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0199发布日期:2018-07-11 03: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的主要运动特性主要由操动机构提供,机构的运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断路器的开断特性,包括分合闸速度、时间以及合分时间等指标,因此安装到断路器上的机构应该是在机构制造厂内完成了磨合,到达平稳期的产品。断路器规格繁多不同型号,其操动机构磨合所需负载不同,现有操动机构磨合试验装置对于不同规格断路器,并且重块行程固定,不能够适用于一些断路器的检测,降低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操动机构磨合试验装置对于不同规格断路器,并且重块行程固定,不能够适用于一些断路器的检测,降低了检测效率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及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断路模拟机构,还包括支撑板、驱动装置和操动机构,所述断路模拟机构包括一端开口朝下设置的钢桶、上拉杆、下拉杆和负载片,所述钢桶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钢桶相匹配,所述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钢桶内,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钢桶的上端设有静触头,所述上拉杆上螺纹连接有动触头,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滑动接触,所述静触头及动触头均与操动机构信号连接,所述负载片设置在所述钢桶内,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钢桶设置在所述负载片上,所述下拉杆的一端设置在负载片远离上拉杆的一端,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板与所述操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操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上的滑板在钢桶内滑动,从而改变负载片的滑动空间,改变负载片的行程,使得满足不同型号的断路器的检测,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为了便于安装和维护,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由于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适应性强,保证了料桶提升稳定可靠,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上的滑板在钢桶内滑动,从而改变负载片的滑动空间,使得满足不同型号的断路器的检测,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避免了现有操动机构磨合试验装置对于不同规格断路器,并且重块行程固定,不能够适用于一些断路器的检测,降低了检测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工作平台,2、支撑板,201、滑板,3、驱动装置,4、断路模拟机构,401、钢桶,402、上拉杆,403、下拉杆,404、负载片,5、动触头,6、静触头,7、操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及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的断路模拟机构4,还包括支撑板2、驱动装置3和操动机构7,所述断路模拟机构4包括一端开口朝下设置的钢桶401、上拉杆402、下拉杆403和负载片404,所述钢桶401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滑板201,所述滑板201与所述钢桶401相匹配,所述滑板201滑动设置在所述钢桶401内,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所述驱动装置3为气缸,所述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钢桶401的上端设有静触头6,所述上拉杆402上螺纹连接有动触头5,所述静触头6与所述动触头5滑动接触,所述静触头6及动触头5均与操动机构7信号连接,所述负载片404设置在所述钢桶401内,所述上拉杆40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钢桶401设置在所述负载片404上,所述下拉杆403的一端设置在负载片404远离上拉杆402的一端,所述下拉杆40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板201与所述操动机构7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操动机构7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

上述断路器负载检测装置在调节时,根据断路器型号控制工作平台1上的气缸,气缸的伸出端带动支撑板2位移,从而带动支撑板2上的滑板201在钢桶401内滑动,调节负载片404的位移行程,同时在调节上连杆上的动触头5调节至所需位置即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操动机构7的输出端带动负载片404在钢桶401内位移,同时使得上拉杆402上升,上拉杆402上的静触头6和钢桶401上的动触头5分离,实现断路模拟器的分闸动作,当操动机构7运行到一定行程时,带动负载片404上拉杆402及下拉杆403回落,使得上拉杆402上的动触头5与静触头6接触,实现断路模拟器的合闸动作,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完成检测。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