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1783发布日期:2018-09-21 20:4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降雨装置,尤其是一种改进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较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是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必须用到的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209525 U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仪。这种结构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仪包括顺序连通的加压装置、储水组件和降雨喷头,可调节人工降雨试验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但是这种降雨装置喷嘴喷水不均匀,并且喷嘴处水滴容易堆积成大水滴,无法完全的模拟真实的自然降雨,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人工降雨模拟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支撑梁的另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两个支撑梁上还分别活动套设有滑套,滑套与第一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滑套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第二水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互相平行,第一支架上还连接有电机,电机轴上连接有凸轮,凸轮与第二水管互相接触,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外侧分别连接有进水软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分别连接有若干条第三水管,第三水管的下方均匀连接有若干个波纹软管,波纹软管的下方连接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下方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存水盒,第一存水盒与第三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存水盒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第二存水盒,第二存水盒的下方均匀插设有若干条喷嘴,第二存水盒的柱面上连接有环形排布的齿部,第一存水盒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第四水管的侧面还通过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有顶销,顶销插设于环形槽内,固定块与顶销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位于环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存水盒的上方连接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存水盒与第四水管之间连接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支撑梁用于支撑住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通过进水软管输入水分,并进一步将水分输送到各个第三水管中,并从第三水管下方的波纹软管和第四水管输送到第一存水盒和第二存水盒内,并进一步通过下方连接的喷嘴喷下,实现人工降雨的模拟,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水管,为通过滑套活动套设在支撑梁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凸轮为偏心轮,通过第一支架连接的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水管产生间歇性的往复移动,第一弹簧能保证第二水管能一直与凸轮接触,保证第二水管的位置复位,第二水管的往复移动进一步的带动连接在第二水管上的第三水管和第二存水盒等部件与其同步移动,由于第一水管连接的第三水管与第二水管连接的第三水管互相交错,使得第一水管下方的第二存水盒能与第二水管下方的第二存水盒产生接触和碰撞,随着第二水管的往复移动,第二存水盒外侧的齿部会间歇性的互相啮合,当相邻的第二存水盒互相接近并啮合时,带动第二存水盒和第一存水盒产生一定的转动,而当相邻的第二存水盒互相远离时,在第三弹簧弹力的带动下,第一存水盒和第二存水盒会产生复位的作用力,使其会快速的转动一小段距离,在该力量作用下,能使第二存水盒的水分能快速进入到各个喷嘴中,而喷嘴下方容易堆积的大水滴也能在这个甩动作用下,快速的掉落,而由于第一存水盒通过波纹软管和第四水管与第三水管连接,加之之间的第二弹簧作用,使其有一定的上下活动空间,随着相邻第二存水盒产生的接触和碰撞,也能使第二存水盒和喷嘴自身产生一定的上下幅度的振动,能进一步的促使水分的滴落,从而能防止喷嘴处容易堆积大水滴造成无法完全的模拟真实的自然降雨,提升人工降雨模拟效果。第二存水盒的上方连接有过滤网,能够对水分进行一定的过滤,防止水分中的杂质堵塞喷嘴。第一存水盒与第四水管之间连接有密封圈,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存水盒和第二存水盒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存水盒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存水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滤水网的结构图。

图中:1、支撑梁;2、第一支架;3、第一水管;4、第二水管;5、滑套;6、第一弹簧;7、电机;8、凸轮;9、第三水管;10、支撑杆;11、进水软管;12、第四水管;13、第二弹簧;14、第二支架;15、密封圈;16、轴承;17、第一存水盒;18、过滤网;19、波纹软管;20、第二存水盒;21、齿部;22、存水板;23、喷嘴;24、顶销;25、环形槽;26、固定块;27、第三弹簧;28、通孔;29、滤水网;30、金属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两个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2,支撑梁1的另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3,两个支撑梁1上还分别活动套设有滑套5,滑套5与第一支架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两个滑套5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第二水管4,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4互相平行,第一支架2上还连接有电机7,电机7轴上连接有凸轮8,凸轮8与第二水管4互相接触,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4的外侧分别连接有进水软管11,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4上分别连接有若干条第三水管9,第三水管9的下方均匀连接有若干个波纹软管19,波纹软管19的下方连接有第四水管12,第四水管12下方通过轴承16活动连接有第一存水盒17,第一存水盒17与第三水管9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第一存水盒1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第二存水盒20,第二存水盒20的下方均匀插设有若干条喷嘴23,第二存水盒20的柱面上连接有环形排布的齿部21,第一存水盒17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25,环形槽25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6,第四水管12的侧面还通过第二支架14固定连接有顶销24,顶销24插设于环形槽25内,固定块26与顶销24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27,第三弹簧27位于环形槽25内。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支撑梁1用于支撑住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4,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4通过进水软管11输入水分,并进一步将水分输送到各个第三水管9中,并从第三水管9下方的波纹软管19和第四水管12输送到第一存水盒17和第二存水盒20内,并进一步通过下方连接的喷嘴23喷下,实现人工降雨的模拟,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水管4,为通过滑套5活动套设在支撑梁1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凸轮8为偏心轮,通过第一支架2连接的电机7带动凸轮8转动,凸轮8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水管4产生间歇性的往复移动,第一弹簧6能保证第二水管4能一直与凸轮8接触,保证第二水管4的位置复位,第二水管4的往复移动进一步的带动连接在第二水管4上的第三水管9和第二存水盒20等部件与其同步移动,由于第一水管3连接的第三水管9与第二水管4连接的第三水管9互相交错,使得第一水管3下方的第二存水盒20能与第二水管4下方的第二存水盒20产生接触和碰撞,随着第二水管4的往复移动,第二存水盒20外侧的齿部21会间歇性的互相啮合,当相邻的第二存水盒20互相接近并啮合时,带动第二存水盒20和第一存水盒17产生一定的转动,而当相邻的第二存水盒20互相远离时,在第三弹簧27弹力的带动下,第一存水盒17和第二存水盒20会产生复位的作用力,使其会快速的转动一小段距离,在该力量作用下,能使第二存水盒20的水分能快速进入到各个喷嘴23中,而喷嘴23下方容易堆积的大水滴也能在这个甩动作用下,快速的掉落,而由于第一存水盒17通过波纹软管19和第四水管12与第三水管9连接,加之之间的第二弹簧13作用,使其有一定的上下活动空间,随着相邻第二存水盒20产生的接触和碰撞,也能使第二存水盒20和喷嘴23自身产生一定的上下幅度的振动,能进一步的促使水分的滴落,从而能防止喷嘴23处容易堆积大水滴造成无法完全的模拟真实的自然降雨,提升人工降雨模拟效果。所述第二存水盒20的上方连接有过滤网18。第二存水盒20的上方连接有过滤网18,能够对水分进行一定的过滤,防止水分中的杂质堵塞喷嘴23。所述第一存水盒17与第四水管12之间连接有密封圈15。第一存水盒17与第四水管12之间连接有密封圈15,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降雨模拟效果,所述第二存水盒20内还连接有滤水网29和存水板22,其中滤水网29位于存水板22的上方,滤水网29包括若干个同心且半径不同的金属环30,金属环30通过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支撑杆10互相连接,存水板22为圆形的板形结构,存水板22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通孔28,通过上述结构,当水分从过滤网18上掉落时,其大片的水滴会首先被滤水网29打散,并掉落在下方的存水盘22上,进一步的从通孔28内掉落,随着第二存水盒20的上下振动和往复的转动,能促进滤水网29对水分的打散效果,并使水分能更均匀的从通孔28内掉落,从而能保证水分能均匀的进入到各个喷嘴23处,保证滴水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人工降雨模拟效果。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喷嘴等器件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加压装置、储水组件等,与现有技术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