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5206发布日期:2018-08-07 19: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电缆的使用量呈剧增态势,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对城市电网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电缆一旦出现问题,不仅要及时停电,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路故障排查,电缆终端放电燃烧还可能引起火灾等严重事故。因此,实时监测电缆运行情况,及时预警火灾情况,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供电质量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尤为必要。

对于外漏的电缆可采用人工定时巡检的方式,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各监测点进行监测。但是对于配电柜内的电缆终端来说,人工定时巡检力度不足,而且人工巡检无法实现事前预警,也无法做到快速抑制火情及灭火。

因此,发明一种电缆监控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人力的智能电缆监控系统,通过设有霍尔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处理器、电闸和gms模块,霍尔电流传感器收集电缆电磁信号,当电缆发生故障或者破损,被处理器分析捕捉,信号提交控制器和gms模块,控制器启动电闸使电缆电力隔绝,led灯熄灭,gms模块将故障信号发送终端平台,有利于智能监控,针对性的排查,对电缆及时更换维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监控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箱座,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设置有检测室,所述隔板底部设置有处理室,所述检测室侧壁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一端设置有连接口,所述接头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接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电闸,所述连接线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检测室底部设置有集线器,所述检测室内设置有隔离仓,所述隔离仓内设置有干冰罐,所述干冰罐输出端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检测室顶部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干冰罐输出端之间通过密封管道连接,所述处理室底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置有gms模块,所述连接线外侧设置有霍尔电流传感器;

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收集电缆电磁信号,所述处理器接收电磁信号并根据收集数据对电缆的电流电压进行比对分析,所述处理器信号分析数据提交控制器和gms模块,所述控制器启动电闸使电缆电力隔绝,所述led灯熄灭,所述gms模块将故障信号发送终端平台。

优选的,所述接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设置在集线器内部,所述连接线与集线器匹配。

优选的,所述隔板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箱座,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底部设置有金属纱网。

优选的,所述机箱外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顶部设置有led灯,所述机箱顶部设置有蜂鸣器。

优选的,所述喷头形状设置为半球形,所述喷头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孔槽,所述孔槽内均设置有喷枪。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与霍尔电流传感器、处理器和控制器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磁阀、蜂鸣器、处理器、电闸和led灯均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和显示屏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霍尔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处理器、电闸和gms模块,电缆通过接头与连接线连接,霍尔电流传感器收集电缆电磁信号,处理器根据收集数据对电缆电流电压进行比对分析,当电缆发生故障或者破损,被处理器分析捕捉,信号提交控制器和gms模块,控制器启动电闸使电缆电力隔绝,led灯熄灭,gms模块将故障信号发送终端平台,提示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排查,有利于智能监控,针对性的排查,对电缆及时更换维修;

2、通过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电磁阀、干冰罐和蜂鸣器,温度传感器对电缆进行温度监测,当温度持续升高达到限额时,控制器启动电磁阀,使干冰罐喷出浓缩二氧化碳,达到快速灭火与降温的效果,控制器在火灾发生之前启动蜂鸣器预警,警示危险,提醒工作人员维修,有利于限制电缆发热着火,及时制止灾害发生,保护箱体内电气设备和防止电缆故障造成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检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灭火流程图。

图中:1箱体、2箱座、3隔板、4检测室、5处理室、6接头、7连接口、8连接线、9电闸、10温度传感器、11集线器、12隔离仓、13干冰罐、14电磁阀、15喷头、16密封管道、17处理器、18控制器、19gms模块、20霍尔电流传感器、21排风扇、22金属纱网、23显示屏、24led灯、2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监控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箱座2,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顶部设置有检测室4,所述隔板3底部设置有处理室5,所述检测室4侧壁设置有接头6,所述接头6一端设置有连接口7,所述接头6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线8,所述连接线8与接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电闸9,所述处理室5底部设置有处理器17,所述处理器17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8,所述控制器18一侧设置有gms模块19,所述连接线8外侧设置有霍尔电流传感器20,通过设有霍尔电流传感器20、控制器18,处理器17、电闸9和gms模块19,电缆通过接头6与连接线8连接,霍尔电流传感器20收集电缆电磁信号,处理器17根据收集数据对电缆的电流电压进行比对分析,当电缆发生故障或者破损,被处理器17分析捕捉,信号提交控制器18和gms模块19,控制器18启动电闸9使电缆电力隔绝,led灯24熄灭,gms模块19将故障信号发送终端平台,提示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排查,有利于智能监控,针对性的排查,对电缆及时更换维修。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线8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检测室4底部设置有集线器11,所述检测室4内设置有隔离仓12,所述隔离仓12内设置有干冰罐13,所述干冰罐13输出端设置有电磁阀14,所述检测室4顶部设置有喷头15,所述喷头15与干冰罐13输出端之间通过密封管道16连接,所述接头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20设置在集线器11内部,所述连接线8与集线器11匹配,连接线8从集线器11内穿过,有利于检测室4内整洁,从而便于维护,通过设有温度传感器10、控制器18、电磁阀14、干冰罐13和蜂鸣器25,温度传感器10对电缆进行温度监测,当温度持续升高达到限额时,控制器18启动电磁阀14,使干冰罐13喷出浓缩二氧化碳,达到快速灭火与降温的效果,控制器18在火灾发生之前启动蜂鸣器25预警,警示危险,提醒工作人员维修,有利于限制电缆发热着火,及时制止灾害发生,保护箱体1内电气设备和防止电缆故障造成人员伤亡;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3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箱座2,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排风扇21,所述排风扇21底部设置有金属纱网22,排风扇21对箱体内排风换气,达到降温效果,金属纱网22减少虫类异物进入箱体1的可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1外部设置有显示屏23,所述显示屏23顶部设置有led灯24,所述箱体1顶部设置有蜂鸣器25,显示屏23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电缆信息,led灯24提示机箱内电路状态,蜂鸣器25警示危险;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头15形状设置为半球形,所述喷头15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孔槽,所述孔槽内均设置有喷枪,半球形喷头15和喷枪设置,有利于箱体1内部有效灭火;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线8与霍尔电流传感器20、处理器17、控制器18和led灯24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8与电磁阀14、蜂鸣器25、处理器17和电闸9均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17与温度传感器10、霍尔电流传感器20和显示屏23电性连接,电缆插入连接口7通过接头6与连接线8相连,电闸9控制电缆与连接线8连接效果。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0设置为ds18b20to-92型温度传感器,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20设置为es300c型电磁传感器,所述蜂鸣器25设置为ad16-22sm型蜂鸣器。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本发明监控电缆运行,首先将电缆从连接口7插入,通过接头6连接连接线8,连接线8传输电缆电流,霍尔电流传感器20收集电缆电磁信号,处理器17根据收集数据对电缆的电流电压进行比对分析,当电缆发生故障或者破损时,电流损耗被处理器17分析捕捉,处理器17将信号提交控制器18和gms模块19,控制器18启动电闸9使电缆电力隔绝,led灯24熄灭,gms模块19将故障信号发送终端平台,提示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排查;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将电缆从连接口7插入,通过接头6连接连接线8,连接线8传输电缆电流,温度传感器10对电缆进行温度监测,当温度持续升高达到限额时,控制器18启动电磁阀14,使干冰罐13喷出浓缩二氧化碳,经喷头15均匀喷向检测室4内,达到快速灭火与降温的效果,控制器18在火灾发生之前启动蜂鸣器25预警,警示危险,提醒工作人员维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