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5518发布日期:2018-08-10 20:2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车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故载荷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了适应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方便主机厂更好的了解车辆的各种性能,确保所提供车辆的质量,需对车辆进行各种强度试验。事故载荷加载试验需要对车辆地板边梁、腰带高度及上边梁多个部位进行加载,对加载装置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度可调、稳定性强的事故载荷加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稳定性强的事故载荷加载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事故载荷加载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事故载荷加载单元,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包括端墙加载移动横梁、第一支撑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端墙竖梁,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端墙竖梁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配合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扣接于所述安装孔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墙竖梁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端墙竖梁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便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墙竖梁的不同高度上进而调整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进一步包括拉杆连接梁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端墙竖梁固定连接,所述拉杆连接梁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还包括斜拉杆和锁紧件,所述斜拉杆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梁相连接,所述斜拉杆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件固定在所连接设备或者地面上,所述斜拉杆、所述端墙竖梁及地面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与所述拉杆连接梁分别安装在所述端墙竖梁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还包括油缸托盘,所述油缸托盘挂装式固定在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由于所述端墙竖梁上设有不同高度的安装孔,支撑端墙加载移动横梁的第一支撑架设有的卡扣件可以方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同时高度可调,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由于所述端墙竖梁、斜拉杆以及地面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加了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中的端墙竖梁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中的卡扣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俯视图;

以上图中:1、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1、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2、端墙竖梁;13、安装孔;14、卡扣件;15拉杆连接梁;16、斜拉杆;16、锁紧件;18、第一支撑架;19、第二支撑架;20、加载横梁;21、油缸托盘;22、加载油缸;23、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事故载荷加载装置,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包括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第一支撑架18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端墙竖梁12,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8上,所述端墙竖梁12上设有若干安装孔13,所述第一支撑架18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3配合的卡扣件14,所述卡扣件14扣接于所述安装孔13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撑架18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墙竖梁12上,所述安装孔13沿所述端墙竖梁12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便所述第一支撑架18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墙竖梁12的不同高度上进而调整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的高度。

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进一步包括拉杆连接梁15、斜拉杆16以及锁紧件17,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与所述拉杆连接梁15分别安装在所述端墙竖梁12两侧,所述斜拉杆16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梁15相连接,所述斜拉杆16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件17固定在所连接设备或者地面上,所述端墙竖梁12与所述斜拉杆16通过所述拉杆连接梁15固定连接且所述端墙竖梁12、所述斜拉杆16与地面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增加了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还包括第二支撑架19,所述第二支撑架19与所述端墙竖梁1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连接梁15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9上,所述第二支撑架19采用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便更好地支撑所述拉杆连接梁15。

如图5所示,所述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还包括加载横梁20、油缸托盘21以及加载油缸22,所述加载横梁20架设于所述油缸托盘21上,所述油缸托盘21上安装有加载油缸22,所述油缸托盘21挂装式固定在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上以便用来支撑所述加载油缸22,所述加载油缸22一端与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相连接,所述加载油缸22另一端与所述加载横梁20相连接,所述加载油缸22与所述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之间设置有传感器23,所述传感器23对施加在车体上的力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送到控制单元。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工作过程详细描述如下:

在进行事故载荷加载试验时,车体放置在两个对称设置的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之间,车体两端的事故载荷加载单元1单独分别对车体施加载荷,主要是对车辆地板边梁、腰带高度及上边梁进行加载,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的高度可以上下调节,在与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相连接的加载油缸22作用下,对加载横梁20施加压力,通过加载横梁20将力作用到车体的前后端部的不同位置,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与加载油缸22之间设有传感器23,传感器23对施加的力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送到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事故载荷加载装置,其由于端墙竖梁12上设有不同高度的安装孔13,支撑端墙加载移动横梁11的第一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3上,高度可调,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所述端墙竖梁12、斜拉杆16以及地面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加了事故载荷加载装置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