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式获取移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861发布日期:2018-11-07 20:0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式获取移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疏点云定位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平面式获取移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图测量定位装置中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时候,由于稀疏点云具有较强离散性的特点,因此不能准确判断地面的定位点,导致定位点的定位精度不高,定位不准确。传统定位方法采用RTK对中杆,在地面找明显标记点,但是受点云稀疏影响,无法确保激光能扫描获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式获取移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面式获取移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所述的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构成呈一“V”字形的定位架,该定位架在下端设置有交叉点A;而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的另一侧还分别安装有一支撑筋条,而所述的支撑筋条的底部还安装有底座铁板,而两侧的支撑筋条与第一定位筋条、第二定位筋条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的底座铁板放置在地面上时,交叉点A不接触地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筋条分别安装在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的中心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的中心点外侧位置还安装有一铰接座,所述的支撑筋条则铰接式安装在铰接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铁板上还设置有一套筒,而所述的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的底端还通过铰接件安装有套杆,而该套杆则可分离的放置在底座铁板的套筒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使用的时候在路面上方放置固定本装置,通过带有激光扫描功能的移动测量装置对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进行扫描,激光扫描得到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上的离散点,拟合出两根空间直线line_a和line_b,根据line_a和line_b得出交叉点A的空间坐标,其在平面上的投影就是交叉点A 下方的地面点的准确定位点;通过本装置可准确找到稀疏点云地面点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点云的精度;

(2)本装置整体是处于一平面上的结构,而且两侧的支撑筋条的上端均是通过铰接座铰接安装,而下方又是与底座铁板的套筒可分离设计的;这样设计一方面支撑筋条可分离收纳,整体装置分离后携带以及重新组装都非常方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筋条铰接的安装设计可以调节两个定位筋条的放置角度及放置,以便解决一些斜坡等其他地形的放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筋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平面式获取移动测量稀疏点云准确地面定位点的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筋条1和第二定位筋条2;所述的第一定位筋条1和第二定位筋条2构成呈一“V”字形的定位架,该定位架在下端设置有交叉点A;而第一定位筋条(1)和第二定位筋条2的另一侧还分别安装有一支撑筋条3,而所述的支撑筋条3的底部还安装有底座铁板4,而两侧的支撑筋条3与第一定位筋条 1、第二定位筋条2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的底座铁板4放置在地面上时,交叉点A不接触地面。

所述的支撑筋条3分别安装在第一定位筋条1和第二定位筋条2的中心点位置。

所述的第一定位筋条1和第二定位筋条2的中心点外侧位置还安装有一铰接座5,所述的支撑筋条3则铰接式安装在铰接座5上。

所述的底座铁板4上还设置有一套筒6,而所述的第一定位筋条1和第二定位筋条2的底端还通过铰接件7安装有套杆8,而该套杆8则可分离的放置在底座铁板4的套筒6内。

本装置使用的时候在路面上方放置固定本装置,通过带有激光扫描功能的移动测量装置对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进行扫描,激光扫描得到第一定位筋条和第二定位筋条上的离散点,拟合出两根空间直线line_a和line_b,根据line_a 和line_b得出交叉点A的空间坐标,其在平面上的投影就是交叉点A下方的地面点的准确定位点;通过本装置可准确找到稀疏点云地面点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点云的精度。

本装置整体是处于一平面上的结构,而且两侧的支撑筋条的上端均是通过铰接座铰接安装,而下方又是与底座铁板的套筒可分离设计的;这样设计一方面支撑筋条可分离收纳,整体装置分离后携带以及重新组装都非常方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筋条铰接的安装设计可以调节两个定位筋条的放置角度及放置,以便解决一些斜坡等其他地形的放置问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