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螨毒力测定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1284发布日期:2018-08-31 21:5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昆虫培养,具体涉及叶螨毒力测定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绿色种植产业急速扩张,进而使得耕种面积需求大幅增加,耕种条件更加多元化,面临更多的挑战。而在错综复杂的种植过程中虫害是个大问题,常规的大体型虫害因体型等问题能够通过物理手段、化学手段和生药手段进行解决。而微小化虫害则需要通过一些高精尖灭杀手段来解决,诸如利用基因剪裁施药防治叶螨等。但这一类的手段需要大量的实验样本进行试验方能起到最佳效果。故而需要对叶螨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饲养繁殖,并利用专门的实验装置对叶螨进行毒力测定实验,但目前的技术和设备均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目前的装置不能同时进行叶螨饲养繁殖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实验,需要两套装置来实现,不仅成本高,并且迁移叶螨过程困难。而且以目前的毒力测定实验装置得到的数据样本较少,对叶螨的防治指导意义不大。(2)目前的装置无法对叶螨进行标记,不利于后续毒力测定实验中叶螨的成活及死亡个数统计,实验数据不精准。(3)目前的装置无法进行实时观测,同时没有配套相关条件的控制手段,诸如湿度、温度、光照、气体氛围等会影响毒力测定实验过程中生长速率和生存情况的条件,且因无法实时得到叶螨生长或死亡的情况,进而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精细调节。故而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开发叶螨毒力测定实验装置成为了当前的急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叶螨毒力测定实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叶螨毒力测定实验装置,包括四个箱体,所述箱体为前后左右四面由玻璃板构成的立方体,所述箱体前侧上部的玻璃板上设置有多个模拟灯,所述模拟灯与设置在箱体顶部的灯座架,所述箱体前侧下部设有开合门,所述箱体后侧的玻璃板上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与雾化气管道连接,所述雾化气管道与雾化机连接;

所述箱体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温控棒阵列,所述温控棒阵列与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控温机台连接,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时长显示板;所述箱体左侧的玻璃板上设置有气氛循环管,所述气氛循环管两端分别与进气机和抽气机连接;

所述四个箱体两两之间通过过渡桥连接,所述过渡桥内设置有分层板,所述过渡桥顶部设置有密封门;

所述四个箱体由依次连接的培养箱、第一测试箱、第二测试箱、第三测试箱构成,所述培养箱顶部设置有液槽,所述液槽底部连接有标记喷头,所述标记喷头一端位于培养箱内;

所述第一测试箱、第二测试箱、第三测试箱顶板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信号采集仪和轨道架,所述轨道架上设置有扫描行车,所述信号采集仪与扫描行车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试箱、第二测试箱、第三测试箱右侧的玻璃板上设置有多个投放喷管,所述投放喷管与投放槽机连接,所述投放槽机通过支架支架固定。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第一测试箱、第二测试箱、第三测试箱底端均设置有支撑脚。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玻璃板材料为树脂玻璃材质。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开合门和密封门上均设置有把手。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氛循环管中段上设置有多个气孔。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标记喷头一端设置有喷洒孔。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时长显示板上两侧均设置有led面板。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层板上设置有条孔。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投放槽机上设置有震荡雾化模块及体积刻度。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投放喷管上设置有喷口,且投放喷管为可嵌套伸缩变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装置不仅可饲养繁殖叶螨,还可以对叶螨进行毒力测定实验。并对叶螨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叶螨的致死中浓度、亚致死浓度、药剂的最大持效期等数据,有利于开展叶螨防治工作,对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对培养箱内的叶螨喷洒标记液进行标记,有利于后续抗药性的毒力测定实验中叶螨的成活及死亡个数的扫描统计,保证实验数据精确。

(3)本发明的装置可通过玻璃板实时观测判断培养箱内叶螨的生长情况以及三个测试箱内叶螨中毒后的耐药性情况,同时本装置能够对各箱体的湿度、温度、光照、气体氛围等条件进行控制,进而对叶螨生长及毒力测定实验过程进行精细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培养箱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标记喷头、液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气氛循环管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模拟灯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雾化喷嘴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时长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温控棒阵列、控温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培养箱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发明过渡桥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测试箱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发明投放喷管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扫描行车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测试箱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培养箱1、玻璃板2、开合门3、温控棒阵列4、控温机台5、气氛循环管6、进气机7、抽气机8、雾化喷嘴9、雾化气管道10、雾化机11、模拟灯12、灯座架13、标记喷头14、液槽15、时长显示板16、过渡桥17、分层板18、密封门19、第一测试箱20、扫描行车21、轨道架22、信号采集仪23、支架24、投放槽机25、投放喷管26、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4所示:叶螨毒力测定实验装置,包括四个箱体,所述箱体为前后左右四面由玻璃板2构成的立方体,所述箱体前侧上部的玻璃板2上设置有多个模拟灯12,所述模拟灯12与设置在箱体顶部的灯座架13,所述箱体前侧下部设有开合门3,所述箱体后侧的玻璃板2上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9,所述雾化喷嘴9与雾化气管道10连接,所述雾化气管道10与雾化机11连接;

所述箱体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温控棒阵列4,所述温控棒阵列4与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控温机台5连接,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时长显示板16;所述箱体左侧的玻璃板2上设置有气氛循环管6,所述气氛循环管6两端分别与进气机7和抽气机8连接;

所述四个箱体两两之间通过过渡桥17连接,所述过渡桥17内设置有分层板18,所述过渡桥17顶部设置有密封门19;

所述四个箱体由依次连接的培养箱1、第一测试箱20、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构成,所述培养箱1顶部设置有液槽15,所述液槽15底部连接有标记喷头14,所述标记喷头14一端位于培养箱1内;

所述第一测试箱20、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顶板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信号采集仪23和轨道架22,所述轨道架22上设置有扫描行车21,所述信号采集仪23与扫描行车2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试箱20、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右侧的玻璃板2上设置有多个投放喷管26,所述投放喷管26与投放槽机25连接,所述投放槽机25通过支架24支架固定。

所述培养箱1、第一测试箱20、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底端均设置有支撑脚。

所述玻璃板2材料为树脂玻璃材质。

所述开合门3和密封门19上均设置有把手。

所述气氛循环管6中段上设置有多个气孔。

所述标记喷头14一端设置有喷洒孔。

所述时长显示板16上两侧均设置有led面板。

所述分层板18上设置有条孔。

所述投放槽机25上设置有震荡雾化模块及体积刻度。投放槽机25用于放置毒液,震荡雾化模块有利于毒液混合均匀。

所述投放喷管26上设置有喷口,且投放喷管26为可嵌套伸缩变形结构。有利于毒液投放均匀,保证所有叶螨都占有毒液。

本发明工作时:将叶螨幼虫通过开合门3放入培养箱1中培养,液槽15中盛有标记液,通过标记喷头14向培养箱1中的叶螨幼虫喷洒标记液进行标记以方便后续叶螨个数统计的扫描,待叶螨在培养箱1中培养到一定阶段后通过过渡桥17将叶螨引导到第一测试箱20内;叶螨在第一测试箱20内进行第一阶段毒力测定,首选通过扫描行车21进行第一测试箱20内叶螨个数的扫描,并将成活叶螨个数信息反馈给信号采集仪23,然后通过投放喷管26向第一测试箱20内投放一定量的毒液,由时长显示板16计时,观察叶螨的死亡情况,一定时间后,通过过渡桥17将成活叶螨引导到第二测试箱27中,而死亡的叶螨被留在第一测试箱20中,然后再次通过扫描行车21扫描第一测试箱20内死亡叶螨的个数,并将成活叶螨死亡信息反馈给信号采集仪23,完成叶螨第一阶段度毒力测定;经过第一阶段度毒力测定成活的叶螨在第二测试箱27中进行叶螨第二阶段度毒力测定,步骤与第一阶段毒力测定相同;经过第二阶段度毒力测定成活的叶螨在第三测试箱28中进行叶螨第三阶段度毒力测定,步骤同上所述;最终将各个阶段的叶螨成活个数、死亡个数、投毒量、测试时长等加以统计,并对叶螨的耐药性的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可以得出叶螨的致死中浓度、亚致死浓度、药剂的最大持效期等数据,有利于开展叶螨防治工作,对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可通过玻璃板2实时观测判断培养箱1内叶螨的生长情况以及三个测试箱内叶螨中毒后的耐药性情况,同时本装置能够对培养箱1、第一测试箱20、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的湿度、温度、光照、气体氛围等条件进行控制,进而对叶螨生长及毒力测定实验过程进行精细调节。具体为:通过温控棒阵列4、控温机台5结合实现对箱体温度的控制;通过培气氛循环管6、进气机7、抽气机8三者结合实现对箱体内气体氛围的控制;通过雾化喷嘴9、雾化气管道10、雾化机11三者结合实现对箱体内湿度的控制;通过模拟灯12实现对箱体内光照强度的控制。

第一测试箱20、第二测试箱27、第三测试箱28内死亡的叶螨可以通过开合门3清出。过渡桥17引导叶螨的时通过密封门19向过渡桥17内放入细碎叶或浆料,细碎叶在分层板18停留,浆料通过分层板18的条孔流入过渡桥17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