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背光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18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按键背光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键背光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按键背光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将按键背光进行装之前,需要对按键背光的性能进行测试,以拦截不良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在现有的检测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即人工目视检查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采用人工目测的方式,不仅检测效率比较低,而且人工检查和判断存在主观性和容易误判的问题。此外,随着检测过程的进行,人眼极其容易出现工作疲劳,更难以保证检测的精准度,进而出现无法卡下不良产品的现象。

因此,如何解决人工进行按键背光测试存在的检测效率低、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背光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进行按键背光测试存在的检测效率低、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背光测试系统,所述按键背光测试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测试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待测物体处于封闭环境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在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所述图像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装置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图像分析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合格;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不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背光测试系统还包括暗箱,所述暗箱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多个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及所述多个侧板共同围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及所述待测物体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测试系统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固定所述待测物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为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为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暗箱的外表面还设有遮光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装置还用于在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后,记录检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机。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按键背光测试系统,所述按键背光测试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测试装置及暗箱,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所述暗箱用于容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待测物体,以为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测试提供封闭环境;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在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所述图像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测试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待测物体处于封闭环境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在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所述图像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按键背光图像,并利用测试装置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自动完成分析与判断,并记录测试数据,实现按键背光测试的自动化、客观化、数据化,检测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检测造成的主观性和易误判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标:100-按键背光测试系统;200-待测物体;110-图像采集装置;120-测试装置;130-暗箱;140-定位装置;131-顶板;132-底板;133-侧板;134-密封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的组成示意图。该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10及测试装置12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与所述测试装置120连接,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与待测物体200处于封闭环境(图1中虚线框所示的区域)中。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与所述测试装置120可以采用无线连接或电连接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在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所述图像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12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与所述待测物体200处于不透光的封闭环境中,以便于对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点亮时的图像进行采集。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可由所述测试装置120控制拍摄图像,例如,当图像采集装置110接收到测试装置120的控制指令时,开始对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进行拍摄,以采集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发送至测试装置1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可以是摄像机或具备摄像功能的设备。

所述测试装置120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装置120在接收到图像采集装置110拍摄的按键背光点亮时的图像后,对其进行图像分析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

具体地,所述测试装置120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图像分析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判断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合格;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不合格。由此,可实现按键背光测试的自动化,客观化,数据化。例如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都达到各自的设定值,则可确定该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合格;若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三者任意一个未达到设定值,则可确定该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不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装置120还用于在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后,记录检测数据。具体地,所述测试装置120可在按键背光测试中实时记录检测数据,以便用户查看。例如,当检测到该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不合格时,用户通过查看测试装置120记录的检测数据可以确定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中未达到设定值是哪几个,从而可以针对性地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测物体200可以是具有按键背光的手机、键盘或者电路板PCBA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装置120可以是具有图像分析和处理功能,尤其是可以对按键背光图像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进行分析,以及对图像采集装置110进行控制的设备,例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的组成示意图。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还包括暗箱130,所述暗箱130内具有一密封腔体134,用于容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与待测物体200,以为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测试提供封闭环境。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在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所述图像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120;所述测试装置120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

如图3所示,为所述暗箱1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暗箱130包括顶板131、与所述顶板131相对设置的底板132以及多个侧板133,所述顶板131、底板132及所述多个侧板133共同围成所述密封腔体134,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及所述待测物体200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134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33为4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测物体200设置在所述底板132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设置在所述顶板131上。

容易理解的,所述密封腔体134为所述待测物体200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提供了一个不透光的密封环境,有利于进行按键背光测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图像采集装置110和待测物体200进出所述密封腔体134,将所述顶板131可移动地与4个侧板133连接,或者设置任一侧板133可移动地与顶板131、底板132及相邻的侧板133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暗箱130的打开或关闭。也即是说,在进行按键背光的检测过程中,所述暗箱130是关闭的,当需要放进或者取出图像采集装置110和待测物体200时,可通过移动所述顶板131或者所述侧板133打开所述暗箱130。

进一步地,所述暗箱130的外表面还设有遮光结构(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外界环境的光线影响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的图像采集,可在所述暗箱130的外表面设置遮光结构。例如,可以将所述暗箱130的外表面涂布成黑色,进而阻挡外界环境的光线进入暗箱130,对按键背光测试造成影响,保证最终的按键背光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的组成示意图。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还包括定位装置140,所述定位装置140设置在所述底板132上,用于固定所述待测物体200。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140为托盘或者夹具,用于定位所述待测物体20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优选与所述待测物体200竖直对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100的工作原理是:将图像采集装置110定位在暗箱130的顶板131上,并与测试装置120连接;将定位装置140固定在暗箱130的底板132上,用于定位放入暗箱130中的待测物体200,此时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处于点亮状态。通过操作测试装置120以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0开始工作(例如,可以利用测试装置120中安装的软件实现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10启动后对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采集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发送至测试装置120进行处理。测试装置120根据采集的图像分析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如果均满足预设条件,则判定该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合格;如果不是均满足预设条件,则判定该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不合格,实现自动完成分析和判断。所述测试装置120在完成该待测物体200的按键背光测试后,还将检测的数据保存下来,方便用户查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背光测试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测试装置及暗箱,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所述暗箱用于容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待测物体。所述暗箱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多个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及所述多个侧板共同围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及所述待测物体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内,以为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测试提供封闭环境,提高按键背光测试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测试系统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固定所述待测物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在点亮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所述图像发送至所述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用于对接收的所述图像进行检测,以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是否合格。具体地,所述测试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图像分析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的颜色、亮度及均匀度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合格;如果不是,则判断所述待测物体的按键背光不合格。该按键背光测试系统使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按键背光图像,并利用测试装置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自动完成分析与判断,并记录测试数据,实现按键背光测试的自动化、客观化、数据化,避免了人工检测造成的主观性和易误判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