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8423发布日期:2019-02-19 18:2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技术不断发展,目标的偏振信息在目标探测和识别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目标的偏振特征可提供表面粗糙度、纹理走向、表面取向、电导率、材料的理化特性等信息。通过观测目标的偏振特性就可以确定目标物的存在或状态。用偏振技术,根据其偏振状态与背景的差异,可有效识别和观测,这无疑在军事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利用偏振技术还可以降低杂乱背景的影响,在复杂的辐射环境中检测出有用的信息应用,有效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但是,现有偏振成像光学系统存在以下几个缺点:一、偏振片的透过率较低,能量利用率降低,影响系统的探测距离。可见光波段透过率一般为60%左右,其中thorlabs公司偏振片性能较好,透过率也只有83%;二、偏振片口径越大,成本越高,大口径的偏振片非常昂贵,且需定制,周期较长;三、现有偏振成像系统都使用单一探测器,刷新频率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系统,可解决偏振成像中偏振片透过率低、成本随口径增大而明显增加的问题。

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光学系统,包括物镜(2)、分光平片(3)、第一中继透镜(4)、第一探测器(5)、小孔视场光阑(6)、偏振片轮(7)、第二中继透镜(8)和第二探测器(9),其中:

所述物镜(2)用于对目标成一次中间像;

所述分光平片(3)用于将物镜(2)透射的光信号分成反射光路和透射光路两部分;

所述第一中继透镜(4)用于将分光平片(3)反射的光信号进行聚焦并成像在第一探测器(5)上;

所述小孔视场光阑(6)放置于所述一次中间像的像面上,并可在像面上移动,由此对感兴趣区域的光信号进行选择性透过;

所述偏振片轮(7)位于小孔视场光阑(6)后方的透射光路中,并随小孔视场光阑(6)同步移动,用于给小孔视场光阑(6)选择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加入偏振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透镜(8)用于对经过偏振片轮(7)加载了偏振信息的光信号进行放大成像;

所述第二探测器(9),用于接收第二中继透镜(8)所成的像。

较佳的,所述第一中级透镜4对物镜(2)成的中间像1:1成像在第一探测器(5)上。

较佳的,所述第二中继透镜(8)的放大倍率为0.5-9倍。

较佳的,第一探测器(5)和第二探测器(9)的刷新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利用分束器将光束分为2路,反射光路成全视场强度像,透射光路经扫描型小孔视场光阑后,对感兴趣区域成局部偏振像;本发明利用分光平片3将目标光分出一路,在没有损失透射率的情况下获得全视场下的目标强度图像;由于使用了扫描型小孔视场光阑6以及与其随动的偏振片轮7实现对感兴趣区域的动态扫描,获得感兴趣区域的偏振图像,因此可避免使用大孔径的偏振片,可大大节省成本;同时,本发明采用双探测器成像,可使双探测器的刷新频率不同,从而获得不同刷新率不同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图,其中:

1-孔径光阑,2-物镜,3-分光平片,4-第一中继透镜,5-第一探测器,6-小孔视场光阑,7-偏振片轮,8-第二中继透镜,9-第二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光学系统,包括:

孔径光阑1、物镜2、分光平片3、第一中继透镜4、第一探测器5、小孔视场光阑6、偏振片轮7、第二中继透镜8和第二探测器9,其中:

孔径光阑1用于限制本系统轴上点发出的平面光的孔径角;

物镜2用于对目标成一次中间像;

分光平片3用于将物镜2透射的光信号分成反射光路和透射光路两部分;

第一中继透镜4用于对分光平片3反射的光信号进行聚焦成像,即将物镜2成的中间像1:1成像在第一探测器5上;

第一探测器5用于接收第一中继透镜4所成的像,即获得反射光路部分的全视场的光信息;

小孔视场光阑6放置于一次中间像的像面上,并可在像面上移动,由此对感兴趣区域的光信号进行选择性透过,实现对一次中间像的动态扫描;

偏振片轮7位于小孔视场光阑6后方的透射光路中,并随小孔视场光阑6同步移动,用于给小孔视场光阑6选择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加入偏振信息;

第二中继透镜8用于对经过偏振片轮7加载了偏振信息的光信号进行放大成像;其中,放大倍数为0.5-9倍;

第二探测器9,用于接收第二中继透镜8所成的像;由于该探测器接收的是放大后的像,因此需要和中继镜头放大倍数一致的靶面尺寸。

本发明的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光学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孔径光阑1、物镜2以及分光平片3依次处于同一光路中;分光平片3将光信号分成反射光路和透射光路两部分,反射光经过第一中继透镜4成像在第一探测器5上,第一探测器5上得到了全视场下目标的强度图像;由于该光路中没有设置偏振片,所以影响系统的透射率,即不会降低图像强度。

透射光经过分光平片3后在其后方成一次中间像,在一次中间像的像面上放置扫描型的小孔视场光阑6,将小孔视场光阑6移动到一次中间像上某个感兴趣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光信号进行选择透过;后面的偏振片轮7对该部分光信号加载偏振信息,再通过第二中继透镜8放大成像在第二探测器9上;由于小孔视场光阑6只将感兴趣图像区域的光信号选择性透过,因此在第二探测器9上得到的放大图像也只是感兴趣区域。通过移动小孔视场光阑6,可实现对感兴趣区域的动态扫描。其中,第二探测器9分别获得偏振片轮7的偏振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0°、45°、90°和135°时的4组偏振图像,对该4组偏振图像进行结算后,即可获得感兴趣区域的偏振度图和偏振角图。

由此可见,本发明中的小孔视场光阑6、偏振片轮7和第二中继透镜8共同实现感兴趣区域的动态局部偏振成像。

本发明利用分光平片3将目标光分出一路,在没有损失透射率的情况下获得全视场下的目标强度图像;由于使用了扫描型小孔视场光阑6以及与其随动的偏振片轮7实现对感兴趣区域的动态扫描,获得感兴趣区域的偏振图像,因此可避免使用大孔径的偏振片,可大大节省成本。同时,由于采用双探测器成像,可使双探测器的刷新频率不同,从而获得不同刷新率不同的图像。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探测器动态局部偏振成像光学系统,利用分束器将光束分为2路,反射光路成全视场强度像,透射光路经扫描型小孔视场光阑后,对感兴趣区域成局部偏振像;本发明利用分光平片3将目标光分出一路,在没有损失透射率的情况下获得全视场下的目标强度图像;由于使用了扫描型小孔视场光阑6以及与其随动的偏振片轮7实现对感兴趣区域的动态扫描,获得感兴趣区域的偏振图像,因此可避免使用大孔径的偏振片,可大大节省成本;同时,本发明采用双探测器成像,可使双探测器的刷新频率不同,从而获得不同刷新率不同的图像。

技术研发人员:常军;刘鑫;宋大林;沈本兰;张泽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09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