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606发布日期:2018-09-18 21:34阅读:20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城市河道底泥厚度的勘测,通常是利用水下超声波探测器配合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即Real-Time Kinematic)对水下地形进行探测,然后通过探测的数据减去原有河床的设计高度,从而得到某一位置的河道底泥的厚度。

上述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是:测量设备的操作比较复杂,在初步调查阶段,只能获取河床顶部距离水面的相对高度,通过多点差分绘制水下地形,然后减去原有河床标高才能计算得出底泥厚度,时效性不高。此外,如果原有河床标高数据不准确或者缺失,便无法测量得到结果。同时,由于利用RTK技术测量的原理,因此无线电发射距离和接收信号作用距离受到限制,在水上作业时,使RTK的作用距离受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河道底泥厚度的测量设备操作复杂,无法实时检测河道底泥厚度,以及测量设备的测量距离受限制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锥头和顶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杆和所述锥头之间的至少一个测量杆,所述顶杆和测量杆的杆身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所述顶杆上远离所述锥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铅锤和卷尺,所述铅锤连接于所述卷尺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测量杆和顶杆的杆身均涂覆有颜色层,所述测量杆上每相邻的两个预设距离的杆身上涂覆的所述颜色层的颜色不同。

优选地,所述顶杆上远离所述锥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仪。

优选地,所述测量杆和所述顶杆的公称直径均为20mm。

优选地,所述锥头和所述测量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锥头与所述测量杆,及相邻两个所述测量杆,以及所述顶杆和所述测量杆均通过螺纹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杆的杆身上沿所述顶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把手。

优选地,所述顶杆未连接所述测量杆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锤击垫。

优选地,所述顶杆和所述测量杆均由镀锌管制成。

优选地,所述测量杆的数量范围为1-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其中测量杆、锥头和顶杆的加工简单,加工成本低,且上述测量装置适用性强,适用的范围广;

通过上述测量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相关勘测信息,如河流深度、透明度、底泥厚度、泥质状况等,避免了其他测量方法操作繁琐、无法获得底泥厚度、使用范围受限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杆、水平仪、卷尺、铅锤和锤击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橡胶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锥头;11、第一螺栓;

2、顶杆;20、刻度线;21、卷尺;22、水平仪;23、锤击垫;24、铅锤;25、把手;

3、测量杆;31、第二螺栓;32、第一内螺纹孔;

4、橡胶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锥头 1、至少一个测量杆3和顶杆2。其中,测量杆3安装在顶杆2和锥头1之间,测量杆3的数量一般为1-8个,测量杆3最多不超过8个,每个测量杆3和顶杆2的长度均为1米,当测量杆3的数量过多时,上述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在河道中难以保持垂直度,上述测量装置的杆身易变弯,使测量结构不准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3所示,顶杆2和测量杆3的杆身上均设置有刻度线20,测量杆3和顶杆2的杆身均涂覆有颜色层,测量杆3上每相邻两个预设距离的杆身上涂覆的颜色层的颜色不同。本实施例中,在测量杆3和顶杆2的杆身上根据刻度线20,每间隔10cm,涂覆一种颜色,本实施例中是采用红白两色间隔涂覆,呈红白相间状。

如图1所示,顶杆2上远离锥头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仪22,即在未设置第二内螺纹孔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水平仪22,水平仪22用于调整顶杆2和测量杆3在水中的垂直度。

在顶杆2上远离锥头1的一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铅锤24和卷尺21,卷尺 21的“0”刻度线与顶杆2最上部的刻度线持平,铅锤24连接于卷尺21的一端。顶杆2在设置铅锤24的一端的端部还设置有锤击垫23。

锥头1和测量杆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锥头1和顶杆2之间的安装的测量杆3,锥头1上带有凸出的第一螺栓11,与锥头1连接的测量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32和凸出的第二螺栓31,锥头1的第一螺栓11和测量杆3上的第一内螺纹孔32的内螺纹丝扣固定连接。

相邻的两个测量杆3之间均通过测量杆3上凸出的第二螺栓31和与其相邻的测量杆3上的第一内螺纹孔32的内螺纹丝扣固定连接。

顶杆2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具体地,第二内螺纹孔设置在顶杆2 上未设置锤击垫23的一端,与顶杆2连接的测量杆3的第二螺栓31和顶杆2 的第二内螺纹孔的内螺纹丝扣固定连接。

优选地方案中,顶杆2和测量杆3均由镀锌管制成。同时,选择测量杆3 和顶杆2的公称直径均为20mm,外径为26.9mm,壁厚为2.8mm,或者壁厚为 3.6mm,优选地,选择壁厚为2.8mm的镀锌管,保证在测试过程中,测量杆3和顶杆2保证垂直度,同时,也要使上述测量装置的整体重量减轻。

优选地,在顶杆2的杆身上沿顶杆2的长度方向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把手 25,上述把手25的数量为三个,上述锥头1的数量配备至少三个。

当锥头1、测量杆3和顶杆2依次安装完成后,将上述安装完成后的测量装置插入水中,在插入的过程中,测量装置不断伸入水中的过程中,通过肉眼观察锥头1的在水中的清晰度,当完全看不见锥头1后,记录此时水平面在测量装置的杆身上对应的刻度线20的位置,即为水的能见度,从而测量出水的透明度。

当测量装置不断下伸进入水中,锥头1可以进入到河道的底泥内部,通过如图5所示中的橡胶锤4敲击顶杆2上的锤击垫23,使上述测量装置伸入底泥内,直至敲击到上述测量装置不再下降为止。

在敲打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测量装置的锥头1进入底泥内的难易程度,人为的判断河底的底泥的成分偏多,还是沙石的成分居多。若锥头1较易进入河底,则说明河底的底泥成分偏多一些。

当上述测量装置插入河底中后,通过水平仪22调整上述测量装置的保持垂直。通过上述测量杆3和顶杆2的杆身上的刻度线20,记录此时从锥头1至顶杆2的最上部的刻度线之间距离的数据为H1。

再通过卷尺21将铅锤24下放到水面下刚接触底泥的顶层的位置,此时记录卷尺21的数值为H2,向上回收卷尺21和铅锤24,当铅锤24的下端刚接触水面时,记录此时卷尺21的数据为H3,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河中底泥深度 HS=H1-H2,底泥顶部距水面(即水深)Hw=H2-H3。

此时,收回铅锤24和卷尺21,将上述顶杆2和测量杆3通过顶杆2的把手 25将整个测量装置向上提起,移出水面,再将测量装置拆卸,根据粘附在锥头 1和测量杆3上的底泥,观察河流中的泥质情况。

通过上述测量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相关勘测信息,如河流深度、透明度、底泥厚度、泥质状况等,避免了其他测量方法中存在的操作繁琐、无法获得底泥厚度、使用范围受限等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河道底泥厚度测量装置中,测量杆3和顶杆2均采用镀锌管,镀锌管易加工,加工成本低。且上述测量装置中各部分结构易拆卸、携带方便,整套设备的价格较低。上述测量装置可以测量的河道类型范围较广,可根据各河道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适用性好,能够一次性获取多类信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