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文丘里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9417发布日期:2018-09-28 19:15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速测量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文丘里管。



背景技术:

双文丘里管是一种用于电厂的大口径烟气管道的流量测量,测量大口径管道流速的差压感受元件,配合差压变送器以及记录、显示等仪表就可以求得管内被测点处的瞬时流速值。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6059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文丘里管,包括外文丘里管和嵌设在其内部的内文丘里管。外文丘里管上连通设置有正取压管,内文丘里管上连通设置有负取压管,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从管道内部伸出的端部连接到连接筒体上。

但是,插设进管道内部的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受管道内流体流速的影响,当流体施加给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的推力大于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与连接筒体之间的摩擦力时,会导致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的位置产生移动,进而对外文丘里管和内文丘里管的测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文丘里管,其具有提高双文丘里管测量准确性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文丘里管,包括放置在管道内部的外文丘里管和嵌设在外文丘里管内部的内文丘里管,管道内垂直插设有与外文丘里管连通设置的正取压管,以及与内文丘里管连通设置的负取压管,所述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从管道内部伸出的上端部套设有连接板,所述管道上设置有与连接板接触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的外侧壁上套设有与连接板的下端面接触的加强套,所述加强套靠近正取压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靠近负取压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远离加强套的端部均设置有与连接筒体内侧壁接触的稳定板;最下方的所述外文丘里管的下端部设置有与管道内侧壁接触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管道之间设置有锁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插设进管道内部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处于压缩状态,因此设置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端部的稳定板和连接筒体的内侧壁抵接。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加强套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推力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其位置的固定。从而保持插设在连接板上的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的位置不变,从而提高了外文丘里管和内文丘里管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双文丘里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设置在外文丘里管下方的支撑板,通过对外文丘里管施加向上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加了文丘里管和管道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板靠近连接筒体的端面设置有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可以缓冲稳定板和连接筒体之间的碰撞,对稳定板和连接筒体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板靠近连接筒体的端面设置有凸块,所述连接筒体的端面开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和凹槽的配合可以限制稳定板位置,减少了测量过程中稳定板位置的移动,从而提高了双文丘里管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靠近管道内侧壁的端部设置有加强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块可以增加支撑板和管道内侧壁接触的面积,既避免了增大支撑板的体积对管道内流速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支撑板和管道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块与管道内侧壁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摩擦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垫增大加强块和管道内侧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支撑板和管道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垫上设置有若干摩擦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的内侧壁不平整存在一定深度的凹坑和凸起,摩擦凸起可以使得摩擦垫和管道的内侧壁贴合的更加紧密,进而增加了支撑板和管道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靠近连接筒体的端面设置有阻力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力垫一方面可以增加连接板和连接筒体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提高连接板和连接筒体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外部套设有波纹套筒,所述波纹套筒的端部分别与加强套和稳定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加强套和稳定板之间的波纹套筒可以限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之间的压缩的方向,从而减少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沿其径向的弯曲和扭转,提高了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的固定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连接板、加强套、连接筒体、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波纹套筒、稳定板、缓冲垫,增加了双文丘里管和管道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双文丘里管测量的准确性;

2、通过设置支撑板、锁固件、加强块、摩擦垫、摩擦凸起,增加了双文丘里管和管道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双文丘里管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双文丘里管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双文丘里管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外文丘里管;11、正取压管;2、内文丘里管;21、负取压管;3、连接板;31、阻力垫;32、紧固件;4、连接筒体;41、凹槽;5、加强套;51、第一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3、波纹套筒;6、稳定板;61、缓冲垫;62、凸块;7、支撑板;71、加强块;72、摩擦垫;721、摩擦凸起;73、锁固件;8、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双文丘里管,参照图1,其包括放置在管道8内部的外文丘里管1和嵌设在外文丘里管1内部的内文丘里管2。外文丘里管1上垂直连通设置有正取压管11,以及内文丘里管2上垂直连通设置有负取压管21。管道8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板3,且正取压管11和负取压管21均穿设过连接板3。

参照图2和图3,管道8上固定有与连接板3接触的连接筒体4,且连接板3和连接筒体4通过紧固件32连接,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2优选羊角螺栓。

参照图3,连接板3靠近连接筒体4的下端面胶接有阻力垫31,其能够增大连接板3和连接筒体4之间的静摩擦力。本实施例中阻力垫31优选橡胶垫。

参照图3,正取压管11和负取压管21的外壁上套设有与连接板3下端面固定的加强套5。本实施例中加强套5的材料优选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加强套5靠近正取压管11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弹性件51,靠近负取压管21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有第二弹性件52,且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优选弹簧。

参照图3,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远离加强套5的端部均焊接固定有稳定板6。当连接板3和连接筒体4固定后,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均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稳定板6和连接筒体4的内侧壁接触。

参照图4,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参照图3)的外壁套设有波纹套筒53,波纹套筒53的一端和稳定板6的侧面固定,另一端和加强套5(参照图3)的外侧壁固定。本实施例中波纹套筒53优选硬度较小的波纹管。

参照图4,稳定板6靠近连接筒体4的端面胶接有缓冲垫61,本实施例中缓冲垫61优选橡胶垫。

参照图4,稳定板6靠近连接筒体4的端面设置有凸块62,且连接筒体4上开设有与凸块62配合的凹槽41。为了方便凸块62插设进凹槽41内部,本实施例中凸块62靠近凹槽41的端部设置成半球形。

参照图2和图5,最下端的外文丘里管1的下端面焊接固定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下端面和管道8的内侧壁接触。支撑板7和管道8通过锁固件73固定,本实施例中锁固件73优选螺栓。

参照图5,支撑板7的下端部凸出设置有加强块71,本实施例中支撑板7和加强块71一体成型。

参照图5,加强块71靠近支撑板7的下端面胶结有摩擦垫72,本实施例中摩擦垫72优选橡胶垫。为了进一步增大加强块71和管道8之间的静摩擦力,摩擦垫72靠近管道8的端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凸起721。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正取压管11和负取压管21插设进管道8的内部,然后按压稳定板6压缩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将加强套5放置在连接筒体4内部。然后将施加在稳定板6上的压力撤销,此时稳定板6在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弹性力的作用下和连接筒体4的内侧壁抵接。从而将插设在加强套5内部的正取压管11和负取压管21预固定在管道8的内部。

然后使用紧固件32将连接板3和连接筒体4固定。此时支撑板7的下端面和管道8的内侧壁抵接,然后使用锁固件73将支撑板7和管道8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