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底泥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2537发布日期:2019-03-02 02: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塘底泥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底泥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池塘底泥采集器。



背景技术:

池塘底泥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水质和养殖效益,因此,池塘底泥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池塘底泥的研究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蚌式采泥器或重力采样器,而这些采泥器主要的缺点是笨重,多为整体结构,不能进行拆装不利于使用后的收纳,此外,对底泥扰动较大,不能分层采集底泥,无法采集特定水层。因此,设计一种适宜池塘的底泥分层的采集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底泥采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底泥采集器,包括采集管、吸泥管、承重块、吸泥口、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吸泥组件、拼装组件、通气管、第一堵漏螺栓、排水管、第二堵漏螺栓、密封垫和轴承,述采集管的底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一侧底端外壁上贯通开设有吸泥口,所述采集管的顶端一侧外壁上贯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内壁上螺合安装有第一堵漏螺栓,所述采集管的底端一侧外壁上贯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内壁上螺合安装有第二堵漏螺栓,所述采集管的顶端两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吸泥组件;

所述吸泥组件包括安装块、螺孔、螺杆、安装槽、斜齿轮、转轴、手轮、活塞、转动槽、转动块和连接杆,第二连接座的顶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第二连接座的顶端外壁中心处贯通开设有螺孔,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螺孔的内部螺合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中部贯穿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对应螺杆设置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的两侧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与安装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斜齿轮一侧的转轴贯穿于安装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螺杆的底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方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转动槽的内部与转动块的顶端外壁中心处固定焊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连接处设置有拼装组件;

所述拼装组件包括插接环、插接槽、卡块和拉扣,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端两侧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插接环,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端两侧内壁上对插接环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固定安装有拉扣,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侧外壁上对应拉扣分布固定安装卡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拉扣与卡块为配合构件,且拉扣与卡块的个数四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的外壁与采集管的内壁契合,所述吸泥管的底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承重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插接环与插接槽为配合构件,且插接环的外壁与插接槽的内壁上贴合有密封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斜齿轮两侧的转轴与安装块的转动连接处镶嵌安装有轴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采集管的外壁上分布刻制有刻度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采集管与吸泥管的直径为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到承重块底端的直线距离为1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到采集管顶端的直线距离为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操作使用方便、具有良好采集性能,省工省力;通过拼装组件的设置,使采集器不使用时能进行拆卸分解,较小了体积,利于后期收纳和搬运;通过吸泥组件,方便的完成池塘底泥的采集,且采集过程中不会对底泥造成扰动,能分层采集底泥,也能采集特定水层,利于后期科研。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吸泥组件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采集管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集管;2、吸泥管;3、承重块;4、吸泥口;5、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7、吸泥组件;8、拼装组件;9、通气管;10、第一堵漏螺栓;11、排水管;12、第二堵漏螺栓;13、密封垫;14、轴承;71、安装块;72、螺孔;73、螺杆;74、安装槽;75、斜齿轮;76、转轴;77、手轮;78、活塞;79、转动槽;710、转动块;711、连接杆;81、插接环;82、插接槽;83、卡块;84、拉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底泥采集器,包括采集管1、吸泥管2、承重块3、吸泥口4、第一连接座5、第二连接座6、吸泥组件7、拼装组件8、通气管9、第一堵漏螺栓10、排水管11、第二堵漏螺栓12、密封垫13和轴承14,述采集管1的底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吸泥管2,吸泥管2的一侧底端外壁上贯通开设有吸泥口4,采集管1的顶端一侧外壁上贯通连接有通气管9,通气管9的一端内壁上螺合安装有第一堵漏螺栓10,采集管1的底端一侧外壁上贯通连接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一端内壁上螺合安装有第二堵漏螺栓12,采集管1的顶端两侧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一连接座5,第一连接座5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6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吸泥组件7;

吸泥组件7包括安装块71、螺孔72、螺杆73、安装槽74、斜齿轮75、转轴76、手轮77、活塞78、转动槽79、转动块710和连接杆711,第二连接座6的顶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安装块71,安装块71与第二连接座6的顶端外壁中心处贯通开设有螺孔72,安装块7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74,螺孔72的内部螺合连接有螺杆73,且螺杆73的中部贯穿于安装槽74的内部,安装槽74的内部对应螺杆73设置有斜齿轮75,斜齿轮75的两侧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76,且转轴76的一端与安装槽74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斜齿轮75一侧的转轴76贯穿于安装块7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手轮77,螺杆73的底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连接杆711,连接杆711的下方安装有活塞78,活塞78的顶端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79,转动槽79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块710,连接杆711的底端贯穿转动槽79的内部与转动块710的顶端外壁中心处固定焊接,第一连接座5与第二连接座6的连接处设置有拼装组件8;

拼装组件8包括插接环81、插接槽82、卡块83和拉扣84,第二连接座6的底端两侧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插接环81,第一连接座5的顶端两侧内壁上对插接环81开设有插接槽82,第一连接座5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固定安装有拉扣84,第二连接座6的两侧外壁上对应拉扣84分布固定安装卡块83;拉扣84与卡块83为配合构件,且拉扣84与卡块83的个数四个,通过拉扣84与卡块83的配合使用实现两部分的拼装;活塞78的外壁与采集管1的内壁契合,吸泥管2的底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承重块3,通过活塞78在吸泥管2内的移动实现吸泥的作用;插接环81与插接槽82为配合构件,且插接环81的外壁与插接槽82的内壁上贴合有密封垫13,保证了两部分连接的密闭性,避免了螺杆73处进水影响使用;斜齿轮75两侧的转轴76与安装块71的转动连接处镶嵌安装有轴承14,通过轴承14的设置,利于斜齿轮75的转动,采集管1的外壁上分布刻制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测量水深;采集管1与吸泥管2的直径为5㎝,使采集器整体体积变小;排水管11到承重块3底端的直线距离为1m,利于采集器的采泥;排水管11到采集管1顶端的直线距离为2m,保证能对池塘底部进行采泥;该池塘底泥采集器使用时,先通过将“图4”中的吸泥组件7的活塞78和底端螺杆73配合到“图6”中的采集管1中,通过插接环81插入配合到插接槽82中使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连接,通过卡块83和拉扣84进行卡合连接,如“图1”实现采集器整体的拼装,将拼装好的采集器的采集管1和吸泥管2放置到池塘底泥中,通过工作者转动手轮77带动斜齿轮75转动,通过斜齿轮75与螺杆73外壁的螺合连接带动螺杆73在转动槽79和转动块710的配合作用下独自进行转动,配螺孔72使螺杆73上移从而带动活塞78上移,通过活塞78在采集管1内上移使池塘的底泥从吸泥口4吸入到采集管1中,将采集器整体从池塘中取出,通过取下第一堵漏螺栓10,使采集管1内密闭状态解除,使采集的底泥滑落进行收集,用于后期研究,也可用于进行特定水层的取样,通过上述方式取样后,通过取下第二堵漏螺栓12,使采样的水从排水管11排出进行收集,用于后期研究,该采集器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使用也较为方便,通过拼装组件8的设置,使采集器不使用时能进行拆卸分解,较小了体积,利于后期收纳和搬运;通过吸泥组件7,方便的完成池塘底泥的采集,且采集过程中不会对底泥造成扰动,能分层采集底泥,也能采集特定水层,利于后期科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