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602发布日期:2018-09-18 21:34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度测量领域中的计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复合、分切和绕线等领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对长度精确计量的需求,目前通常的计量方式是采用计米装置计量,计米装置计量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着线缆等产品计量的准确性。

现有的计米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1130002Y公开的“精确计米装置”,该计米装置包括两个转动轮组,每个转动轮组均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在各转动轮组均绕经有传送带,使用时,被测量的电缆被夹设于两个传送带之间,主动轮带着计米装置沿电缆行走,根据主动轮或从动轮转动的圈数来判断计米装置爬行的距离即计米长度,因此传送带与电缆之间是否打滑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计米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传送带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在传送带背离电缆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利用弹簧力对传送带施压的滚动体,滚动体对传送带施压,从而保证传送带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传送带与电缆之间不打滑。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传送带材料的本身是柔性的,虽然使用多个滚动体对传送带施压,传送带也仅是受压点与电缆之间有足够的接触力,也就是说传送带与电缆之间的受压接触位置为多个点,这就导致传送带与电缆之间的受压接触面积仍有限,摩擦力有限,传送带与电缆之间仍存在打滑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米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应传送带与电缆之间受压接触面积有限、摩擦力不足而导致计米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米装置, 包括设置有上轮组和下轮组的装置架,上轮组和/或下轮组中的至少一个传动轮为计米轮,在上轮组、下轮组上分别绕有用于使用时夹设于相应被测线缆两侧的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其中缠绕于所述计米轮上的传送带称为计米同步传送带,计米装置还包括对所述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加压力的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沿线缆延伸方向布置的滚动体,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滚动体与计米同步传送带之间的过渡均压层。

过渡均压层的硬度高于所述计米同步传送带的硬度。

过渡均压层为环形结构,过渡均压层贴设在计米同步传送带的内侧,过渡均压层绕在对应的轮组上。

过渡均压层为环形结构,过渡均压层复合在计米同步传送带的内周面上并随计米同步传送带一起同步动作。

过渡均压层为长度沿线缆延伸方向布置的板状结构,过渡均压层沿垂直于线缆延伸方向导向移动装配于所述装置架上,过渡均压层的一侧面与各滚动体压触滚动配合,过渡均压层的另外一侧面与计米同步传送带滑动接触配合。

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包括长度沿线缆延伸方向设置的施压块,施压块沿垂直于线缆延伸方向导向移动装配于所述装置架上,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装置架与所述施压块之间的施压弹簧,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的各滚动体均安装于所述施压块上。

各滚动体沿线缆延伸方向排布成一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滚动体与计米同步传送带之间还设置有过渡均压层,多个滚动体对过渡均压层实现多点施压,经过过渡均压层的均衡压力,整个过渡均压层与计米同步传送带的接触位置均能为同步传送带提供正压力,计米同步传送带不再如现有技术一种一般与线缆之间为点压力接触,而是与过渡均压层对应的计米同步传送带区域完全贴到线缆上,大大增加了与线缆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摩擦力继而进而保证计米同步传送带相对线缆不打滑,保证计米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下轮组与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计米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装置架(图中未示出),装置架上设置有上轮组1合下轮组2,每个轮组均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上轮组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直径较小,且上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要小于下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在上轮组1、下轮组2上分别绕有用于使用时夹设于相应被测线缆3两侧的上传送带12和下传送带9,本实施例中,下轮组的主动轮为计米轮,即下轮组的主动轮旁设置有计数传感器,计数传感器记录下轮组的主动轮转的圈数,根据下轮组的主动轮的周长即可计算出下传送带走过的距离即被测线缆的长度,由于下轮组的主动轮为计米轮,因此要求绕经下轮组的下传送带与下轮组同步传动,优选的下传送带选用齿形带,同时下传送带也称为计米同步传送带,下轮组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轮传动齿,计米同步传送带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轮传动齿咬合的带传动齿13。带传动齿13布置于计米同步传送带内周的两侧,在两侧带传动齿之间为平整的受压部14,受压部14整体为环形。计米装置还包括对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加压力的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5,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5包括沿垂直于线缆延伸方向导向移动装配于装置架上的施压块7,施压块7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线缆的延伸方向一致,施压块7的下侧设置有对施压块施加弹性作用力的施压弹簧6,施压块7的上侧安装有多个沿线缆延伸方向布置的滚动体8,本实施例中滚动体为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滚动轴承。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滚动体与计米同步传送带之间的过渡均压层10,过渡均压层为环形带状结构,过渡均压层10的外周面贴在计米同步传送带的受压部上,同时过渡均压层也绕在下轮组上,随下轮组一起转动,因为过渡均压层仅传递压力,因此过渡均压层与下轮组之间是否打滑不做要求。各滚动体8与对应位置的过渡均压层10的内周面触压滚动配合,过渡均压层10的硬度大于计米同步传送带的硬度,这样过渡均压层更加不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各滚动体对过渡均压层的压力可以更加均匀的作用到计米同步传送带上。

在装置架上还设置有对上输送带进行施压的上输送带施压机构4,本实施例中上输送带施压机构与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的结构相同,只不过由于上轮组的两个轮间距要小一些,因此上输送带施压机构的施压块的长度要短一些,上输送带施压机构的滚动体的个数也要少一些。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由于上输送带以及上轮组并不用于计米,其只是为了辅助增加线缆与计米同步传送带之间的正压力,因此上输送带与线缆之间的同步传动性的要求并没有向计米同步传送带与线缆之间那样严格,因此上输送带施压机构也可以与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不同,比如说上输送带施压机构不设置过渡均压层,上输送带施压机构的滚动体直接对上输送带施压;过渡均压层也可以直接复合到计米同步传送带上而与计米同步传送带一起同步移动;上、下轮组也可以采用完全对称结构布置;滚动体还可以是钢球。

计米装置的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过渡均压层10并非是环形带状结构,过渡均压层10为长度沿线缆延伸方向布置的板状结构,过渡均压层10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于装置架上,过渡均压层的上板面与计米同步传送带9之间滑动接触配合,计米同步传送带施压机构的各滚动体8与过渡均压层的下板面滚动摩擦配合,均压过渡层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均为弧形结构11,这样可以避免均压过渡层剪切计米同步传送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