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系数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51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系数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地质勘察和检测技术领域中的注水水利行业、建筑材料的透水试验系统,尤其是一种透水砖的透水系数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透水砖在现在建筑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透水能力是透水砖主要区别于其他砖类的功能,反映这一能力的正是透水系数这一参数,根据透水系数的高低可以将透水砖分类分级,以便应用各种不同的环境,透水系数的检测方法依据于GB/T25993-2010中的附录C。其中实验装置只是给了一个基本图示,而市面上现有的透水系数装置有着不耐用,成本高,制作技术偏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现有透水砖的透水系数检测领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透水系数实验系统,和现有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成本更低、不易损坏、维护成本更低。

一种透水系数实验系统,包括单独的溢流水槽、三角支架、透水圆筒;所述溢流水槽为立方体;所述溢流水槽上设置有溢流口;所述三角支架包括上部的圆环和下部均匀分布的支架,所述支架为3根;所述透水圆筒上部为圆捅,下部为圆桶圆环,所述圆桶圆环尺寸与三角支架的圆环相当;所述三角支架、透水圆筒通过螺丝连接,三角支架、透水圆筒均放置在溢流水槽内。

优选地,所述溢流水槽的外部设置有溢流口。

优选地,所述溢流口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圆管。

优选地,所述圆管与溢流水槽的连接部的最上端与溢流水槽的顶端的距离为110-130mm。

优选地,所述圆管与溢流水槽的连接部的最上端与溢流水槽的顶端的距离为120mm。

优选地,所述溢流水槽为长方体,其外部长度为310-330mm,外部宽度为310-330mm;壁厚为10mm。

优选地,所述透水圆筒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圆管,其内沿直径为28mm,外沿直径为35mm;所述透水圆筒的高度为320-330mm,外沿直径为85mm,壁厚为1-3mm。

优选地,所述三角支架的圆环的内沿直径为85mm,外沿直径为135mm,厚度为10mm;所述支架为圆柱体;所述圆环上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的直径为3mm;所述溢流管和透水圆筒连接部的最上端距离透水圆筒的顶端的长度为50-60mm。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高度为50mm,外沿直径为20mm。

优选地,所述三角支架的圆环的厚度为10mm。

在GB/T25993-2010中的附录C中规定,溢流水槽是具有排水口并保持一定水位的水槽,而市面所售装置都选用了圆柱体,其缺点是运输成本高,制作工艺较高,而本公司选用长方体,在拼接之前材料形状为板状,方便运输,制作简单。市面所售装置的溢流口设置在透水圆通上,悬空放置,在实际操作和放置中我们发现,这种放置方式极容易造成溢流口折断,而其支架、透水圆通、溢流口采用一体化设计,所以损坏后只能一起换掉,使维修成本大大上升,而本公司将溢流口架在溢流水槽上,使其受力更加均匀,也减少了磕碰的体积。而支架与透水圆通的分别设计也使得产品损坏后更容易更换与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透水圆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槽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水系数实验系统,包括单独的溢流水槽2、三角支架、透水圆筒4;所述溢流水槽2为立方体;所述溢流水槽2上设置有溢流1口;所述三角支架包括上部的圆环7和下部均匀分布的支架3,所述支架3为3根;所述透水圆筒4上部为圆捅,下部为圆桶圆环6,所述圆桶圆环6尺寸与三角支架的圆环7相当;所述三角支架、透水圆筒4通过螺丝连接,三角支架、透水圆筒4均放置在溢流水槽2内。所述溢流水槽2的外部设置有溢流口1。所述溢流口1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圆管。所述圆管与溢流水槽2的连接部的最上端与溢流水槽2的顶端的距离为120mm。所述溢流水槽2为长方体,其外部长度为310-330mm,外部宽度为320mm;壁厚为10mm。所述透水圆筒4设置有溢流管5;所述溢流管5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圆管,其内沿直径为28mm,外沿直径为35mm;所述透水圆筒4的高度为325mm,外沿直径为85mm,壁厚为2mm。所述三角支架的圆环7的内沿直径为85mm,外沿直径为135mm,厚度为10mm;所述支架3为圆柱体;所述圆环上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的直径为3mm;所述溢流管5和透水圆筒4连接部的最上端距离透水圆筒4的顶端的长度为55mm。所述支架3的高度为50mm,外沿直径为20mm。所述三角支架的圆环7的厚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使用如下:

1、依据GB/T25993-2010标准处理样品,将处理好的样品用密封材料密封好。

2、将样品抽真空后放入无气水中。

3、20min后将样品放入透水圆筒。

4、将三角支架与透水圆筒连接,放入溢流水槽中,使溢流管嵌入溢流水槽所设槽口内。

5、打开供水阀门,是无气水注入溢流水槽中。

6、待溢流孔有水流出时,调整进水量使透水圆筒保持一定水位(约150mm)。

7、带水量稳定后,用量筒从出水口接水,记录五分钟出水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代,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