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765发布日期:2018-08-07 23:3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电能表。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

电能表是电力设备的一种,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传统电能表体型不大,而且没有设置把手,拿持时只能用双手抱住,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电能表,解决了传统电能表体型不大,而且没有设置把手,拿持时只能用双手抱住,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电能表,包括电能表本体,所述电能表本体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第一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右侧面与第一连接杆底端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且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与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和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滑杆的顶端搭接,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的左侧面与第二连接杆底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套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侧面开设有卡槽,且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伸缩杆的左方,所述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左方,所述凹槽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与第二伸缩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左端与第三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于第三连接板的右侧面和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端穿过通孔并位于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尺寸相同,且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高度均小于第一固定块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卡块位于卡槽的右上方,且卡块与第一连接板齐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把手位于凹槽的内部,且把手的形状设置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第一连接板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板的尺寸。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电能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携带的电能表,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一滑杆、第一滑套、第二连接杆、第二滑杆、第二滑套和把手的配合,当人们拉动把手时,把手拉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使第一弹簧和第一伸缩杆被拉伸,第一连接板拉动第一连接杆向上移动,第一滑套沿着第一滑杆向上滑动,把手被拉出凹槽,当人们不使用把手时,松开把手,第一弹簧用自身拉力拉动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从而使第一滑套沿着第一滑杆向下移动,方便了人们对电能表本体的携带,在把手收回时更加快捷省力。

(2)、该便于携带的电能表,通过第二伸缩杆、第二弹簧、卡块和卡槽的配合,当把手拉动到最高处时,人们可以将卡块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伸缩杆的配合卡进卡槽内部,进而固定住把手,让人们在使用把手时不会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而被拉回,让把手的使用更加方便,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能表本体、2第一固定块、3凹槽、4第一滑套、5第一滑杆、6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板、8把手、9第二连接板、10第一伸缩杆、11第一弹簧、12通孔、13第三连接板、14卡块、15第二伸缩杆、16第二弹簧、17固定板、18第二滑套、19卡槽、20第二滑杆、21第二连接杆、22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电能表,包括电能表本体1,电能表本体1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通过设置凹槽3,使把手8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进去,方便了电能表本体1的放置,凹槽3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杆6、第一滑杆5和滑第一套4,使把手8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不会左右摆动,第一滑杆5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7的下表面搭接,第一滑杆5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4,第一滑套4的右侧面与第一连接杆6底端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8,把手8位于凹槽3的内部,且把手8的形状设置为弧形,通过设置把手8的形状为弧形,使人们在拉动把手8时更加舒适,且第一连接板7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9的下表面与第一伸缩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10的底端与凹槽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伸缩杆10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9的下表面和凹槽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1与第一伸缩杆10,使把手8可以自动回收,让人们的操作更加快捷省力,第一连接板7的下表面与第二滑杆20的顶端搭接,第一滑杆5和第二滑杆20的尺寸相同,且第一滑杆5和第二滑杆20的高度均小于第一固定块2的高度,第二滑杆20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套18,第二滑套18的左侧面与第二连接杆21底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1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21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21的尺寸相同,第二滑套18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22的右侧面开设有卡槽19,通过设置卡块14与卡槽19,使把手8在移动到最高处时,可以被卡块14固定,避免把手8不稳定的麻烦,卡块14位于卡槽19的右上方,且卡块14与第一连接板7齐平,且第一连接杆6位于第一伸缩杆10的左方,第一伸缩杆10位于第二连接杆21的左方,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9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第一连接板7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板9的尺寸,凹槽3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12,第一固定块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通过设置固定板17,使第二伸缩杆15与第二弹簧16得以固定,固定板17的左侧面与第二伸缩杆15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15的左端与第三连接板1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板13,使第二伸缩杆15与卡块14的连接更加稳固,使第二伸缩杆1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6,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6与第二伸缩杆15,使卡块14卡进卡槽19的过程更加简单快捷,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于第三连接板13的右侧面和固定板1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4,卡块14的左端穿过通孔12并位于凹槽3内部。

使用时,人们通过拉动把手8并向右挤压第三连接板13,使把手8拉动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向上运动,第二连接板9使第一弹簧11和第一伸缩杆10被拉伸,第一连接板7拉动第一连接杆6向上移动时,第一滑套4和第二滑套18分别沿着第一滑杆5和第二滑杆20向上滑动,把手8被拉出凹槽3,第三连接板13由于被人挤压而向右运动,第三连接板13带动卡块14向右运动,第三连接板13使第二弹簧16和第二伸缩杆15被压缩,当把手8被人拉至最高处时松开第三连接板13,由于第二弹簧16的弹力将带动第三连接板13和卡块14向左运动,使卡块14卡进卡槽19内部,当人们不使用时,松开把手8并向右挤压第三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13带动卡块14向右运动,第三连接板13使第二弹簧16和第二伸缩杆15向右压缩,使卡块14与卡槽19分离,把手8、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被第一弹簧11的拉力拉动而向下运动,使把手8被收回凹槽3内部。

综上可得,(1)、该便于携带的电能表,通过第一连接板7、第一弹簧11、第一连接杆6、第一滑杆5、第一滑套4、第二连接杆21、第二滑杆20、第二滑套18和把手8的配合,当人们拉动把手8时,把手8拉动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9使第一弹簧11和第一伸缩杆10被拉伸,第一连接板7拉动第一连接杆6向上移动,第一滑套4沿着第一滑杆5向上滑动,把手8被拉出凹槽3,当人们不使用把手8时,松开把手8,第一弹簧11用自身拉力拉动第二连接板9和第一连接板7,从而使第一滑套4沿着第一滑杆5向下移动,方便了人们对电能表本体1的携带,在把手8收回时更加快捷省力。

(2)、该便于携带的电能表,通过第二伸缩杆15、第二弹簧16、卡块14和卡槽19的配合,当把手8拉动到最高处时,人们可以将卡块14通过第二弹簧16与第二伸缩杆15的配合卡进卡槽19内部,进而固定住把手8,让人们在使用把手8时不会由于第一弹簧11的弹力而被拉回,让把手8的使用更加方便,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