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114发布日期:2018-07-17 22:0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测距工程支架。



背景技术:

现场测试建筑声学检测主要包括:分户墙隔声检测、楼板隔声检测、隔墙隔声检测、外窗隔声检测、外墙隔声检测、室内噪声检测等,这些检测都要使用支架来架设声学检测的声音传感器,根据《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dgj32/tj194-2015),传感器需要在检测过程中移动多个位置,并且对移动位置标准做出了明确要求:测点距地面的高度应为1.2m~1.6m,测点距离房间内各反射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0m;各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5m;测点距房间内噪声源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5m。如果现场采用目前的三脚架作为支撑物进行现场测试建筑声学检测,检测员每移动一个测试位置就要用尺量出测点与房间内其他反射点的距离、距地面的高度、与上一个测点之间的距离、距房间内噪声源的距离等,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操作繁琐,影响检测效率,且由于通过人工进行相应的测距、统计工作,也有可能因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检测误差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三脚架作为支撑物进行建筑声学检测,由于需要反复测量各个方向的距离值,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操作繁琐,影响检测效率,且由于通过人工进行相应的测距、统计工作,也有可能因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检测误差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测距工程支架,包括:支撑板、自动测距装置、显示屏、支撑柱、固定座、至少三个可伸缩支架腿,其中,各所述可伸缩支架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所述自动测距装置包括:处理器、及至少一个测距传感器,其中,各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用于向目标方向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返回的激光脉冲;所述处理器连接各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发射激光脉冲和接收返回的激光脉冲的时间差值计算所述工程支架与支架四周建筑物的距离值,并将所述距离值发送至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用于显示所述距离值;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用于安装外部设备。

可选地,所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还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程支架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信号,并将所述温湿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信号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温湿度值发送至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的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动测距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距离值及所述温湿度值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固定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固定扳钮,所述固定扳钮用于锁定或解除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可伸缩支架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转动铰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测距工程支架包括:支撑板、自动测距装置、显示屏、支撑柱、固定座、至少三个可伸缩支架腿,该工程支架实现了自动测量工程支架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并进行实时显示;简便了建筑声学检测的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避免了人工测距造成的检测误差,提高了距离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测距工程支架,如图1所示,该自动测距工程支架包括:支撑板1、自动测距装置2、显示屏3、支撑柱4、固定座5、三个可伸缩支架腿6,其中,各可伸缩支架腿6连接于支撑板1的底端;自动测距装置2包括:处理器21及一个测距传感器22,其中,各测距传感器22设置于支撑板1上表面,用于向目标方向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返回的激光脉冲;处理器21连接各测距传感器22,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22发射激光脉冲和接收返回的激光脉冲的时间差值计算该工程支架与支架四周建筑物的距离值,并将距离值发送至与处理器21连接的显示屏3;显示屏3安装于支撑板1的侧面,用于显示距离值;支撑柱4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1上,支撑柱4的另一端与固定座5连接,固定座5用于安装外部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伸缩支架腿6的个数为三个,测距传感器22的个数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可伸缩支架腿6的个数可以是三个以上,测距传感器22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测距工程支架,能够实现自动测量工程支架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并进行实时显示;简便建筑声学检测的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避免了人工测距造成的检测误差,提高了距离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板1与各可伸缩支架腿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上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板1与固定座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上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便于安装和拆卸。具体地,上述的支撑柱4与固定座5之间设置有固定扳钮,固定扳钮用于锁定或解除支撑柱4与固定座5之间的连接,使得上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可伸缩支架腿6与支撑板1之间形成转动铰接,各可伸缩支架腿可6以根据安装于上述固定座5上的外部测量设备的测量要求调节可伸缩支架腿6的长度,使得上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使用更加灵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自动测距工程支架还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7,该温湿度检测装置7连接于支撑板1上,具体包括:温湿度传感器71,用于检测工程支架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信号,并将温湿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信号转换模块72;信号转换模块72,用于接收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为温湿度值发送至于信号转换模块72连接的显示屏3进行显示。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7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在待测建筑物内安放好上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后,按下该温湿度检测装置7的启动开关,上述的温湿度传感器71检测得到该工程支架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信号,然后将该温湿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信号转换模块72,信号转换模块72将该电信号所对应的温湿度值发送至显示屏3进行显示,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3上显示的数值得到环境温湿度,判断当前的检测环境是否符合建筑声学检测的具体要求。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的自动测距工程支架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8,该无线传输模块8设置于支撑板1的下表面,无线传输模块8分别与自动测距装置2和温湿度检测装置7连接,用于将距离值及温湿度值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该无线传输模块8,可以将建筑声学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温湿度情况及声学检测设备与待测建筑物的距离情况发送至检测人员的移动终端进行记录,便于后续记录检测报告,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工作过程为:在待测建筑物内安放好该工程支架后,启动上述自动测距装置2,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距传感器22的个数为四个,该自动测距装置2内的四个测距传感器22分别向上述自动测距工程支架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发送激光脉冲,然后各个测距传感器22分别接收待测建筑物反射回的激光脉冲,处理器21记录激光脉冲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并根据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的时间差值计算的出该工程支架与支架四周建筑物的距离值,然后处理器21将该距离值发送给显示屏3进行显示。检测人员可以根据显示屏3显示的距离值判断当前的检测地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则在该工程支架的固定座5上架设如噪声传感器等建筑声学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果显示屏3显示的距离值不满足建筑声学检测要求,则挪动该工程支架,然后观察显示屏上实时变化的距离值,直至该距离值满足建筑声学检测要求,关闭自动测距装置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