检测一类污染物比如单一的体液或者是血液,无法覆盖大部分污染物,测得结果参考价值不大。

cn105825902a披露了《一种ap1000核电设备部件的表面清洁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样品收集、样品处理和样品检测步骤,其中,

1)样品收集,包括以下步骤:

1.1)将裁剪成一定尺寸的纱布放入到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水使得纱布浸泡在水中,然后取出纱布,挤干纱布上的水分,

1.2)将挤干的纱布放入重新盛放有水的容器中,然后依次将水加热至沸腾,取出纱布,挤干纱布上的水分,

1.3)选定ap1000核电设备部件表面上的一定面积,将步骤1.2中挤干水分的纱布对该选定的面积进行擦拭;

2)样品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2.1)将步骤1.3中擦拭后的纱布和未经擦拭的纱布分别放入到容器中,在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水,然后将容器中的水都加热至沸腾,

2.2)冷却容器中的水,然后选用滤纸分别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水分别移入相同体积的容量瓶中,进行定容,得到待测样品和对比样品;

3)样品检测:

取用定容后的待测样品和对比样品均采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以上方法的缺点是:1.方法中有步骤需要加热水至沸腾,能耗较大且增加操作步骤。2.此方法检测某些金属离子的含量,不能检测有机物含量。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方法的缺陷进行改进,发明一种能针对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而且该方法须具有能耗低操作步骤简单节省时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两块面积相同、相互临近且污染状态相似的靶标区域,分别编号区域1、区域2;

(2)采用棉签擦拭取样法对区域1取样并将棉签置于溶液中溶解;

(3)将区域2清洁后,采用棉签取样法对区域2取样并将棉签置于溶液中溶解;

(4)对步骤(2)、(3)中的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得两个溶液吸光度值图谱;

(5)根据图谱的吸光值判断清洁效果,若区域2的图谱吸光度值小于区域1的图谱吸光度值,则该清洁方式有效;

若区域2的图谱吸光度值等于区域1的图谱吸光度值,则该清洁方式无效。

区域1、区域2的面积均为20-100cm2

步骤(3)中的清洁是采用布擦拭、地巾擦拭、消毒湿巾擦拭、或利用其它工具可以使靶标区域清洁的方式。

棉签擦拭取样法的具体步骤是:

s1:将取样棉签头的一表面按在靶标区域上,自靶标区域的一端开始平稳而缓慢的向相对端平行移动擦拭,到达相对端时翻转棉签,使棉签在靶标区域上大致以连续“u”形擦拭,直至棉签头擦拭完靶标区域的所有表面时止;

s2:再将取样棉签头的另一表面按在靶标区域上,自靶标区域的一端开始平稳而缓慢的向相对端平行移动擦拭,其整体的擦拭方向与s1中的擦拭方向相垂直;

上述的整个擦拭过程中保证棉签覆盖靶标区域的整个表面。

棉签擦拭取样法的具体步骤是:

a将取样棉签头的一表面按在靶标区域上,自靶标区域最上方的左端开始平稳而缓慢的向右端平行移动擦拭,到达最右端时翻转棉签;

b再自右端开始平稳而缓慢的向左端平行移动擦拭,到达最左端时翻转棉签;

c如此重复a-b的步骤,直至棉签头擦拭完靶标区域的最下方的位置时止;

d将棉签的另一表面按在靶标区域的左下端,开始平稳而缓慢的向上端平行移动擦拭,到达最上端时翻转棉签;再自上端始平稳而缓慢的向下端平行移动擦拭,到达最下端时翻转棉签;如此重复,直至棉签头擦拭完靶标区域的最右端的位置时止;

在擦拭过程中保证棉签覆盖靶标区域的整个表面。

步骤(2)或(3)的溶解,是将擦拭完整个靶标区域表面的棉签置于试管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或溶剂,密封试管口,将试管超声波清洗或漩涡震荡处理10~30秒。

步骤(4)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采用全波长扫描的模式,对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波长范围在190~1100nm之间,记录图谱。

区域1、区域2的面积均为20-100cm2时,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的体积为5-10ml。

有机溶剂优选为甲醇、乙醇中的任一种。

预判取样区域主要为水溶性污染物时选择去离子水溶解,若为脂溶性污染物选择有机溶剂溶解。

本发明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利用物质大都具有紫外吸收的特性,可以检测大部分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污染物,根据紫外吸收与污染物浓度的正相关性,可判断环境表面的清洁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通过选定两块相临近且污染状态相似的区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体为采用全波长扫描的模式检测清洁前后的吸光度值,通过比较吸光度值的变化,从而去判断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效果,采用该方法,耗时短,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棉签取样法时棉签移动的方向;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区域1的紫外图谱;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区域2的紫外图谱;

图4为实施例2中的区域1的紫外图谱;

图5为实施例2中的区域2的紫外图谱;

图6为实施例3中的区域1的紫外图谱;

图7为实施例3中的区域2的紫外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选择桌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的清洁效果检测,具体如下:

(1)在待清洁桌面上相临近且环境相近似处选定两个10cm×10cm的区域并编号1、2。

(2)将取样棉签头按在1号区域表面上,按照图1的左图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翻转棉签,再向最左端擦拭,大体上呈“u”字形的路线移动行进,直至擦拭完区域1整个的表面,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3)按照图1的右图取棉签的另一面擦拭,与前次步骤(2)中擦拭移动移动的方向相垂直,同样也保证擦拭过程覆盖整个区域1的表面;

(4)擦拭完后,将棉签置于试管,经判断,污染物为水溶性物质,加入去离子水5ml,并用胶塞将试管盖紧,将试管置漩涡震荡仪上处理20秒,使污染物溶解到溶液中,得1号溶液;

(5)对区域2清洁处理,主要是用干燥或沾湿的抹布、清洁湿巾、干巾、卫生纸等工具进行擦拭清洁;

(6)采用和(2)-(3)中同样的方法对清洁后的区域2擦拭取样,并且采用(4)中的方法使污染物溶解,得2号溶液;

(7)对(4)和(6)中的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具体是采用全波长扫描的模式,设置波长范围190~800nm,先用空白溶液扫描基线,再对两种溶液进行扫描。

对比1号和2号溶液吸光度值图谱(见附图2,3),判断清洁效果。

从附图2、3的图谱中可以看出,2号溶液比1号溶液吸光度值小,说明经过清洁后的2号区域洁净度增加,因此清洁方式有效。

根据物质的紫外吸收性质不同,其检测浓度可低至0.01-1mg/ml甚至更低,因此其灵敏度较高,除去仪器预热时间,根据方法设置参数的不同,样品分析只需3-5分钟即可完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仍然考察桌面清洁效果检测,将选择的靶标区域面积缩小,验证本发明的方法;

在待清洁桌面上选定两个5cm×5cm的区域并编号1、2。

将取样棉签头按在1号区域表面上,按照图1的左图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药签,按照图1的右图让药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擦拭完后,将药签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能溶解被检物质的去离子水或其他溶剂,并用胶塞将试管盖紧。将试管置漩涡震荡仪上处理30秒,使污染物溶解到溶液中。

用湿巾擦拭清洁2号区域,将湿巾平铺在区域上,左右擦拭数次,用取样棉签头按照步骤(2)的方法对该区域取样并配制溶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用全波长扫描的模式,设置波长范围190~500nm,先用空白溶液扫描基线,再对两种溶液进行扫描。空白溶液:将干净的取样棉签头置于试管,加入相同的去离子水,并用胶塞将试管盖紧。将试管置漩涡震荡仪上处理20秒,既得。

对比1号和2号溶液吸光度值图谱(见附图4,5),判断清洁效果。

2号溶液比1号溶液吸光度值小,说明经过清洁后的2号区域洁净度增加,因此清洁方式有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考察墙面清洁效果检测,验证本发明的方法;

在待清洁墙面上选定两个5cm×5cm的区域并编号1、2。

将取样棉签头按在1号区域表面上,按照图1的左图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药签,按照图1的右图让药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擦拭完后,将药签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能溶解被检物质的去离子水或其他溶剂,并用胶塞将试管盖紧。将试管置漩涡震荡仪上处理30秒,使污染物溶解到溶液中。

用干巾擦拭2号区域,将干巾平铺在区域上,左右擦拭数次,用取样棉签头按照步骤(2)的方法对该区域取样并配制溶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用全波长扫描的模式,设置波长范围190~800nm,先用空白溶液扫描基线,再对两种溶液进行扫描。空白溶液:将干净的取样棉签头置于试管,加入相同的去离子水,并用胶塞将试管盖紧。将试管置漩涡震荡仪上处理20秒,既得。

对比1号和2号溶液吸光度值图谱(见附图6,7),判断清洁效果。

2号溶液比1号溶液吸光度值小,说明经过清洁后的2号区域洁净度增加,因此清洁方式有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