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用体重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062阅读:1270来源:国知局
卧床病人用体重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重计,特别是一种卧床病人用体重计。



背景技术:

体重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产品,通过体重秤可及时测量并了解自身体重状况,其使用方便,测量快速简单,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有的体重秤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智能体重秤【申请号:201520281384.9;授权公告号:CN 204535844 U】包括:承重板、压力传感器、主控板、液晶显示模块板、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板,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为紧密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重板下方,并收集施加在承重板上的重力信号;所述主控板设置于所述承重板的下表面,所述主控板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具有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单片机主控模块相连接的相应端口;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板设置于所述承重板的一侧,并具有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相连接的相应端口;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板集成安装于所述承重板上,并具有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相连接的相应端口。

现有的体重秤多是需要使用者亲自站在这上面才能实现称重的。但有些患者由于疾病或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下地需要长期卧床,导致现有的体重秤均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卧床病人用体重计,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卧床病人称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卧床病人用体重计,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床板和设于床板四周的四根床腿,每条床腿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床板上侧设有液晶显示模块板,床板内设有将压力传感器的模拟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显示在液晶显示模块板上的运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腿包括底座和竖直设于底座和床板之间的支撑管,支撑管呈直管状且其下端与底座固定,支撑管和床板之间设有横截面呈T形的支架,支架包括呈圆板状的头部和呈直杆状的杆部,所述的头部与床板的下侧相抵,杆部插在支撑管内且两者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杆部在卸下螺丝后能沿支撑管的轴向平移;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侧壁上贯穿开设有滑槽,滑槽呈长条状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支撑管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滑槽内设有与其匹配的滑块,滑块的内端与杆部固定,且滑块的外端位于支撑管外;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呈环状且套在头部外,压力传感器上具有呈管状的连接部,连接部套在支撑管外且两者通过螺纹结构相连。

称重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床板完全由支架进行支撑,压力传感器不与床板接触;称重时,先旋出螺丝,接着手动驱动滑块下移以带动支架脱离床板,然后上旋压力传感器直至其与床板接触,四个支撑脚依次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四个压力传感器均与床板接触,此时,床板完全靠压力传感器支撑,即压力传感器产生的模拟电信号是由床板和病人共同施加的,因此获得的数值减去床板的重量便是病人的重量。

本体重计在使用时是完全不需要移动床板的位置的,即只需躺在床上便可进行称重,这样便很适用于卧床病人使用。

同时,在不称重时,压力传感器是不与床板接触的,这样便可避免压力传感器一直受压,来延长压力传感器的寿命。

在上述的卧床病人用体重计中,所述的杆部呈圆杆状,支撑管呈圆管状,且杆部的侧壁与支撑管的内壁相贴靠;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底壁上贯穿有呈直孔状的排尘口,排尘口与支撑管的内腔正对,且排尘口的口径大于支撑管的内径。

采用上述的结构,在支架下移过程中,可以将堆积在支撑管内的灰尘通过排尘口排出(灰尘主要通过滑槽进入到支撑管内),以确保支架始终能够顺畅滑动,来提高本体重计的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卧床病人用体重计中,所述的凹槽呈条状且其两端均开口,凹槽内设有呈条状的放料槽,放料槽和凹槽两者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床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且上述的排尘口与放料槽的内腔正对,上述的放料槽的顶壁与凹槽的底壁相贴靠。

即通过排尘口排出的灰尘会进入到放料槽内,接着推出放料槽并倒出灰尘即可,具有清洁方便的优点。

在上述的卧床病人用体重计中,所述的滑槽的两端均封闭,且滑块的上侧和下侧能分别与滑槽的两端面相抵。

采用上述的结构,对支架的移动起限位的作用,确保支架一次性移动到位,来提高体重计的使用方便性。

在上述的卧床病人用体重计中,所述的支撑管的侧壁上贯穿有螺纹孔一,位于同一根支撑管上的螺纹孔一有多个并沿周向均布,所述的杆部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二的数量与螺纹孔一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位置正对的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内螺接有同一根上述的螺丝。

采用上述的结构,只需使螺丝脱离螺纹孔二便可实现杆部和支撑管的分离,而此时螺丝还是停留在螺纹孔一内的,相对于将螺丝完全旋出这一种方案,本结构既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又可防止螺丝完全旋出后丢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卧床病人用体重计具有以下优点:

1、本体重计在使用时是完全不需要移动床板的位置的,即只需躺在床上便可进行称重,这样便很适用于卧床病人使用。

2、在不称重时,压力传感器是不与床板接触的,这样便可避免压力传感器一直受压,来延长压力传感器的寿命。

3、杆部的侧壁与支撑管的内壁相贴靠,在支架下移过程中,可以将堆积在支撑管内的灰尘通过排尘口排出,以确保支架始终能够顺畅滑动,来提高本体重计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卧床病人用体重计的下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正常使用时体重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称重时体重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支撑管;2a、滑槽;3、支架;3a、头部;3b、杆部;4、滑块;5、压力传感器;5a、连接部;6、底座;6a、排尘口;7、液晶显示模块板;8、螺丝;9、放料槽;10、数据采集模块;11、单片机主控模块;12、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卧床病人用体重计由床板1、床腿、支撑管2、支架3、滑块4、压力传感器5、运算单元、底座6、液晶显示模块板7等组成。

其中,床板1呈长方体形并沿水平方向设置。床板1的上侧面上设有与液晶显示模块板7匹配的卡槽,且液晶显示模块板7嵌于卡槽内。床腿设于床板1下侧,床腿有四条且分别设于床板1的四个角落,以将床板1支撑起来。

如图2所示,每个床腿由底座6、支撑管2、支架3、滑块4等组成。其中,支撑管2呈直管状并竖直设于底板和床板1之间。支撑管2的下端与底座6固定,且优选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定。支架3设于支撑管2和床板1之间,支架3的横截面呈T形,该支架3包括呈圆板状的头部3a和呈直杆状的杆部3b,且头部3a和杆部3b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头部3a的上端面和床板1的下侧面均为平面且两者相贴靠;杆部3b插在支撑管2内且两者通过螺丝8可拆卸固定。在卸下螺丝8后,杆部3b能够沿支撑管2的轴向滑动。具体来说,支撑管2的侧壁上贯穿有螺纹孔一,位于同一根支撑管2上的螺纹孔一有多个并沿周向均布,杆部3b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二的数量与螺纹孔一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位置正对的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内螺接有同一根上述的螺丝8,从而将支撑管2和杆部3b稳定地连接起来。进一步说明,杆部3b呈圆杆状,支撑管2呈圆管状,且杆部3b的侧壁与支撑管2的内壁相贴靠,以加强支架3和支撑管2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支撑管2的下端侧壁上贯穿开设有滑槽2a,滑槽2a呈长条状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支撑管2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滑槽2a内设有与其匹配的滑块4,滑块4的内端与杆部3b固定,且滑块4的外端位于支撑管2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滑块4和杆部3b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定。进一步说明,滑槽2a的两端均封闭,且滑块4的上侧和下侧能分别与滑槽2a的两端面相抵,以对支架3的滑动起限位作用。

进一步优化,底座6的底部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底壁上贯穿有呈直孔状的排尘口6a,排尘口6a与支撑管2的内腔正对,且排尘口6a的口径大于支撑管2的内径。凹槽呈条状且其两端均开口,凹槽内设有呈条状的放料槽9,放料槽9和凹槽两者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床板1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且排尘口6a与放料槽9的内腔正对,放料槽9的顶壁与凹槽的底壁相贴靠。

每条床腿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5。具体来说,压力传感器5呈环状且套在头部3a外。压力传感器5的感应区位于其顶部并与床板1正对。如图2和图3所示,压力传感器5上具有呈管状的连接部5a,连接部5a套在支撑管2外且两者通过螺纹结构相连,以通过旋转的方式来改变压力传感器5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床板1内设有将压力传感器5的模拟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显示在液晶显示模块板7上的运算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运算单元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0,该数据采集模块10包括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以及A/D模数转换电路,且该数据采集模板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进一步优化,运算单元还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11和无线通信模块12。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2为声波通信模块,声波通信模块包括指令接收电路和数据发送电路。运算单元的各单元的连接以及功能如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缆与数据采集模块10的输入端相连,数据采集模块10的输出端通过电缆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1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主控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电缆分别与液晶显示模块板7和无线通信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块板7为LCD1602液晶显示器。

称重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床板1完全由支架3进行支撑,压力传感器5不与床板1接触;称重时,先旋出螺丝8,接着手动驱动滑块4下移以带动支架3脱离床板1,然后上旋压力传感器5直至其与床板1接触,四个支撑脚依次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四个压力传感器5均与床板1接触,此时,床板1完全靠压力传感器5支撑,使压力传感器5产生模拟电信号,数据采集模块10收到压力传感器5传输的模拟信号后,对其进行滤波、以及信号放大处理,以便滤除随机信号的干扰和噪声波动,使传感器信号更加平滑稳定,同时信号放大后,便于后续的模数转换器使用。然后,A/D模数转换电路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单片机主控模块11进行运算处理,其中,单片机主控模块11的计算公式为病人体重=测定的体重-床板1重量;最后,液晶显示模块板7将单片机主控模块11的运算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或者是在无线通信模块12的作用下显示在远程客户端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