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405发布日期:2018-06-30 05:3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力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搁浅时,一般通过多个浮筒使船舶上浮,进而脱离搁浅地面。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保证船舶整体同步上浮,需要将多个浮筒沿船舶四周固定,并通过多个拉力机构给予浮筒向下的拉力,并控制多个拉力机构同时释放以保证多个浮筒同步上浮,进而控制船舶整体同步上浮。但是,现有的拉力机构多采用钢丝绳以给予浮筒向下的拉力,由于浮筒向上浮力较大,故钢丝绳释放浮筒时的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拉力机构释放浮筒时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包括:

底座,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底板、由底板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安装板及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的释放头;所述释放头上端面设置有一容置槽,且其相对安装板一侧设置一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导槽;

检测机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拉力传感器、第二连接部及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下端设置有一插槽,且第一连接部下端能够配合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释放机构,其包括一释放气缸及一释放卡销,所述释放气缸的缸体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释放卡销一端与所述释放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导槽运动至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检测机构的连接板与浮筒连接,其第一连接部与释放机构卡接,其可通过控制释放气缸收缩实现与浮筒连接的检测结构脱离底座和释放机构,其控制方式简单、操作方便,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拉力传感器以便于检测浮筒的浮力,其利于准确获取浮筒的浮力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力限值自动释放装置,包括底座1、检测机构2和释放机构3,底座1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底板11、由底板11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安装板12及设于所述底板11远离所述安装板12一端的释放头13;所述释放头13上端面设置有一容置槽13a,且其相对安装板12一侧设置一与所述容置槽13a连通的导槽13b;检测机构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拉力传感器22、第二连接部23及连接板24;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下端设置有一插槽211a,且第一连接部21下端能够配合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3a内;释放机构3包括一释放气缸31及一释放卡销32,所述释放气缸31的缸体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2,所述释放卡销32一端与所述释放气缸31的活塞杆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槽13b内并能够沿所述导槽13b运动至插设于所述插槽211a内。其具体作用时,底座1的底板11呈水平状态固定于水底,安装板12垂直连接于底板11一端,其释放头13固定于底板11另一端,而且安装板12、底板11和释放头13也可采用一体成型;释放气缸31的缸体端固定于安装板12,且处于水平状态,释放卡销32与释放气缸31的活塞杆连接,释放卡销32的另一端内置于导槽13b内,为了保证释放气缸31驱动释放卡销32沿导槽13b作往返运动的准确性,导槽13b水平设置且其形状与释放卡销32相契合,即释放气缸31可驱动释放卡销32沿导槽13b运动并使其自由端延伸至容置槽13a内;连接板24上表面可用于与浮筒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第二连接部23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下端可与容置槽13a相契合,且其相对导槽13b一侧设置有插槽211a,而释放卡销32能够插设于插槽211a内,进而将第一连接部21下端固定于容置槽13a内,设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之间的拉力传感器22可实时检测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之间的拉力,由于底座1固定于水底,故拉力传感器22可检测浮筒向上浮力。

在实际应用时,可将底座1固定于水底,将未充气的浮筒固定于连接板24上,由于浮筒未充气,故其在水面以下产生的浮力较小,然后将检测机构2和浮筒移动至靠近水底,而释放气缸31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释放卡销32处于导槽13b内,故可将检测机构2的第一连接部21下端插入容置槽13a内,控制驱动气缸作用,其活塞杆驱动释放卡销32沿导槽13b运动至插设于第一连接部21下端的插槽211a内,其可将第一连接部21固定于容置槽13a内;然后向浮筒内充气,随着充入的气量越来越多,浮筒受到的浮力越大,其产生向上的力可是第一连接部21、拉力传感器22、第二连接部23和连接板24由下至上依次排列,而拉力传感器22可实时测量浮筒受到的大致浮力,当其浮力满足需求时,可停止充气;充气完成后,可将浮筒与搁浅的船舶连接,然后依次进行多个浮筒按上述方式充气、连接,待所有浮筒均与船舶连接完成后,可同步控制多个释放气缸31收缩,释放卡销32在收缩气缸作用力下,其自由端由插槽211a内运动至导槽13b内,而第一连接部21由于未收到释放卡销32的限制,检测机构2可浮筒一起向上运动,在多个浮筒的共同作用力下,船舶向上浮动一定高度,进而脱离水底面,进而便于将其由搁浅位置移动至深水区。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释放气缸31收缩来控制浮筒的释放,其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安全性高,而且可通过拉力传感器22实时检测浮筒产生的浮力,其利于精准控制浮筒向上浮动,避免了因各个浮筒浮力不同而导致船舶受力不均,其降低了船舶上浮的危险性。

针对不同船舶,其要求的浮力不同,而浮筒向上的浮力越大,则一般第一连接部21上的插槽211a越深,其可增加释放卡销32对第一连接部21的限制,故本实施例所述释放机构3还包括一调节接头33,其一端与所述释放气缸31的活塞杆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释放卡销32铰接,可在释放气缸31的活塞杆自由端设置外螺纹,而在调节接头33一端设置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其可通过调节接头33与活塞杆的配合调节释放卡销32插入导槽13b的长度,即当插槽211a的深度较大时,则可调节释放卡销32插入导槽13b内的长度较多,其可便于释放卡销32自由端能够抵接于插槽211a底部。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21包括第一铰链211和第二铰链212,所述插槽211a设置于所述第一铰链211相对导槽13b一侧,所述第二铰链212上端与所述拉力传感器22可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铰链211铰接,第一铰链211下端与容置槽13a相契合,其可配合插设于容置槽13a内,其通过第一铰链211和第二铰链212的配合铰接,其可使得第二铰链212相对第一铰链211转动,进而便于浮筒未充气时对铰链下端插入容置槽13a,而第二铰链212与拉力传感器22可转动连接,则便于调节拉力传感器22相对底座1的角度,也便于其在浮力浮筒的拉力先自调节,其有利于拉力传感器22检测的准确性。

对应的,本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23包括第三铰链231和第四铰链232,所述第三铰链231下端与所述拉力传感器22可传动连接、上端与所述第四铰链232铰接,所述第二铰链212上端与所述连接板24铰接,其可便于第一连接部21、拉力传感器22、第二连接部23和连接板24之间能够一定角度弯折,进而便于其随着浮筒向上浮力进行自调整,其利于拉力传感器22对浮筒受到的浮力的精确检测。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