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5617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车过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



背景技术: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且混凝土通常采用混凝土车进行运输。在建筑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混凝土车进行两次过磅,第一次过磅秤空车的质量,第二次秤重车的质量,二者相减,从而得到一车混凝土的重量。现在技术中,多在过磅台的两边设置有红外感测装置,当混凝土车的车轮超出过磅台的两边时,红外感测装置会发出信号,以提醒司机将混凝土车开到正确的行驶轨迹,防止过磅测试的数据不准确。

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的装置包括过磅台1以及位于过磅台1两边的立柱2,红外感测装置位于立柱2内,立柱2设置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透明板3。

但是,该装置中透明板容易粘附灰尘以及受到其它外界因素的损坏,从而红外线穿过透明板的效果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红外线感测不到混凝土车的车轮,进而导致过磅测试的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该装置能够在混凝土车驶入和驶出过磅台时,清理组件对透明板进行清理,具有使红外线更好地穿过透明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包括过磅台以及设于过磅台两边的用于红外感测的立柱,所述立柱内设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透明板,所述立柱设有红外线出口,所述立柱滑移连接有可封闭红外线出口的盖体;所述立柱设有驱动装置,在混凝土车驶入和驶出过磅台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盖体分别滑移打开和滑移关闭;所述盖体设有用于清理透明板的清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车驶到过磅台上时,驱动装置驱动盖体沿立柱滑移打开,红外线穿出透明板和红外线出口,从而立柱内的红外感测装置对车轮进行感应检测;当混凝土车驶出过磅台时,驱动装置驱动盖体沿立柱滑移关闭,盖体将红外线出口封闭;盖体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盖体对立柱内部的透明板和红外感测装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了灰尘、雨水等外界因素损坏透明板的情况;盖体移动的同时,盖体带动清理组件一起滑移,清理组件对透明板进行清理,从而清理组件有效清理了透明板上粘附的灰尘等杂质,使透明板更干净,从而使红外线更好地穿过透明板,减少了过磅测试的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盖体插接配合的固定板以及设于固定板端部的刷毛,所述刷毛抵触于透明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刷毛用于刷掉透明板表面的灰尘等杂质,使透明板保持干净,红外线穿过透明板的效果更好;固定板与盖体的插接配合使固定板和刷毛固定,且便于安装、拆卸以及更换清理组件。

优选的,所述盖体朝向透明板的表面设有与固定板插接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固定板设有弹性卡钩,所述容纳槽设有与弹性卡钩卡接配合的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钩与卡孔的卡接配合使清理组件固定更稳固,刷毛对透明板的清理工作更稳定,且按压弹性卡钩,使弹性卡钩脱离卡孔,便于拆卸清理组件。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设于气缸的活塞杆以及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连接于活塞杆与盖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车驶入和驶离过磅台时,气缸工作,气缸推动活塞杆移动,进而活塞杆通过连动组件带动盖体沿立柱滑移,有效地进行了机械能的传递,方便快捷地打开或关闭盖体。

优选的,所述连动组件包括连杆以及固定轴,所述连杆转动连接于固定轴,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盖体和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为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杆直线移动,并带动连杆绕着固定轴转动,连杆的程度发生变化,进而连杆带动盖体沿立柱滑移,有效方便地实现力的传递,实现盖体的自动打开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连动组件包括设于活塞杆的第一齿条、齿轮以及设于盖体的第二齿条,所述齿轮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相啮合,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杆与第一齿条直线移动,第一齿条与齿轮的啮合带动齿轮转动,同时齿轮与第二齿条的啮合带动第二齿条和盖体沿立柱滑移,从而打开或关闭盖体,通过齿轮有效地将活塞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盖体的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立柱设有用于保护驱动装置的保护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更好地保护了驱动装置,减少了驱动装置受到外界的影响,延长了驱动装置的工作寿命。

优选的,所述立柱设有滑轨,所述盖体的两侧设有与滑轨滑移连接的滑块,所述滑轨的端部设有挡块,所述滑块可与挡块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轨的滑移连接使盖体稳定地沿立柱滑移,且挡块能阻挡滑块脱离滑轨,从而降低了盖体与立柱脱离的可能性,使盖体的工作更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混凝土车驶入和驶出过磅台时,驱动装置驱动盖体滑移打开或滑移关闭,同时清理组件随盖体移动,并对透明板进行清理,从而透明板更干净,使红外线更充分有效地穿过透明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保护罩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盖体和滑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清理组件和盖体的部分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连动组件与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磅台;2、立柱;3、透明板;4、红外线出口;5、盖体;6、驱动装置;61、气缸;62、活塞杆;63、连动组件;631、连杆;632、固定轴;633、第一齿条;634、齿轮;635、第二齿条;7、清理组件;71、固定板;72、刷毛;8、容纳槽;9、弹性卡钩;10、卡孔;11、保护罩;12、滑轨;13、滑块;14、挡块;15、固定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过磅台1以及固定于过磅台1两边的立柱2,立柱2通过内部的红外感测装置进行红外检测;立柱2内固定安装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透明板3(图4),立柱2开有红外线出口4,立柱2上下滑移连接有盖体5,盖体5可将红外线出口4封闭。

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2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驱动装置6,当混凝土车驶入或驶离过磅台1时,驱动装置6驱动盖体5分别向上滑移或向下滑移,进而盖体5分别打开或关闭。盖体5打开时,红外线穿出透明板3和红外线出口4,对混凝土车的车轮进行感测;盖体5在平时均处于关闭状态,盖体5对立柱2内的红外感测装置和透明板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透明板3被灰尘等外界因素损坏的情况。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装置6包括固定于立柱2一侧表面的气缸61、气缸61安装的竖直向下的活塞杆62以及连动组件63。立柱2的一侧焊接有固定侧板15,连动组件63包括固定安装于固定侧板15的固定轴632以及转动连接于固定轴632的连杆631,连杆631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杆62和盖体5转动连接,连杆631为伸缩杆。

如图2和图3所示,混凝土车驶入和驶出过磅台1时,气缸61推动活塞杆62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活塞杆62带动连杆631绕固定轴632转动,连杆631的长度发生改变;同时连杆631带动盖体5沿与活塞杆62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滑移,进而盖体5打开或关闭,从而有效实现力的传递,盖体5快捷地打开和关闭。

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2固定安装有保护罩11,气缸61位于保护罩11内,减少了气缸61收到外界的损坏,使气缸61的工作寿命更长。

如图4和图5所示,盖体5底端的两侧一体成型有滑块13,立柱2固定有竖直方向的供滑块13滑移的滑轨12,滑块13与滑轨12的滑移连接使滑块13和盖体5的运动更稳定。滑轨12的顶端焊接有用于阻挡滑块13脱离滑轨12的挡块14,挡块14使滑块13和盖体5不易脱离于滑轨12,增加了盖体5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盖体5朝向透明板3的表面安装有清理组件7,清理组件7包括固定板71以及刷毛72,刷毛72与透明板3相抵触。盖体5固定安装有与固定板71插接配合的容纳槽8,固定板71的两侧固定有弹性卡钩9,容纳槽8的槽壁开有与弹性卡钩9卡接配合的卡孔10。

如图4和图5所示,盖体5沿滑轨12滑移时,刷毛72对透明板3进行清理,有效减少了粘附在透明板3上的灰尘,从而透明板3更干净,红外线穿出透明板3的效果更好,减少了因红外线穿出透明板3不充分而导致红外线感测不到混凝土车车轮的情况,从而混凝土车过磅测试的数据更准确。

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板71与容纳槽8的插接以及弹性卡钩9与卡孔10的卡接使清理组件7稳固地固定于盖体5,增加了刷毛72清理工作的稳定性,且便于安装固定板71和刷毛72;也便于按压弹性卡钩9,使弹性卡钩9脱离卡孔10,清理组件7能更方便地拆卸与更换。

总的工作过程:混凝土车驶入和驶离过磅台1时,气缸61驱动活塞杆62向上或向下移动,活塞杆62通过连杆631带动盖体5沿滑轨12滑移,进而盖体5打开或关闭;刷毛72随着盖体5移动,刷毛72对透明板3进行清理,进而刷毛72刷掉透明板3表面的灰尘等杂质。

实施例二:一种混凝土车过磅台的红外感测柱,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动组件63包括焊接于活塞杆62的第一齿条633、齿轮634以及第二齿条635,第二齿条635固定于盖体5朝向活塞杆62的一侧表面,齿轮634转动连接于固定侧板15且与第一齿条633和第二齿条635均相啮合。气缸61推动活塞杆62和第一齿条633向上或向下移动,第一齿条633带动齿轮634转动,进而齿轮634与第二齿条635的啮合带动盖体5朝与活塞杆62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滑移,从而有效地实现运动的传递,使盖体5打开和关闭。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