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1825发布日期:2019-02-12 22:48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因在害虫防治上长期、大量、不合理的采用化学防治手段,所导致的3r问题(抗性、再增猖獗和残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急需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措施来增强和完善害虫综合治理体系。近些年,在化学生态领域,科学家对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已初步明确一些化学物质在如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取食、交尾、产卵、天敌搜寻寄主(或猎物)等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信息素,主要来自寄主植物、昆虫及其产物、与寄主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相关的其他有机体、天敌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大量的植物-害虫-天敌间的信息素被研究人员提取、分析、鉴定和合成,为利用信息素发展新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通过把信息素制作成害虫诱芯,并结合特定诱捕器实现捕杀害虫效果,成为众多推广实践中最具价值的一种应用。在害虫诱芯和诱捕器的研制过程,确定信息素最优活性浓度以及诱捕器的最优机构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室内模拟害虫栖息环境,可用于对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的效果进行测试的辅助设计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包括充气泵、照明灯、风洞室、释放台、底座、测试台和电源,所述风洞室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测试台和所述释放台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洞室内两侧,所述充气泵与所述风洞室连通,且进风口设置在靠近所述测试台的一侧;所述风洞室上方设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气泵与所述风洞室之间设有缓冲室,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缓冲室之间设有可调进气孔。

优选地,所述缓冲室与所述风洞室之间设有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风洞室上设有操作窗。

优选地,所述风洞室靠近所述释放台的一侧设有排气管。

优选地,所述风洞室为矩形,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

优选地,还设有环境参数监视仪,所述环境参数监视仪设有探头,所述探头设置在所述风洞室内。

优选地,所述探头包括亮度探头、风速探头、温度探头和湿度探头。

优选地,所述环境参数监视仪嵌在所述缓冲室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且所述底座上设有刻度。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采用风洞测试平台模拟害虫栖息环境,对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的效果进行测试,该结构简单,受装置结构本身因素影响较小,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多种环境模拟,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风洞测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环境参数监视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环境参数监视仪的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泵、2:照明灯、3:操作窗、4:风洞室、5:排气管、6:释放台、7:底座、8:测试台、9:过滤器、10:缓冲室、11:环境参数监视仪、12:电源、13:亮度探头、14:风速探头、15:温度探头、16:湿度探头、17:蜂窝板、18: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室内模拟害虫栖息环境,可用于对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的效果进行测试的辅助设计平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如图1-4所示,包括矩形风洞室4和底座7,风洞室4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底座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制作,可以起到缓冲和减少噪音的作用,同时便于打孔掩埋风速、温度、湿度和亮度等测试探头传输数据的传输线。另外在底座上刻有刻度,方便在测试时,观察害虫从释放台趋向飞行的距离,用于判断害虫对信息素活性的强弱。

风洞室4一侧连接缓冲室10,充气泵1通过长软管将空气通入缓冲室10的进气口,进气口上设有阀门,调节进气口的大小。缓冲室10为铝制箱体,箱体与风洞室4之间设置有过滤器9,对进入风洞室4的空气进行过滤。缓冲室10箱体通过软垫和螺丝固定在过滤器9的骨架上,空气经充气泵1进入缓冲室10内形成一定的气压,从而可以通过过滤器9在风洞室4内形成稳定的气流。

具体的,过滤器9使用的是活性炭18进行过滤。过滤器9的圆形进风口和出风口直径为500mm,并安装有蜂窝板17(孔径:φ1mm),可以减小气流在风洞室4内扰动。过滤器9使用推拉设计,方便每次测试后取出,对过滤器9进行清洗和活性炭复活。

相应的,在风洞室4内与缓冲室10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管5,使空气流经风洞室4内后沿排风管排出。

进一步地,风洞室4内设有led照明灯2,为风洞室4提供稳定可控的光源。在风洞室4的底部靠近缓冲室10的位置设置有测试台8,测试台8是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的长方体,可以移动,在气流的上风口,用于摆放诱芯和诱捕器,挥发性信息素在气流的带动下扩散到设置在下风口的释放台6,对待测害虫产生引诱作用。释放台6是固定不动的,位于底座0刻度,测试时,把待测害虫放在释放台6上,来观察害虫对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同时释放台6上载有风速、温度、湿度和亮度的测试探头,并把测试环境参数传输到环境参数监视仪11上实时显示,以便保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环境参数监视仪11可安装在缓冲室10的外壁上,优化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摆放诱芯、诱捕器和释放待测害虫等操作,上述实施例中在风洞室4上开设有操作窗3,操作窗3为2个,也可以根据测试需要设置多个。

此外,环境参数监视仪11和照明灯2均通过导线与电源12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风洞测试平台的技术规格为:

以假眼小绿叶蝉诱芯的生物活性测试为例,应用风洞测试平台:

(一)测试准备

(1)假眼小绿叶蝉诱芯的配制:以正己烷为溶剂,将信息素分别配成10-2g/ml、10-4g/ml、10-6g/ml溶液,并用这三种配制好的溶液载于塞式橡胶皮头上,每个橡胶皮头吸附溶液500ul,各制作10个橡皮头。

(2)试虫的收集:从昆虫笼里取出150头虫龄一致的假眼小绿叶蝉,放到到指型玻璃管里,每管一头,并用脱脂棉塞住管口。测试前2小时,转移到风洞测试平台所在的房间,使之适应测试环境。

(3)风洞测试平台参数设置:测试前1小时打开充气泵1,把风洞的测试条件设定为温度(25±1℃),相对湿度(60-80%),亮度190lux,风速为10cm/s,把测试台放置在距离释放台1米的刻度上。

(二)测试操作

(1)测试开始时,首先将待测的诱芯通过操作窗3放在风洞室4上风口的测试台上。

(2)等1-2分钟,待信息素气迹均匀后,将装有假眼小绿叶蝉的指型玻璃管通过操作窗3放在下风口的释放台上。

(3)去掉玻璃管口的脱脂棉,让假眼小绿叶蝉自由运动。

(4)每测试5头后,更换诱芯,每个浓度共测试50头假眼小绿叶蝉,空白对照使用没有信息素的塞式橡胶皮头。

(5)观察、记录假眼小绿叶蝉对诱芯的行为反应。对10分钟内,假眼小绿叶蝉向放有诱芯的测试台逆风飞行超过80厘米的情况记为具有活性,即表示该种浓度的信息素诱芯对其具有引诱效果。否则,记为不具活性,表明没有引诱效果。分别加以计数统计。

(6)按上述操作完成信息素3个浓度的生物活性测试。

(三)效果分析

对测试获得的统计数据,用duncan法对信息素各浓度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活性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帮助筛选出对假眼小绿叶蝉引诱最好的诱芯。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信息素诱芯和害虫诱捕器辅助设计风洞测试平台,对害虫的栖息环境进行模拟,平台本身结构等因素对环境影响小,得出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为科研、试验人员及单位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适合在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中广泛应用。

本发明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