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板组件及压力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3255发布日期:2018-08-17 22:0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压板组件。



背景技术:

压力机用于材料抗压强度的测试和压力成型样品的制备,其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地质灾害研究等领域。现有的压力机通常具有上下两个压板,压力机通过油缸驱使上下两个承压板运动,从而对两个承压板之间的试件施加压力。

现有压力机的上压板组件大多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014672A公开的受载煤岩体热流固耦合CT三轴压力加载系统,其加载上压头由球座、承压板、螺栓组件以及预紧弹簧组成,球座一端端面呈内凹的球面,承压板一端端面为向外凸起的球面结构,球座与承压板之间通过内凹外凸的球面配合;球座与承压板通过螺栓组件固定;预紧弹簧设置在螺母与球座之间,通过其预紧力使得球座和承压板之间的球面保持紧密贴合状态。

由于试件的顶部承压面呈非水平面,在试件的抗压强度测试中,在试件受到承压板压力后,承压板通过其与球座之间的球面配合自动调节角度,由于预紧弹簧通过螺栓组件施加给承压板的预紧力使得球座和承压板之间的球面保持紧密贴合状态,承压板在调整角度的过程中会受到球座的摩擦阻力,使得承压板无法全面接触试件的顶部承压面,进而使得试件在测试过程中,横向截面的不同位置处受力不同,会导致最终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压力机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包括

第一压板,受驱动器的驱动做竖向升降运动;

上承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下方,与所述第一压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承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之间围成安装腔体;

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上承压板之间,用于给所述上承压板施加背向所述第一压板一侧的第一偏压力,以保证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转动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压板之间预留调整间隙。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承压板组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上承压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紧固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上承压板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承压板组件,所述紧固件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上承压板上的螺栓,以及紧固在所述螺栓上的锁紧件。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承压板组件,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上方;

所述承压板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螺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锁紧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给所述锁紧件施加背向所述上承压板一侧的第二偏压力,所述第二偏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承压板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优选地,上述的承压板组件,所述转动件为球体;

所述第一压板底部上设置有球面的第一凹陷区域,所述上承压板顶部上设置有球面的第二凹陷区域,所述第一凹陷区域与所述第二凹陷区域相对并围成所述安装腔体。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承压板组件,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部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和/或

所述上承压板的顶部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凹陷区域。

一种压力测试机,包括

上述的承压板组件;

驱动器,其驱动轴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

下承压板,相对于所述上承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承压板的下方,所述下承压板与所述上承压板之间围成容纳试件的夹持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压板组件,包括第一压板、上承压板、转动件以及第一弹性件,转动件设置在上承压板与第一压板之间的安装腔体内,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压板与上承压板之间并给与上承压板施加背向第一压板一侧的第一偏压力;第一偏压力保证了在初始状态下转动件的顶部与第一压板之间预留调整间隙。

在初始状态下,驱动器驱动承压板组件下向运动并使得上承压板与试件承压面全面接触,使得试件在测试过程中横向截面的不同位置处受力均匀,保证了抗压强度测试的准确性;而转动件的顶部在第一偏压力的作用下与第一压板之间预留有调整间隙,可以减少上承压板角度变化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使得上承压板的转动更加自由,有利于上承压板与试件承压面全面接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压板组件,包括套设在螺栓上并位于第一压板与锁紧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给锁紧件施加背向上承压板一侧的第二偏压力,保证在测试过程中转动件外表面与第一压板、上承压板紧密贴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压板组件,转动件为球体,第一压板设有球面的第一凹陷区域,上承压板设有球面的第二凹陷区域,通过球体与第一凹陷区域、第二凹陷区域的配合可以增大上承压板的调节角度,以此来适应不同外形的试件,提高承压板组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承压板组件及压力测试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压板;11-第一凹陷区域;12-第一环形凸台;

2-上承压板;21-第二凹陷区域;22-第二环形凸台;

3-第一弹性件;

4-第二弹性件;

5-转动件;

6-紧固件;61-螺栓;62-锁紧件;

7-下承压板;

8-试件;

9-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压板1、上承压板2、第一弹性件3、第二弹性件4、转动件5、紧固件6。

第一压板1与上承压板2呈上下两层设置,第一压板1位于上承压板2的正上方。

第一压板1与上承压板2通过两套紧固件6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两套紧固件6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压板1与上承压板2沿水平方向的两侧;每套紧固件6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栓61与锁紧件62,锁紧件62优选为螺母。

螺栓61的头部一端设置在上承压板2上,螺栓61的螺柱部分穿过第一压板1上的通孔并延伸到第一压板1的上方,螺母设置在第一压板1的上方并螺纹配合于螺栓61上。

第一弹性件3套设在螺栓61的螺柱部分上并位于第一压板1与上承压板2之间,第一弹性件3给上承压板2施加背向第一压板1一侧的第一偏压力;第二弹性件4套设在螺栓61的螺柱部分上并位于螺母与第一压板1上表面之间,第二弹性件4给螺母施加背向上承压板2一侧的第二偏压力,第二偏压力小于第一偏压力。第一弹性件3与第二弹性件4优选为压缩弹簧。

第一压板1的底部表面上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环形凸台12,第一环形凸台12的内腔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陷区域11,第一凹陷区域11为球形表面;上承压板2的顶部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环形凸台22,第二环形凸台22的内腔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陷区域21,第二凹陷区域21为球形表面。

第一凹陷区域11与第二凹陷区域21相对并围成安装腔体,安装腔体中设有转动件5,转动件5优选为球体。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力测试机,其包括上述的承压板组件、驱动轴9以及下承压板7。

下承压板7固定设置在承压板组件的正下方并与上承压板2相对设置,上承压板2与下承压板7之间围成容纳试件8的夹持空间;驱动轴9优选为丝杆,其底部与第一压板1固定连接,丝杆与压力测试机的油缸活塞相连,丝杆在油缸活塞的驱动下带动承压板组件做竖向升降运动。

对于上承压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试件8,将试件8放置在下承压板7上,上承压板2与试件8上承压面未接触时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3的第一偏压力使得上承压板2与第一压板1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保证了球体的上表面与第一凹陷区域11的球形表面之间预留有调整间隙。

在初始状态下,通过丝杆驱动承压板组件逐渐向试件8运动,上承压板2的底部表面会先与试件8的最高点接触,由于上承压板2在丝杆的驱动下继续向下运动,上承压板2与试件8接触的一端由于试件8的抵持作用而保持原位并压缩第一弹性件3,上承压板2其余位置继续向下运动,直至上承压板2的底部表面与试件8的上承压面完全接触。

球体上表面与第一凹陷区域11之间的调整间隙保证了上承压板2在调整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球体与第一压板1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上承压板2的调节自由度更大,有利于上承压板2与试件8的上承压面完全接触;在上承压板2底部表面与试件8的上承压面完全接触后,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偏压力也保证了测试过程中转动件5外表面与第一凹陷区域11、第二凹陷区域21紧密贴合,此时再开始抗压强度测试,可以保证试件8横向截面的不同位置处受力均匀,保证了最终测试的准确性。

球体与第一凹陷区域11、第二凹陷区域21的配合也增大了上承压板2的调节角度,使得该承压板组件可以适应不同外形的试件8,提高了压力测试机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承压板组件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压板1底部不设置第一环形凸台12,同时上承压板2顶部也不设置第二环形凸台22,此时第一凹陷区域11直接成型在第一压板1底部表面上,第二凹陷区域21直接成型在上承压板2顶部表面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其与实施例1或2中提供的承压板组件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凹陷区域11与第二凹陷区域21可以为圆柱形结构等其它结构,只要能相对围成安装腔体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其与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板组件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可以为气弹簧、橡胶弹簧等其它结构的弹性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其与实施例1-4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板组件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紧固件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等,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压板组件,其与实施例1-5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板组件的结构相比,存在的区别仅在于,转动件5可以为半球形结构,该半球形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一压板1的底部表面上或是设置在上承压板2的顶部表面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