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6538发布日期:2018-08-10 20:3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芯棒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芯棒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环氧树脂拉挤成型。生产加工好的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易出现划痕、色带、黑点、干点等质量问题,目前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的检测方式仅依赖人工视觉、触摸来检查缺陷,该检测方式不仅耗费极大人工成本,而且检查效率低、容易遗漏,导致不合格产品检验过关,进而影响产品出厂合格率,为避免检测不到位,解决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有必要设计研发一种检测装置,连续、高效的检测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面板框架、底座、高速摄像头、LED光源、控制电路、图像分析仪、蜂鸣警报器、紧固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在挤拉设备工作台上,所述面板框架为平行六面体,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高速摄像头安装在面板框架的45°角面板上,所述LED光源安装在面板框架面板上,所述图像分析仪在面板框架外侧,所述蜂鸣警报器安装在图像分析仪右侧。

优选的,所述面板框架在B面钻有一个圆孔。

优选的,所述面板框架A面有一个长方形孔,两块框板对称安装在长方形孔上,并用螺钉紧固在面板框架A面上,便于当检测装置内部零部件发生故障时拆框板进行检修。

优选的,所述面板框架A面钻有一个圆孔,与B面圆孔位置对称。

优选的,所述高速摄像头、LED光源各四组,所述高速摄像头通过控制电路与图像分析仪连接。

优选的,所述蜂鸣警报器通过控制电路与图像分析仪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高速摄像头全角度拍摄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图像,图像分析仪分析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情况,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程度,统一判定标准;

(2)机械化的检验装置,降低用工成本,且面板框架A面可以拆卸,用以检修面板框架内部零件,既保证封闭性,又便于检修;

(3)提高碳纤维复合芯棒质量控制的稳定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主视图。

图中:1-高速摄像头,2-面板框架,21-框板,22-螺钉,3-LED光源,4- 紧固螺栓,5-底座,6-控制电路,7-图像分析仪,8-蜂鸣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面板框架2、底座5、高速摄像头1、LED光源3、控制电路6、图像分析仪7、蜂鸣警报器8、紧固螺栓4,所述底座5固定在挤拉设备工作台上,所述面板框架2为平行六面体,通过紧固螺栓4固定在底座5上,所述高速摄像头1安装在面板框架2的45°角面板上,所述LED光源 3安装在面板框架2面板上,所述图像分析仪7在面板框架2外侧,所述蜂鸣警报器8安装在图像分析仪7右侧。

所述面板框架2为平行六面体,所述面板框架2在B面钻有一个圆孔;所述面板框架A面有一个长方形孔,两块框板对称安装在长方形孔上,并用螺钉紧固在面板框架A面上;所述面板框架2A面钻有一个圆孔,与B面圆孔位置对称;所述高速摄像头1、LED光源3各四组,所述高速摄像头1通过控制电路6与图像分析仪7连接;所述蜂鸣警报器8通过控制电路6与图像分析仪7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如果存在缺陷则无法继续使用,如无缺陷则进行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首先将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的检测装置安装在挤拉设备工作台上,通过控制电路6连接图像分析仪7和挤拉设备上的动力控制系统,再将碳纤维复合芯棒穿过面板框架2的A、B面板上圆孔,启动挤拉设备,根据LED光源3提供的光源,高速摄像头1全方位无死角地拍摄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并实时将拍摄的图像及信息传递给图像分析仪7,图像分析仪7分析图像的色彩与亮度等属性,当图像分析值超过设定的基准值,则传递信号给蜂鸣警报器8,红色警报灯高亮,传递信号给动力控制系统,则挤拉设备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检测碳纤维复合芯棒,根据检测的结果分析处理、反馈问题,当面板框架2内的高速摄像头1、LED光源3出现质量问题时,拧开螺钉22,拿掉框板21,从面板框架2A面长方形孔处,进入面板框架内,进行质量检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