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建筑物流量检测用稳压测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11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工建筑物流量检测用稳压测压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工建筑物流量检测用稳压测压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防洪减灾要求越来越高,对防洪工程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的水流测压设备只适用于在静水条件下的检测,对于流动的水源,由于受动水流的冲击影响,对测压设备干扰较大,测得的数据不够准确。

目前,水利管理部门难以对水工建筑物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所使用的监测装置尚不能发挥较好监测作用,使得防汛各项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性能稳定,又便于使用流量实时监测的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工建筑物流量检测用稳压测压管,该测压管稳定性好,数据准确,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工建筑物流量检测用稳压测压管,包括外部套管和固定在外部套管内壁上的内部套管;所述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圆周面上开有均布的透水孔;所述内部套管内固定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是镀锌钢管。

优选的,所述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内部套管的直径为50mm;所述外部套管的直径为100cm~150cm。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的直径是8mm,纵向孔距是100mm。

优选的,所述外部套管的直径方向正对水流中线方向布置,内部套管靠近水工建筑物一侧;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内部套管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 采用水力原理,测压管位置为水流驻点,便于量测到动水头压力,比传统使用经验公式计算准确。

2. 测压管内外两个套管,水流透过外管渗到内管中,减少了水波影响,压力水头非常稳定。

3. 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或更换部件方便快捷,不会淤堵。

4. 不影响工程运行,且建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使用状态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计算机终端,2、数据传输线,3、内部套管,4、外部套管,5、压力传感器,6、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验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水工建筑物流量检测用稳压测压管,包括外部套管4和固定在外部套管4内壁上的内部套管3;外部套管4和内部套管3圆周面上开有均布的透水孔6;内部套管3内固定有压力传感器5。

其中,外部套管4和内部套管3是镀锌钢管;并且,外部套管4和内部套管3轴线平行。

内部套管3的直径为50mm;外部套管4的直径为100cm~150cm。

透水孔6的直径是8mm,纵向孔距100mm。

如图2所示,外部套管4的直径方向正对水流中线方向布置,内部套管3靠近水工建筑物一侧;压力传感器5固定在内部套管3的底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布置在水工建筑物迎水面,计算机终端1通过数据传输线2连接到压力传感器5;计算机终端1通过数据传输线2实时接收压力传感器5的数据,将数据转换成流量数据显示。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